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这一时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此战略行动犹如一把锐利的楔子,插入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致使国民党军的部署被打乱,胡宗南部队不得不回缩,鄂、豫、陕三省的重镇洛阳由此成为一座孤城,宛如汪洋中的孤岛,在战争的风云中摇摇欲坠。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决策: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也不等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就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这一决策旨在改变解放区的作战形势,变被动为主动,迫使国民党军转入战略防御。按照“两翼牵制,三军配合”的部署,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分别在山东和陕西战场牵制敌人,而刘邓、陈粟、陈谢三部大军则挺进中原。
1947年8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治委员的指挥下,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壮举如同蛟龙入海,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根基。然而,国民党并不会坐视不管。12月,蒋介石派遣白崇禧率领30万大军,对仅有12万兵力的刘邓大军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将这支部队一举歼灭。刘邓大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指挥,经过艰苦作战,于1948年2月胜利转战至淮河以北进行修整。
蒋介石得知刘邓大军成功休整的消息后大为恼火,立即命令国民党军胡琏兵团自豫中的漯河向东压缩,企图对休整中的刘邓大军主力进行袭扰。为了掩护刘邓大军主力顺利休整,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主力进至平汉路以西,向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靠拢,在郑州至潼关段及其以南地区作战,以牵制国民党军。
1948年3月初,战争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在陕西宜川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中将军长刘堪自杀身亡。这一噩耗传来,蒋介石悲痛万分,大骂胡宗南。在西北国民党守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胡宗南为确保西安安全,命令驻守在洛阳至潼关线上的主力部队回缩,除留一部在河南与陕西交界处的潼关外,大部队全部撤回西安外围一线。毛泽东时刻关注着各大战场的动态,敏锐地捕捉到洛阳成为孤城这一战机。
1948年3月7日,中央军委向陈唐兵团与陈谢兵团下达了攻取洛阳的作战部署,明确由陈士榘、唐亮统一指挥作战,目的在于夺取洛阳并准备歼灭孙元良援兵,要求迅速对洛阳及洛政县发起攻击,期望能于两周内外完成此项任务。同日24时,又对洛阳战役作出部署,考虑到洛阳的重要性,国民党必然会增援,因此要集中全力歼灭援敌,重点放在打援上面。
洛阳,这座位于黄河中游,北依邙山,南近洛水,地扼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的中原重镇,战略意义非凡。若能夺取洛阳,就等于在国民党中原战线上撕开一道缺口,将中原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接起来,为中原战场提供更广阔和深远的后方依托。
在中原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主要依靠陇海铁路和平汉铁路来调兵增援,陇海铁路西端的洛阳一旦遭受攻击,对国民党的整体防线影响巨大。蒋介石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的50大寿曾在洛阳龙门香山寺的蒋宋别墅举办。而且当时国民党行宪国大即将召开,他迫切希望在会前打一个胜仗,为自己和国民党挣得颜面,同时也为竞选总统拉选票。
1948年3月5日上午,洛阳守军国民党军青年军第206师师长邱行湘被蒋介石亲自召见。邱行湘个子不高但短小精悍,参加过四平保卫战,作战经验丰富。蒋介石面授机宜后,邱行湘受宠若惊,表示愿为党国鞠躬尽瘁。邱行湘深知洛阳的安危关系到整个战局,而他依靠的主要是青年军第206师的学生兵。回到洛阳后,他重新勘察地形,规划防卫部署,开始大规模的城防建设。
他构建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设在城边的九龙台、潞泽会馆、发电站、周公庙、火车站一线,修筑了大量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援的堡垒,堡垒周围布满犬牙交错的壕沟和铁丝网;第二道防线依托洛阳高大的城墙,城墙的东西南北四个城外围设有瓮城,他在城墙上下、瓮城内外修筑了无数明碉暗堡构成的火力网;第三道防线以西北角的运动场和洛阳中学的5座坚固大楼修成一个小圩子作为核心阵地,这里明碉暗堡密密麻麻,坑道外壕纵横交错,室内存有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为修筑工事,邱行湘不顾百姓哀求,下令拆毁城墙外1500多间民房。
与此同时,刚刚经过新式整军运动的陈唐兵团和陈谢兵团已集结到洛阳周围。3月9日,陈唐兵团第八纵队负责洛阳以东的阻击,陈谢兵团第九纵队负责洛阳以西的阻击。黄昏时分,陈唐兵团第3纵队和陈谢兵团第4纵队强渡伊河、洛河,开始进攻洛阳城的外围阵地。西宫发电厂是洛阳城防体系中最复杂的外围阵地,4纵11旅多次进攻均未取得成效且损失惨重。由于部分外围阵地复杂难攻,解放军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迅速向洛阳城挺进。
战斗至11日,洛阳城第一道防线除几个坚固据点外基本被肃清。邱行湘颇为自得,不断向蒋介石报喜。此时解放军已兵临城下,战士们屏气凝神等待总攻。洛阳东门是邱行湘防御的重点,也是解放军进攻的重点,他在城墙外部署了10多道防御工事,瓮城更是增加了攻城的难度。
1948年3月11日19时,三颗红色信号弹升空,解放军的进攻炮火震撼了洛阳城。参加攻打东门的重机枪班班长杨其忠回忆,他的任务是封锁城墙火力点掩护攻城部队,当时重机枪阵地离城墙约150米,下午开始攻击,重机枪和炮一起开火。一名大个子战士马景春向房东借了大铡刀,砍开了电网和铁丝网,随后战士们炸开瓮城城门,第3纵队第8师从东门成功突破。
然而,其他城门的战况并不乐观。南城由于地形特殊,距离洛河较近,炮兵难以大规模展开,解放军只能采取爆破手段进攻。在进攻南门时,第一爆破队的两名工兵徐福旺、翟毛则不幸牺牲,但后续爆破组依然奋勇向前,最终炸开城门。
战斗到3月12日黄昏,洛阳城的四座城门全部被突破。邱行湘见势不妙,一面组织抵抗,一面集中尚存的5000余人进入核心阵地,妄图固守待援。邱行湘龟缩在一个碉堡众多的院子里,幻想创造第二个四平街奇迹,还不忘向蒋介石表决心。
3月13日,攻城部队对核心阵地展开进攻,国民党守军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顽抗,火力凶猛,攻城部队的连续进攻收效甚微。此时,国民党增援的孙元良兵团和胡琏兵团已抵达洛阳城东的黑石关和登封,距离洛阳仅几十公里。三纵8师在黑石关进行阻击,洛阳城内都能听到枪炮声。
由于时间紧迫,陈士榘亲自进城观察情况并召开会议,决定3月14日下午集中所有炮火对邱行湘的核心阵地发起攻击。100多门炮轰击40分钟后,攻城部队从三个方向冲向阵地,最终活捉了邱行湘。身在陕北的毛泽东得知洛阳解放的消息后兴奋不已,亲自起草了祝贺电文。
两天后,国民党援兵接近洛阳东郊,陈士榘命令部队搬运缴获物资后主动撤离洛阳。国民党援兵进入洛阳时发现已是空城,十多天后,孙元良部撤回郑州,胡琏部撤回平汉铁路南段。此时洛阳城内只剩下少量国民党军,解放军再次进攻,洛阳守军弃城逃跑,洛阳永远回到了人民手中。
三天后,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并转发给各战略区领导同志,电报中的九条内容为管理新解放城市提出了具体政策,为战后城市接管工作明确了方向。
洛阳之战意义深远,是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以来在南线战场夺取的第一座国民党军坚固防守的中等城市。它切断了国民党在中原与西北的铁路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豫陕鄂解放区,掩护了刘邓大军主力的休整,配合了西北野战军作战,同时也为解放军积累了攻克国民党军坚固设防城市的宝贵经验,为逐鹿中原提供了有力的后方支撑。这一战役如同解放战争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辉,见证着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