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留意到,家里年龄比较大的长辈,兄弟姐妹都是比较多的,但是到了年轻父母这一代,通常只有一个兄弟姐妹,而到了大龄儿童的这一代,往往都是独生子女,直到现在,很多小龄儿童也很难有兄弟姐妹。
这一现象其实就是表现出了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问题。
今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不足800万
由于我国长期新出生人口数量不理想,加上社会老龄化事态逐渐严重,所以于2016年开放了二孩政策,这个政策的出现,就是刺激生育,以缓解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情况,加强生力军的培养。
确实的,当二胎政策实施之后,新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了,比2015年多了131万,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当时人们都觉得,二胎政策的开放,将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年年上升。但是,事实却马上打脸了。
2017年,人口出生数量降到了1723万。2018年,继续降低到1523万。2019年,跌掉了1465万。2020年,断崖式地落到了1202万。
2021年,只有1062万。去年,也就是2022年,人口出生数量甚至已经不足1000万,达到了令人焦虑的956万,这比6年前少了830万。
而根据这样的形势,人们分析今年的人口出生数量可能会不足800万。
目前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大肚子”在街上溜达了,一些幼儿园甚至小学也出现了“关闭”现象,妇科的人也不再那么多了,甚至市面上的母婴店都不热门了……
新生婴儿下降,是什么导致人们不愿意生孩子?
不足800万的人口出生数量,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不愿意生孩子呢?
1)育娃的经济投入是一个“无底洞”
原谅我说得这么直白,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生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有多高,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甚至有些家庭中的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儿女赚钱。
育儿成本极大,永远没有多余的钱去生二孩,这其实是一个广泛的现象,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条件,所以育儿理念也往往是顶着家庭收入的最高格来进行的。
比如一般家庭的家庭养一个孩子,可以给孩子好吃好喝、充足的基础学习资源。而小资家庭,则户给孩子优吃优喝,充足的学习和提升资源。而中产阶级,可能会给孩子调理营养,选择学习资源,附加培养计划等。
总之,就是尽己所能,让孩子最大程度上变得优秀。而往往“精养”孩子之后,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已经无法以同样的方式支持第二个孩子了。
2)生活日渐“安逸”,人们惰性增强
我国的民众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在这里,没有战乱,少有天灾,设施齐全,民生物资充足,社会秩序安定,在世界范围内相较来说,基本上是最理想的一个生活环境了。
但是,日渐安逸的生活,却让很多人逐渐产生了惰性,家庭责任感减弱,更追求个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而不少的年轻家长,甚至觉得生孩子这件事非常的麻烦,从而不愿意生孩子。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拥有一定的家庭观,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女。
而有些人完全丧失了家庭观念,并且了传统文化,就可能“一个不生”。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够怪他们,毕竟他们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种思想的产生,要想避免丁克族的产生,国家的传统文化教育、国民责任感培养等就应该加强。
3)体力、精力甚至精神的消耗无法承受
养孩子有多累?每个宝妈都知道。
养孩子有多耗费精力?每个家长都知道。
而孩子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养育问题、学习问题以及长大之后工作、婚嫁等等问题,几乎也将每一个家长的精神给掏空。
养个孩子,真的太费命了。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吧,怀的时候担心辐射、磕碰、营养、发育等等问题,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无时不刻担心孩子的饮食、睡眠、黄疸、大小便等问题,整个月我都没有好好睡过觉。
辅食期,我又担心孩子能吃啥、不能吃啥、拿啥吃、怎么做、温度多少等问题。
孩子睡觉,我担心头型发育、空气质量、呼吸问题(估计每个家长在孩子睡着的时候,都用手探过孩子的鼻息吧?)、冷了热了、出汗怎么办等问题。
孩子学走路,操心用什么学、学步车是不是影响发育、磕了碰了怎么办、怎么减少磕碰、去哪儿走路比较好等等。
……
孩子成长那个的每一个阶段,家长都有数不尽的担忧、操心,这种精神压力,最终压倒了很多人的生育意愿。
4)不利于生育的文化环境
提到这一点,很可能人们都觉得是西方“丁克”文化的影响。但其实,这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丁克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文化的影响。
比如日渐变味的彩礼文化,网络所造就的一些伪精致文化等等。由于普通民众较难建立客观的辨别意识,很可能会被一些杂七杂八的文化影响,从而导致自己变得不再看重生育问题,或是“没有能力”去看重生育问题,比如赚不够彩礼,所以娶不上媳妇等。
写在最后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那么,面对今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可能达不到800万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你愿意生二胎吗?如果不愿意,国家出台怎样的政策才能够让你愿意生二胎、三胎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可别问什么原因了,原因谁都知道,只是不能做到针对性补救而已 ,只想用口号解决问题
我生了二胎,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奉劝大家!
没钱,养不起。叫张伯芝郭晶晶生吧[笑着哭]
中国人待遇福利如果跟港澳台接轨我使劲生[得瑟]
没有原因,就是不想生,能怎样??十几亿人,够了!
为什么只关心的是新生人口数量,而不关心失业人口数量,还有每年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试想一下,当年辛辛苦苦供娃读书以为熬到了头,谁成想,大学生满街都是了,月薪三千自己都不够花,老板骂一句就辞职不干了,又跑回来啃老了,这一啃,让70后瞬间回到解放前,后来干脆躺平当起佛系玩家,一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这不,国家又催你生娃,但是70后是催不动了有心无力了[笑着哭]
为何不问老百姓何为生不起了
闲人少啊,统一了湾湾,人就多了,看湾湾愿意跟着祖国一块生不
房价升,物价涨, 就业医疗没保障, 不想婚,不敢养, 教育养老没指望。
孩子发一次烧,就够全家扒一层皮。
别说八百还有个万,80都有点多了
等烟草局,供电局等等单位缺人了可以考虑生。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以前不让生都想生,现在不想生又想尽一切办法让生,
以前的孩子都是廉价的养大,现在的孩子 呵呵 上个幼儿园都是4轮子接送,甚至豪车,当今孩子要出世得看是什么样的男人了,穷人们别多想了 基本绝后!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喜闻乐见
如果现在的政策只能生一胎,保证很多人生二胎,因为中国人大多数人都有逆反心理
五百万。
不可能[doge][doge]我刚刚看到小学入学达到红线了,据说开放二胎导致小学入学难
看都不想看┐(─__─)┌
都是美国弄的,不弄出个新冠来就没这么多事[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再少个零
马寅初干得漂亮
如果按照人囗区域基数平均率计算,我们县人囗将近一百万,出生人囗才五千多。全国八百万出生算是高估了。六百万都成问题!
看好继续狂降,五年后就出生就只有三百万了。十年后只有一百万。
行了看话题谈很多遍问很多遍没意思,请换一个话题
有谁还记得《星星知我心》?一个妈妈把五个孩子送给五个家庭
996!007!你让年轻人生孩子?上班时间开房吗?[得瑟]
500万[得瑟][得瑟]
再少,只能引进黑人了
成本导致
贡献了一个[得瑟]
一千万专科本科毕业生就业都困难
哪有那么多原因,生不生娃自己决定,不要其他人哔哔的。
[呲牙笑]
吃了那么多转鸡因食物想生都难
大家尽量少生夸着不生
如果低于100万那要注意了
房贷你不说~~~
这几年很明显是和疫情有影响,未来会好一些
加油加油
比很多国家一国人还多得嘛!
800万还少吗?有几个国家能一年生800万?
生出来伺候资本家啊?还是继承我的贫穷?
世界多少人口中国十四多亿还是少吗 ?
每年结婚多少对,就知道生多少了,80后人口高峰都基本结婚生子了,90本来就少很多,70后已经生不了,80后该生的都生了,90后人少,还有结婚晚[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所有这样的标题都是装糊涂的。扫地的都知道个大概,上面更是清楚的很
房地产教育医疗…
你不生有的是人生,去看看云贵川穷地方大把三胎四胎的,除非大家都团结一致不生,才能改变
铺天盖地的生娃少的言论,上学学位依然紧张,
穷
独生子女口号喊了二十多年,影响了两代人,一夜是难以逆天改命
明星那么有钱叫娱乐圈那些人生嘛,我们普通老百姓几座大山一辈子狗一样活的困难的人生对于娱乐圈人来说就是人家一部戏或者上个综艺节目就解决了的问题,呵呵。。。
房价教育医疗就业,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样简单?
有升即有降,正常操作!
一个单身狗看这个,也就默默一笑
刚公布的,今年灵活就业人员2亿。接下来,大家更不敢花钱了,房贷车贷,失信人员越来越多。生孩子还是再说吧!
4线小县城计算。夫妻2个人干个40年也就赚480万(每人每年6万计算)。算上60到70退休金也就520万左右,一套房子200万了。两个人吃喝70年210万不多吧?50年3辆汽车(包括油费过路费等)100万不多吧?还有10万能干嘛?
现在愁上学,公立幼儿园进不去,私立的一年三万多
最大的问题就是娶不了老婆,找谁生孩子!
我个人比较支持一胎
婚前购物京东店,婚后淘特拼多多,婚前芙蓉玉溪,婚后白塔黄果树!
婚都接不起,更别谈孩子了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干嘛不关心下,教育,医疗!天天关心生育,解决教育和医疗!
生岀来养大就可以了,想那么多干嘛,天生天养,只要生出来就是好事,大家放心生吧[呲牙笑]
穷
是时候开放四胎了[笑着哭]
没能力,没经济实力生孩子就是不负责任,因为给不了孩子好的平台,他只能延续父辈们经受的苦
三胎政策,该取消了,不合时宜
什么原因?政治觉悟不高,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笑着哭]
对 就是不生 誰爱生誰生
说到底就是没有钱,特别是现在的教育制度,房价
没能力别生,生出来害人害己
对于不喜欢孩子 感觉孩子就是要账鬼的人来说 国家出台什么政策都他妈不会生的
经济倒退,对个体、对企业的所有要求都应该降低标准,对地摊经济的管控适当放宽松,让人民生活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