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农民工兄弟的午餐

村口小酒馆 2023-03-25 09:38:10

农民们这些年的变化,可从人们对他们称呼中窥见一斑。从农民伯伯到农民再到农民工,一幅乡村城镇化的画面缓缓展开。在种地已经无法获得生活所需,当生活有了无限对比之后,很多农民终究离开了世代耕种的土地,来到城市出卖体力,做一个边缘人。

边缘人做久了,农民工渐渐融入了钢铁丛林,呼吸惯了清新空气的喉咙,在汽车尾气中蒙上了厚厚的防雾霾茧子,握着锄头的双手,学会了建楼房修水管摆弄电线等各种技能,他们的下一代,已经完全成了城里人,开始看不起在日头下挥汗的父辈,走进了开着空调的写字楼。

咱们实话实说,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现在农民工的收入并不低,但他们的消费却高不起来。为啥?没根基。城市中的衣食住行都要花钱,只经过二代人的积累,农民工还不到大手大脚花钱的地步。

在我经常吃饭的小面馆,遇到农民工兄弟的几率是很大的。若按照岁数论,喊他们兄弟不合适。如今肯干体力活的农民工,多集中在50-60岁的区间,偶有三、四十岁的,绝对属于年轻人的行列。

小面馆不大,桌子四五张,在逼仄的空间内略显拥挤。可也正是这样的拥挤,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由于空旷带来的忐忑不安。来此吃饭的人,喜欢这种随意的氛围。

面馆老板深谙老百姓的心理,有自己的经营之道。进得店来,碗筷自己取,免费的咸菜自己夹,收费的小菜自己拼盘,想喝的啤酒白酒随便挑。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打工者打工的人,而不是一个小老板。

由此,小面馆开了七八年,生意红火,即便在前几年也坚持了下来,是这一排商户中的翘楚。

我来面馆吃面,套路固定:大碗削面,加鸡蛋,偶尔加份肉,免费咸菜一小碟,寻个角落慢慢吸溜。有时候老板忙碌,我临时扮演服务员角色,帮他收拾下碗筷,擦擦桌子。老板给我的“报酬”,是忙完后一起吸一支烟。

来此吃饭的农民工兄弟,多是午饭。他们早上开工早,也为了省钱,不是在家随意凑乎一口,便是买个烧饼了事。他们也好辨认,身上星星点点的涂料油漆,暗色的皮肤,满口的方言。店门口抖抖身上的灰尘,进店先洗把手洗洗脸,给自己的大瓶子续上开水,瞅着墙上看了无数遍的菜单盘算吃什么。

吃什么呢?面馆,肯定是面了。不管拉面削面,尽是大碗。那盘算什么呢?是加鸡蛋加丸子加豆腐干,还是要盘小菜,来一杯。

劳累一上午的农民工兄弟们,午餐相对舍得花点钱。多颗鸡蛋多块儿豆腐干,是对自己的奖励。爱喝几口的,或自己或几个人一起,舒舒坦坦的整几口。

他们的下酒菜也简单,咸菜免费,味道重,一人一小碟,小菜尽量多盛花生米芹菜段,吃着费事,能吃好久。荤菜要个鸡脖子小鲫鱼,嗦来有意思。天暖和要啤酒,凉淡淡的一口一杯,清凉下火。天冷要白酒,一口口抿着喝,由内而外的暖和。

尽管他们尽量克制着自己的嗓门,说出话来还是震天响。他们聊天的内容,无外乎活计好不好干,东家敞不敞亮,下一个活咱老哥几个包下来得花多少时间。也有说家中琐事的,父母的病,孩子的学,老婆的花销……

听他们聊天是一种享受。短短的午餐时间,你会忽然发现,自己回到了真实,人间的幸福和世间的疾苦没有了界限,生活的“生”和生活的“活”,是那么的鲜灵灵。

来店里吃饭的农民工兄弟,有固定的几位,但多数不固定。固定的,是在离此不近的厂子干活的,不固定的,是在装潢精致的饭店中,用排除法而来的。面,最合干活人的口味,有能吃饱的主食,有喝下去能令人生出幸福的面汤。要是街头采访“你幸福吗”的人想要得到确定的答案,来面馆就对了。

吃饱喝足,农民工兄弟结账没有推来推去。他们要么是轮流算账,要么是个人结个人的,都是劳苦人,不玩那些“我来结”的虚情假意。一顿饭十几二十块钱,填饱了空空的肚子,下午干活,更有劲儿。

当他们走出面馆,身影融进芸芸众生,你会发现,所有的人,实际上并无不同。共情也好漠视也罢,不过是局内局外的自我印象。于我而言,听着他们的话,看着他们的样子,总是会想到童年。在那并不遥远的小村子里,形形色色的乡亲,和永不消逝的温情。

也许,我们失去的,追逐的,都是一场假象。

8 阅读:647
评论列表
  • 2023-03-25 17:09

    他们要求吃饱就行,省点钱拿回家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一个不容易的群体,因为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村人的难!

  • 2023-03-25 12:21

    小编落难了,UC有责任。

  • 2023-04-17 13:05

    精彩好文[点赞][点赞]

  • 2023-03-25 21:21

    好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