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腹地被袭,普京强势发声,特朗普当众怒斥!事情闹大?

万象洞察 2025-02-22 10:59:08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严厉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其领导能力不足导致俄乌冲突持续;同日,俄罗斯与美国在沙特举行会谈,双方展现积极信号。乌克兰未获邀参会并否认参与谈判。

特朗普痛批泽连斯基:停火协议本可达成

特朗普将矛头直指泽连斯基,指责其三年前开启俄乌冲突是"错误决策",认为乌方领导人本可通过谈判实现停火。"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只剩4%,却还想主导谈判桌?"特朗普暗示乌方需重新举行选举才具资格参与和平进程。这一表态与美方此前宣称"不排除未来与俄直接对话"的立场形成微妙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团队17日已明确表态:乌方既不知晓沙特会谈细节,也不会承认任何未经其参与的协议。这种强硬姿态与特朗普的公开施压形成直接对冲,凸显美乌之间围绕谈判主导权的暗流涌动。

特朗普(资料图)

无人机袭击里海管道:切断1%全球石油供应

2月17日深夜,乌克兰无人机突袭俄罗斯南部克鲁泡特金石油泵站,导致连接哈萨克斯坦至新罗西斯克港的里海管道输油量骤降。该管道日均输送量达120万桶,占全球原油贸易量的1%,其运营方里海管道集团股东涵盖美国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巨头。

俄副总理诺瓦克披露,受损泵站使用的西方设备维修周期可能长达数月。尽管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管道输油量已从正常水平跌至30%-40%(俄方数据)或70%(乌媒估算)。两种数据差异折射出事件影响的复杂性——既涉及基础设施损毁程度的技术评估,也暗含地缘政治立场的叙事差异。

普京在次日政府会议上罕见发声,要求股东企业"自行组织运送维修设备"。这既是对西方制裁的强硬回应,亦暴露出俄方维护能源命脉的急迫性。值得玩味的是,此次袭击发生在美国与俄代表团即将开启沙特会谈的前夕,时机选择引发多方解读。

普京(资料图)

泽连斯基的"能源牌":油价博弈暗战升级

卫星社分析指出,乌军此次袭击精准锁定输送欧美企业权益的能源节点,是对特朗普"压低油价"政策的战术反制。数据显示,袭击发生后国际油价应声上涨2.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突破每桶85美元关口。泽连斯基团队通过此役释放明确信号:即便失去部分西方直接援助,乌方仍掌握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战略杠杆。

更深层的动机在于重塑谈判筹码。在美俄即将讨论乌克兰问题之际,基辅通过制造危机迫使华盛顿重新评估对乌支持力度。正如俄媒所言:"无人机攻击的震慑力,可能比千军万马更具谈判价值。"

沙特会谈背后的三角博弈

美俄代表团在利雅得的闭门会谈持续4个半小时,双方就"棘手问题"展开磋商。拉夫罗夫与鲁比奥的直接对话被视为缓和关系的突破口,但核心矛盾——乌克兰东部领土归属与西方制裁体系——仍未找到折中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沙特作为东道主展现出特殊角色定位。该国既深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又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这种双重身份使其成为调解冲突的潜在支点。会谈期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提出"人道主义走廊"倡议,试图在军事对抗与政治解决间开辟新路径。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资料图)

国际社会的裂痕显影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警告,若局势恶化可能触发新一轮对俄制裁。但成员国分歧已然显现:匈牙利明确反对延长对乌武器供应限制,德国则主张加快"北溪-2"项目重启。这种内部分歧削弱了西方阵营的统一阵线。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8日重申"劝和促谈"立场,强调国际社会应避免激化矛盾。这与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的警告形成对照——该机构认为,若无人机袭击事件引发俄乌全面升级,2024年或将成为冲突转折点。

未来七十二小时的关键变量

短期内有三条主线值得追踪:其一,里海管道修复进度将直接影响油价走势;其二,美乌各自表态是否促成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私下会晤;其三,沙特提出的"人道主义走廊"能否转化为具体停火条款。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无人机作战模式已被证实可有效打击俄纵深战略目标。乌克兰总参谋部17日的坦承,标志着前线冲突正从常规地面对抗转向非对称威慑。这种转变或将重塑21世纪现代战争的形态,而其代价终将由普通民众承担。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