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师都有两大核心素养:热爱文学,热爱学生

宁拙说 2024-09-17 16:22:33

年轻教师常常把功夫下在刀背上,五年不成熟,十年不优秀,一辈子平庸。听不少年轻教师的课,就不能不发现,该下的功夫都荒芜,却陷入瞎忙中。再观察日常忙碌的行为,就准确地预见极难成熟。

在教学设计上,根本不潜心研读教材,对课文理解肤浅,却忙着抄袭和背诵别人现成的设计。一听就明白,教案是抄袭的。

我们常发现,教师对文本的隔膜并不亚于学生,师生都在文本的大门在瞎忙,却还要标榜与作者对话,跟人物交流。

文学素养是专业素养的标志,却绝非只从薄薄的教材积淀,而是必须研读文学经典。眼下的年轻教师热爱文学者少之又少,阅读经典是奢谈。

随便怎么倡导,不读经典与优秀无缘,可仍抗拒读经典,把业余时间耗在读快餐上,津津于眼前的新闻。

也确有少数教师潜心研读经典,不出三五年,就能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而且令人惊喜地发现,对文本有了个性化的解读,设计还蕴含教学智慧。

打好文学素养的底子,年轻教师成熟就快了,而走向优秀就有了指望。

总令人费解的是,学了若干年中文,为什么就不能阅读文学经典?哪怕分明注定平庸到底,也顽强拒绝亲近经典。

同时,不培养爱学生的素养,不研究学生。教学是多边交流的过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交流互动,教师与作者(或人物)对话,学生与作者(或人物)交流,以师生交流为纽带。

三种对话缺一不可。为什么师生交流艰难,合作无法进行?不就因为至少缺失一种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或师生不了解文本,都不能合作,交流互动都是奢谈。

学生跟文学一样神秘却不令人亲近,学生总是表现出种种抗拒学习的行为。比较文学素养难以提升,热爱学生的素养更难提升。如果文学经典是高深的美人,无论如何总还有魅力;可学生被恶习控制,以人性的弱点审视学生,学生实在不可爱。

不过,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拥抱不可爱的生命,修养丰沛的怜悯。热爱学生才能亲近和研究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教学中始终跟学生心心相印。

唯其如此,教师合作才有了两个基础:

一是清楚学生研读文本会受到什么挫折,学生理解文本能抵达什么高度,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问题有效引导学生突破问题,深刻解读文本。

二是在教学中达成默契,引与学,导与练,师生共同努力,攻克阅读难关,突破思维瓶颈,激励学生完成中心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相反,我们常看到,课堂上教师虽然在奔忙,可很孤独,师生合作受阻。教师忙,学生闲;教师热烈,学生冷漠:常常出现冷场,课堂低效无效。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