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济体量跻身全市上游,嘉祥县有多难?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5-01-02 02:47:10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济宁各区县、功能区中,嘉祥县的经济体量是什么位次?

提及这个问题,“在全市相对靠后”、“并不理想”都是常见的回答。

以济宁市2023年的GDP情况为例,若按照实际管理口径,嘉祥县277亿元的体量只能位列全市第9位,即使按照行政区划口径加入济宁经济开发区后,也只能位列第7位。

对于这种表现,不少网友感觉不满意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嘉祥县能够实现进位”的希望,毕竟嘉祥县不仅与济宁市区直接相邻,而且嘉祥县城是距离济宁中心城区最近的县城。

在拥有如此的区位优势下,嘉祥为何没能发展出全市上游的经济体量呢?嘉祥县的经济体量跻身全市上游很难吗?

在主观意愿上,嘉祥县能跻身全市上游固然是好事,但从客观情况来看着实面临着不小的难度。

经济体量跻身全市上游,嘉祥县有多难?

一、嘉祥县不容易大规模承接来自济宁市区的产业外溢与转移

根据客观的城市化规律,随着市区、城区规模的扩张和产业升级转型等原因,一些产业和相关企业“离开城区落户县域”也是规律之一,而距离市区越近的县域就越容易成为产业承接地。放眼济宁全市,有“近郊县”身份的嘉祥无疑在理论上具备这一优势。

区位优势外,一座近郊县是否能大量承接到来自市区的产业溢出,还要取决于市区的情况。但就济宁市区、济宁中心城区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说,它还并未达到可以有产业大规模外溢、转移至嘉祥县的程度。主要是因为济宁市区层面还未出现“千亿级”营收或产值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小就意味着很难做到产业链链主企业在市区、部分配套企业集中在近郊县的资源分布格局。

以市区优势产业之一的工程机械为例,假如济宁市区的产业规模高于千亿,既意味着“主机”企业的产值规模足够庞大,也意味着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的数量足够多,规模足够大,那么济宁完全有条件做到将山推、小松等工程机械整机制造企业继续留在济宁高新区,而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可转移至嘉祥,既不影响配套效率,又能拉动嘉祥的工业体量增长。

二、嘉祥县至今未培育出大型集团性企业,无法通过通过一家企业“以点带面”。

大型企业是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环节,因为这类企业不仅自身规模大、营收高,还能通过自身的经营需求、业务需求吸引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以及拉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在济宁,兖州区、邹城市均是拥有大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前者拥有太阳纸业、华勤橡胶工业集团;后者则坐拥山东能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兖矿能源。三者在进行自身运行的同时,庞大的业务量、需求量也为当地的物流与仓储、金融、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的带来了业务量,从而拉动了服务业的增长。

反观嘉祥县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并未培育、整合出数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大型企业,以一家大型企业为依托丰富产业链、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局面难以形成。

三、嘉祥县不在市级主导的产业布局区域

可能有网友会说,嘉祥县境内有着济宁经济开发区,虽然它目前的体量并不大,但毕竟是以“济宁”开头,这难道不是在将嘉祥县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吗?

就实际管理口径而言,济宁经济开发区与嘉祥县并无太多关联。因为开发区虽然行政区划位于嘉祥县,但其直属于济宁市级且被赋予了独立的人、财、物权限,是与嘉祥县平级的运转实体。

除此之外,太白湖新区、济宁高新区则是分量更重、定位更高的市属功能区,其中前者以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为主,后者则是中心城区最大的工业集聚区,并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的身份以及相对独特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

0 阅读:0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