提到“地狱”,我们马上会想到,那是坏人、恶人死后受苦的地方。各种酷刑重罚,悲嚎痛哭,血光冲天,枯骨成山,阴森森凄惨惨,令人毛骨悚然。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给恶人安排了这样一个死后的归宿。
而中文的“地狱”一词,则源于佛教,梵文作“泥犁(Niraya)”,本义是无有,指没有喜乐之意,人死后堕入此处受罪,毫无喜乐可言。
我们都知道,佛教教义中有“六道轮回”之说,即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众生),如不寻求“解脱”,将受所造业力的牵引,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
其中,地狱是六道中最苦之处,为造了重大恶业的众生死后堕入之所。在佛经中,地狱又分很多种,依众生生前所造恶业的轻重和性质,所入地狱的刑罚、苦痛也有种种差别。
比较常见的一种分法,见于《瑜伽师地论》、《法华经玄赞》等,将地狱分作了三大类:
1.根本地狱,包括“八热地狱”和“八寒地狱”。
八热地狱的所在,一说在四大部洲之外的两大金刚山之间,那里黑暗幽冥,日月光照所不及;
一说在南赡部洲(即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地下五百由旬至四万由旬处阎罗界,作阶梯式分布。(“由旬”为长度单位,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
后一种说法较为普遍。这八大地狱从浅至深依次为:
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炎热地狱、大热地狱、无间地狱。
这些地狱有两大特点:
一是地狱众生都受着猛火的焚烧,以及烈火烧热了的各种刑具的惩罚。今天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其中地核的温度估计高达5000℃以上。
二是地狱众生的寿命极长,也即意味着极长的苦刑,这正好与人相反:人是求长生而不可得,地狱众生则是求早死而不可得。
地心深处的无间地狱,音译“阿鼻”地狱,是受苦最重之处,因昼夜受刑无有间歇而得名。寿命也是最长,为一大劫(世界经历一次大生大灭的漫长时间,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
“八寒地狱”,据说在铁围山的那边——铁围山是佛教宇宙观中世界的边缘——据当代著名佛学家印顺法师推断,八寒地狱“在南北极,大概是不会错的”。
这八个地狱是:疱地狱、疱裂地狱(即冻得身上生疱、疱疮裂开)、阿咤咤地狱、呵呵地狱、虎虎婆地狱(这三处是依严寒所迫而发出的呼号声得名)、青莲地狱、红莲地狱、大红莲地狱(这三处是因身体冻裂状如各色莲花而得名)。
总之,根本地狱无论是热攻还是寒逼,都是非常惨的,是众生造作重大恶业的主要受报处。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印顺法师的观点,地狱可分为四类,根本地狱仅指“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被单列成了一类。
2.近边地狱,即八热地狱四周环绕的十六小地狱。
每一大地狱都有四门,每一门出来又有四个小地狱,共计十六小地狱。八热地狱总共就有一百二十八个小地狱。
这样,八热地狱中的众生,受苦完了,又从每一门出来,周遍游离十六小地狱,从一处到一处,增受苦迫,所以近边地狱又称为游增地狱。
3.孤独地狱,这种地狱可以说是人间地狱,或在深山,或在海岛,或在旷野,或在深林,到处都有。
印顺法师说,这不是众多合集一处,而是少数众生由于个别的业力,感到这地狱一般的苦报,所以叫孤独。
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有一篇短篇小说,就叫《孤独地狱》,描述了和尚禅超饱受孤独折磨、消极处世的痛苦经历。主人公甚至不顾自己出家人的身份,整天沉迷于酒色,反而使自己更加空虚和绝望。在小说中,主人公曾自陈:
从某种意义上讲,孤独地狱的折磨并不亚于根本地狱和近边地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