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桂生悦炮轰自动驾驶“变脸者”,行业乱象何时休?
你说这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领域啊,是不是有时候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这边某些企业前脚还说智驾是骗局,后脚就用拼凑方案宣称技术领先,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就对这种事儿开炮了,他直言这种现象就是在动摇行业的根基。那这自动驾驶领域到底怎么就乱成这样了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标配L2级辅助驾驶的车型占比已经达到了62%,跟去年同期比那可是翻了一倍啊。这看起来好像是汽车智能化发展得很不错嘛。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检测报告又给泼了盆冷水,市售15万元以下车型的智驾系统平均接管频率高达每百公里3.7次,是25万元以上车型的4.8倍。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好得不得了,有的却差得一塌糊涂,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就像某新势力品牌售价6.98万元的微型车,号称搭载激光雷达,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可实际上呢,它的算力平台仅支持L1级功能扩展。这就有点像给人画了个大饼,看着挺美,吃到嘴里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也正是桂生悦所说的“6万小车强上高阶智驾”现象。这种只注重噱头,不注重实际技术积累的做法,真的能行得通吗?
桂生悦在发布会上还展示了一些对比资料,某竞品企业那可是相当的“善变”啊。2023年Q1的技术白皮书里,还把自动驾驶称为“资本泡沫”,结果到了2024年新品发布会上,就宣称“实现L3级技术突破”了。这就好比一个人,昨天还说这件事不可能成,今天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自己已经成功了。背后的原因呢,是智驾系统供应商的频繁更迭。这个品牌的智驾方案在18个月内从Mobileye切换至地平线,最后又采用华为MDC计算平台,搞了个“三合一”拼装架构。这就像盖房子,地基还没打稳呢,就不停地换建筑材料,这房子能结实吗?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教授也指出了这种技术路径摇摆带来的问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23年自动驾驶专利诉讼量激增217%,其中70%涉及系统架构侵权纠纷。这就好比一群人抢一块蛋糕,为了能多吃点,都不择手段,结果呢,谁都吃不好。更让消费者头疼的是,部分车企为了压缩成本,采用“硬件预埋+软件分期解锁”模式,导致15%的消费者投诉智驾功能“货不对板”。中国消费者协会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3.6%的智驾用户认为实际体验与宣传存在显著差距。这就像你去饭馆吃饭,菜单上写得山珍海味,结果端上来的却是残羹冷炙,能不让人恼火吗?
不过,吉利在这场乱象中倒是有自己的坚守。吉利亮出了自己的技术底牌,他们的最新一代智驾系统已经实现了2400万公里实路验证,高精地图更新时效缩短至72小时。在杭州亚运村周边进行的封闭测试中,极氪001 FR车型以83.5km/h时速通过无保护左转路口,全程零接管表现超越同期测试的7款竞品车型。这就是“长跑式”技术积累的成果啊,桂生悦一直强调的“拒绝技术冒进”理念在这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这自动驾驶领域现在就像是赛道上的选手,有的选手为了短期的成绩,采用了各种“歪门邪道”,而有的选手却一直稳扎稳打。这场技术路线之争,其实折射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层焦虑。现在智驾配置渗透率已经突破50%的临界点,市场也从“有无之争”转向了“优劣之辩”。桂生悦的尖锐批评,就像是给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让大家该清醒清醒了。
你看现在这市场,就像个大舞台,有的企业在上面拼命表演,各种花里胡哨的招数都使出来了,可实际上呢,肚子里没多少真功夫。而有的企业则默默在台下苦练基本功,把技术做扎实。这就好比“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那些靠炒作的企业,最终可能还是会被市场淘汰,而真正注重技术的,才能走得长远。
消费者就像是一群看表演的观众,一开始可能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吸引了,可时间长了,要是发现都是假的,那肯定会不买账。就像你去买东西,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到手的东西却一塌糊涂,你还愿意再买这家店的东西吗?消费者可不是傻子,他们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汽车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汽车是为人们提供便利、保障安全的交通工具,而不是用来炒作的道具。现在的自动驾驶领域,就像是一锅粥,乱得不行。企业之间互相竞争没错,但是得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竞争,而不是靠一些手段来迷惑消费者。
对于那些频繁更换技术路径的企业,就像是走马灯似的,今天这个方案好,明天那个方案好,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做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良的影响。就像一个人走路,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最后可能都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了。
而吉利汽车这种脚踏实地的做法,就像是一颗定海神针,给行业带来了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技术是要靠积累的,不是靠吹出来的。只有真正把技术做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企业们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是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还是为了长远的发展,踏踏实实地做技术。这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只有团结一心,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在这场比赛中取得胜利。希望整个自动驾驶领域能早日走上正轨,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好产品。
这厮,不是坏,就是无知
也不用踩谁。 特斯拉的车是全系列均配相同的自动驾驶硬件。吉利要不要跟?要不要学? 今天,我或许不需要自动驾驶。但明年我可能需要,但现在的车低配都没有智驾的硬件配置,无法升级。 这种策略,并不值得称道。 几颗摄像头和雷达需要多少钱?次顶配也没有变道的预警功能,不能造成自主变道功能。只晓得商家太短视,比你没有把客户的安全需求放在心上。心里只有算计?
吉利学长城吗也开始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