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敏《中秋月》:
一轮如镜是谁磨?
万里同行竟为何?
但得相辉君莫问,
狂歌剑舞共婆娑。

这首《中秋月》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诗歌,通过中秋之月这一传统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轮如镜是谁磨?”以问句开篇,既展现了中秋月圆的景象,又巧妙地引出对月亮成因的遐想。月亮如镜般明亮,让人不禁好奇,这完美的圆形是谁精心打磨而成的呢?其实答案就在后文的“相辉”两字,因相互照耀,使月与人都更美了。
次句“万里同行竟为何?”则将视角从月亮本身扩展到人与月的关系上。诗人借“万里同行”形容月亮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能与之相伴,进而提出疑问:这样的同行究竟有何深意?这里既有对孤独旅途中月亮给予慰藉的感激,也有对人生伴侣、友情等深层次关系的思考。

第三句“但得相辉君莫问”是诗人的回答与自我宽慰。诗人认为,许多事情是说不清的,过分刨根问柢,则近乎多事。只要人与月能相互辉映,照亮彼此的路途,便无需过多追问其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
末句“狂歌剑舞共婆娑”则进一步将这种豁达与豪情推向高潮。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开始狂歌剑舞,与月亮共舞,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婆娑”之舞,不仅是身体的舞动,更是心灵的释放与升华。
综上所述,这首《中秋月》通过描绘中秋之月的美丽景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诗人在问答之间,展现了其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以及在月光照耀下的精神自由与升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