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片争议,聊聊教育话题!

刚需探房 2025-04-15 20:24:26

聊聊教育学区话题,这两天的热点就是金城湾划片的争议,以及此前定向生政策。

争议内容

事件:金城湾划片的江南水都小学橘园洲分校,因为一直以来没有确定的对口初中,终于要迎来毕业生,需要确定对口了。

征求方案:

1.将“江南水都小学橘园洲分校”改名为“福州第四中学桔园洲中学花溪分校”

2.更名后的校园,由福州第四中学桔园洲中学接管

3.将小学升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简单一点:金城湾的对口小学升级成桔四分校,变成九年一贯制。

由于楼盘一圈只有一所桔四,加上金山大道北侧,麦浦中学未建设,所以那一带的楼盘也都在桔四过渡,连去年还是期房的城市之光,也确定在桔四过渡。

当然从实际对比来说,城市之光为什么会比金城湾更合理?

原因主要在于金山大道北侧的仓六都在桔四过渡,城市之光划片仓六,所以自然而然就去桔四过渡,所谓的新盘有福利,可能也不一定就是如此。

带来的情况,桔四也成了少有的超级大校,生源情况也很杂。

不过桔四整体升学率也排在公立校的中上水平。

此前预期项目也大概率是划入桔四,无非是正式划入,还是过渡。

不过最终给出的征求方案是给个分校,继续在本校读。

原因大概率是桔四实在不够位置,加上目前九年一贯制也比较流行,集团冠名做加持。

对于业主而言,分校一直以来就很难被市场认可,如果真的当做自己人,好歹给个校区。

至于最终会如何,就看后面教育局最终的划片方案了。

福州教育的争议也一直都有,只不过成功的几率也不小。

定向生政策

伴随着金城湾的争议,就联想到定向生政策。

今年定向生政策的征求意见,主要关注点

1、比例提高70%

2、随迁可以享受

先说第一点,比例提高到70%,相比于去年提升10%,提升的幅度不算小,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上面之前的规划要求。

分配比例:从28%逐步提升至2015年的50%维持到2022年,2023年55%,2024年60%,省规定2025年比例70%。

降分:2008年~2017年20分;2018年25分;2019年~2020年30分;2021年~2022年增加至35分;2023年40分,2024年不变。

这里面主要争议是没提到降分加大。

这很容易产生一个现象,比例高了,有些学校用的数量会比去年更少。

怎么理解?

2024年,比例60%,40%统招,假设:统招切线,前40%的学生可能在第1W位,分数650分,降40分,就是610分以上可以使用名额。

2025年,比例70%,30%统招,切线可能就在第8000位了,分数670分,630分以上可以使用名额。

这样举例就能发现,降分不变,对于那些使用率不高的学校,大概率使用率会继续降低。

利好就是中间档的学校,定向生使用率接近100%。

对于头部同样是利空,统招、定转统的名额进一步减少。

随后就是随迁学生可以享受名额。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随迁比例较高的初中,特别是定向生使用率不低,但是随迁人数也不少。

说白了就是吃随迁的红利。

大概看看数据:

对于学校而言,原来排在前列的大部分也都基本没有随迁生源,没什么影响。

剩余的学校,一种是升学率处于中间水平的,相对来影响较大,主要是指里面的学生,不是指学校。

至于排在末尾,部分远郊或者农村的初中,虽然随迁比例很高,不过介于平常就用不完名额,对于里面的本地学生也没什么影响,最终是一定幅度提高整个学校的升学率。

综上,定向生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均衡,不过对于尾部学校依然难以改变太多。

对于不少中间学校的帮助还是不小,很多学校的升学率,基本就是完全依靠定向生名额。

这时候聊回桔四的情况,桔四是超级大校,超千人,之前的定向匹配比例也就66%。

三附小在这里面真是吸收了无数红利。

对于金城湾,划进去是否真的是利好,其实也是个迷,只不过对于当前楼市,划进去肯定比不划进去强。

学区房选择

最后就聊聊学区房房价问题,数据就偷懒不整理了。

大部分学区房基本都跌了不少。

这里面因素很多,比如人口少了,定向生比例提高了,三年限制增加,私立摇号难度也小了等。

除此之外,还有这一年多的供应上,新盘拿到好学区的难度降低了。

目前金山小、鼓山苑小、怡山小+杨桥,这些都在土拍出现。

学区溢价更高的鼓楼,还没看到身影,当然也仅仅是旁边还没土拍而已。

新盘+学区,除了促进去化外,对于周边那些老旧二手学区房,冲击力不言而喻。

学区房本就居住体验差,如果没了市场的稀缺性,加上需求量的下滑,可想而知价值又有多少?

这里对于近期的部分划片新盘,可以发现不少是改善盘。

比如即将上市的华润中寰悦府,虽然压低了面积段,从目前预期来看溢价不会低。

这个项目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当时划片怡山小的澜郡、悦府。

只不过对于这个新盘,学区溢价到底多少,值得思考?

就像上面说的定向生情况,对于定向生使用情况激烈的初中,基本就是校内竞争。

所以是否会变成分母,需要思考,特别福州目前,部分初中都是一强一弱。

对于学区房,这个一直以来都是市场需求,这几年最经常被问到换房的原因就是因为小孩读书,其中高新区更是重灾区。

只不过目前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中上那些能住的成了主流选择。

追求那种头部,完全无法居住的学区房,对于很多家庭,也确实承受不起。

只不过如今私立即便100%摇号,在升学率上,依旧大幅领先公立校,部分区域的摇号难度也并不算太高。

特别对于如今很多都是独生小孩,私立的投入,解决的方面也更全,实际算下来并不一定比公立校支出高很多。

综上,对于学区房的选择,市场降温还是明显的,不过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家庭依旧无法规避。

怎么选择,目前实际方案很多,无非看每个人的选择。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