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离婚吧,我水土不服!”
1952年,与郑洞国结婚快40年的妻子陈碧莲,突然提出离婚,但理由却让他无法接受,更没想到的是,对方为了不让他纠缠,说出了根本原因:“你挣得太少,养不起我!”

可是,离婚三十多年后,陈碧莲又想与郑洞国复婚。
这次,他用一句话,令对方羞愧不已。
赫赫战功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的郑洞国,见解放军胜局已定,主动放下武器,不再做无畏的挣扎。
这在当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郑洞国却一直过不去心中的那道坎儿。这也不难理解,内战期间,他在国民党的队伍中,与我军可谓是针锋相对。

不过,当时毛主席却提出“说服郑洞国起义”,因为相比于其他罪虐深重的国民党将领,他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1903年,郑洞国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父亲一直坚持送他去私塾,一路考上了县中学。他的青春时期,正是革命思想启蒙的大浪潮阶段,而他也不出意外地与同学们一同加入了五四运动的游行队伍。

从此以后,郑洞国在心中埋下一颗救国救民的初心。
1921年,18岁的郑洞国,决定弃文从军,但参加长沙讲武堂失败,被迫转为报考长沙商业专门学校,可心中对参军的想法却从未停歇。

1923年冬天,他迎来了一次机会。
当时,孙中山正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郑洞国急匆匆地去参加,却被告知报考时间已过。正在他垂头丧气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声音叫住:“你是郑洞国吧,我黄鳌,咱们是同乡啊!”

郑洞国循声望去,发现对方确实是自己的同乡:“你也报考了黄埔军校?”
黄鳌兴奋地点点头:“是啊,还好来得早,不然就错过了。你报名成功了吗?”
郑洞国摇了摇头,对方见状也不再继续追问。但是,他却不想放弃,想到一计:“我以黄鳌的身份参考,反正都是一个地方,而且考官也不一定记得所有人的脸,只要不跟他撞上。”

郑洞国确实有天赋,仅一次考试就顺利被录取,但是,真黄鳌也考上了,还阴差阳错地跟他分在了一起。
郑洞国知道瞒不久,主动向校方承认了错误:“我来迟了,所以没报上,但成绩是真的……”校方也不愿意放弃他这样一个优秀的军事天才,帮他修改了学籍信息。

也正是这番宽容,为中华民族留住了一个抗日名将。
在东征和北伐的几场战役中,郑洞国已经展露出绝佳的军事才能,在国民党军队中威名四起,但比起美名,他更关心国家前途。

1933年1月,长城抗战爆发,郑洞国带着队伍负责古北口南天门阵地的驻守任务。
当时,嚣张的日军一波波地袭来,造成队伍损失惨重、防线失守,他为了鼓舞士气,只穿着白衬衣、手持手枪,带领队伍冲锋。

两个月的抵抗作战时间,郑洞国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气,全面抗战后,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抗日作战上,被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试图让他升任第37军军长。
不过,郑洞国却选择了拒绝,还在1938年再次拒绝了调任第98军军长,而选择了担任新编第11军第1师师长。

在他看来,与其坐在后方悠闲喝茶,不如到作战室内大杀四方。
最后,郑洞国的1师令日寇闻风丧胆,所以被蒋介石给予厚望,任命为“中国驻印军军长”,负责收复缅北,又立下汗马功劳。

内战爆发,郑洞国被调往前线,但是,他一人之力又怎么能阻止国民党失败的大势呢!
起义投降后,郑洞国仍带着一丝傲气,提出了三个要求:不拍照登报、不参加庆功宴、不想从军从政。但是,我军却用真实行动感化了他。

在郑洞国前往哈尔滨解放军接受改造期间,思想产生了明显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参事。虽然不是军政要职,但我党给予他的体面,让他无比珍视自己的工作。
可郑洞国预料不到,就在自己的生活风平浪静之际,妻子却给他了一记重击。
后悔不已的离婚在娶陈碧莲之前,郑洞国有一桩包办婚姻,对方叫覃腊娥,但在1930年感染伤寒病去世,令他悲痛万分,直到3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陈碧莲,才走出了丧妻的悲痛。

与覃腊娥的旧妇女形象不同,陈碧莲才貌双全,出身书香门第,还会外语。
一个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另一个是美人,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他们也迅速陷入爱河,1933年结婚。

婚后,郑洞国与陈碧莲恩爱如常。当时,郑洞国投身战场,从保定到台儿庄,再到昆仑和鄂西会战,而陈碧莲也生死相随,感情深厚。
不过,两人之间没有孩子,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关系!
可是,熬过了战火岁月,却败给了和平盛世。

1952年,陈碧莲向郑洞国写信,称不适应北京城的气候环境,想要离婚。郑洞国无法接受,刨根问底,对方也不再隐瞒:“你的工资太少,养不起我!”
郑洞国如遭雷击,不敢置信几十年的感情抵不过陈碧莲想要的奢侈生活,但他也没有挽留,在离婚书上签下了字。

3年后,郑洞国在组织的推荐下,与顾贤娟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1973年,顾贤娟病逝,他再次孤身一人。
而陈碧莲虽然找到了一个资本家当老公,但没多久,对方因为非法收入被捕,而她一个人则穷困潦倒生活了多年,在得知郑洞国丧妻后,又写信求和。

郑洞国毫不留情地拒绝:“我的工资养不起你!”直到他1991年去世,也没有见陈碧莲一面!
2002年,郑洞国的长孙郑建邦与陈碧莲见面,对方声泪俱下地忏悔道: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不该与你祖父离婚。

世上哪有后悔药,陈碧莲想要奢靡生活,却是一步错,步步错,以至于余生都活在忏悔中,这都是她酿下的苦果,无论如何都得吞下。
参考资料:
团结报党派e家:2023-01-05:郑洞国:在毛泽东的家宴上聆听教诲
和政发布:2022-11-19: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郑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