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继2024年推出“出海地图”系列之后,《禾颜阅车》2025年推出“出海导航”系列,希望能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出海”信息。今年,尽管面临着国际市场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车企还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作为中国电动车主要的出口地,欧盟去年已在争议中正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高额反补贴税率。在欧洲这个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车企将何去何从?】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2025年,“出海”对中国车企而言依然是热点,依然是必修课。
在刚过去的2024年,尽管遇到一些贸易壁垒,但中国车企“出海”整体情况还不错。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3%至641万辆,而出口额也达到了1174亿美元。汽车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3%,在内需还需要进一步刺激拉动的大背景下,汽车出口扛起了GDP增长的大旗。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4年整车出口占前十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115.8万辆)、墨西哥(44.5万辆)、阿联酋(33.1万辆)、比利时(28万辆)、沙特(27.6万辆)、巴西(23.7万辆)、英国(19.5万辆)、澳大利亚(17.8万辆)、菲律宾(16.9万辆)和土耳其(13.4万辆)。而如果单看新能源汽车,2024年1至11月,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比利时(24.23万辆)、巴西(14.99万辆)、英国(11.20万辆)、泰国(10.59万辆)、菲律宾(10.57万辆)。
比利时是中国车企汽车出口欧洲的第一站,英国也是中国车企主要的出口地,欧洲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即便欧盟从2024年10月开始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征收最高达到35.3%的额外关税,使得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车关税至高达到45.3%的高位,中国车企依然在寻找进入欧洲市场的方法。无论是增加混动车型的出口,还是在欧洲当地设厂绕开关税的限制,中国车企正想方设法拓展欧洲汽车市场,尤其是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
2024年,由于整体经济表现不佳,欧洲汽车市场也受到一定的拖累。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市场乘用车新车总销量为1060万辆,同比小幅增长0.8%。而如果再算上英国和欧盟自由贸易区(冰岛、挪威和瑞士),总销量达到1296.4万辆,同比增长0.9%。在欧洲主要汽车消费国中,除了西班牙实现了同比7.1%的增长速度外,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欧盟的经济体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按照动力系统来分类的话,汽油车销量依然在欧盟市场以33.3%的市占率占据首位;而混动和电动车则以30.9%和13.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和第三位。至于柴油车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从企业维度来看的话,大众、Stellantis和雷诺依然高居排行榜前三位,尤其是大众在欧洲市场的统治地位难以动摇。不过Stellantis的出现了高达7.3%的同比下滑,成为排名前三的车企中唯一出现下滑的集团。
凭借MG车型在欧洲市场的热销,上汽集团以同比增长5.1%,且全年销量近25万的成绩,排名第12。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欧盟对上汽课以最高的反补贴关税,打压中国车企的意味更加浓厚一些。相比之下,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吉利在欧洲市场都还未成气候,对于欧洲车企的威胁短期相对来说更小。以吉利旗下领克为例,哪怕在沃尔沃的加持下,其表现都远不如MG这个欧洲土生土长的品牌。所以要想真正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比亚迪和吉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各大车企在欧洲车市的销量排名情况
如果进一步来分析电动车的话可以发现,2024年欧洲14国的电动车销量为1,584,761辆,同比下降15.91%。欧洲14国,分别为英国、挪威、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德国、意大利、瑞士、爱尔兰、芬兰、奥地利、葡萄牙、法国。
当下,电动车成本依然远远高于燃油车。在当某些国家取消了电动车补贴之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电动车销量下滑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在2024年欧洲市场的销量下降超过10%。虽然特斯拉的降幅跑赢了欧洲14国整体电动车的下滑量,但在各家车企新车型不断投放的当下,迟迟不换代的特斯拉的电动车对于欧洲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逐步下降。
△各大品牌在欧洲的电动车销量情况
如何面对欧洲贸易壁垒在欧盟关税的打压下,中国车企出口欧洲市场的电动车受到很大的冲击。除了比亚迪、小鹏、极氪等少数几家车企之外,大部分车企的出口量同比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中国车企2024年对欧出口的情况
但对于绝大部分中国车企来说,很难轻言放弃欧洲市场。当下,电动车依然是中国车企出口欧洲市场的利器。不过,近50%的高额税率,基本堵死了上汽旗下MG电动车整车出口欧洲市场的大门。相比之下,虽然比亚迪和吉利在欧洲也被征收高额的关税,但并非完全因此丧失机会,毕竟中国车企在电动车成本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个优势短期内是难以被欧洲同行赶上的。
未来,中国车企将加快在欧洲设厂的步伐。正在大力拓展欧洲市场的比亚迪,已经先后在匈牙利和土耳其投资建厂。而奇瑞在西班牙的合资工厂已经有车型下线。零跑借助Stellantis在波兰的工厂生产T03也几乎“板上钉钉”。大众也有不少传言,无论是将其之前打算关停的工厂出售给中国车企,还是引入小鹏车型在欧洲生产,都预示着大众将和中国车企产生更多的联系。此外,上汽、吉利极氪等,其在2025年都有可能加速在欧洲本土生产的节奏。
在电动车之外,中国车企还可以考虑燃油车/混动车型的出口。当前,即便拿欧洲传统车企最擅长的燃油车来看,包括吉利在内的国内车企在造车品质上也有的一比。不过,欧洲传统车企在技术稳定性、品牌号召力以及销售网络方面的优势太大,如果中国品牌不能给出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燃油车要靠自己的产品力和性价比打开欧洲市场面临的难度不小,但是依然存在可能性。
相比于燃油车,中国的混动车型在欧洲市场的前景更加可期。混动车型在欧洲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在快速攀升。在俄乌战争之后,欧洲能源价格飙升,而且短期来看,欧盟和俄罗斯关系恢复正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正因此,没有里程焦虑、价格上也具备一定竞争力且能够带来比较好燃油经济性的混动车型在欧洲市场有望迎来一波增长。
点评
除了新能源技术之外,中国车企在智能网联方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在智驾和智舱上的体验上相比于跨国车企巨头有代际的优势。如何把产品力和定价两个维度上的优势转化为新增的市场份额,这考验中国车企怎么从战略管理、生产制造以及市场营销团队等方面协同发力,尽快适应欧洲市场的新规则以及加快实现在欧洲本土生产车型。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