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的解读:小说戏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谭帆著,凤凰出版社2023年11月版。
内容简介“术语的解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当下古代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可谓方兴未艾,还有很大的学术增长空间。
该书收录谭帆教授有关小说戏曲术语研究的文章凡二十篇,基本囊括了他对于术语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对具体术语的考释成果,大致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有关小说文体术语研究的理论文章,二是有关小说戏曲学科或相关研究领域的术语考释文章,三是有关小说文体术语的考释文章,四是有关戏曲理论范畴的考释文章,五是对金圣叹及《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相关术语的考释文章。
目 录谭帆教授访谈录(代序)
术语的解读:小说史研究的特殊理路
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三个维度
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术语系统
中国古典小说文法术语考论
“小说学”论纲
——兼谈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
“俗文学”辨
——兼谈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的逻辑进程
“叙事”语义源流考
——兼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
“小说话”辨正
——兼评黄霖先生编纂的《历代小说话》
“小说”考
“演义”考
“奇书”与“才子书”
——关于明末清初小说史上一种文化现象的解读
“教化”与“言情”:戏曲的功能
“寓言”:戏曲故事的本体观念
“奇”:传统的失落与世俗的皈依
“本色”新探
论金圣叹文学评点的三个关键词
释“心地体”:金圣叹评判戏曲人物的独特视角
释“三渐”:金圣叹的戏曲结构原则
参考书目
附录一 试析古代文论理论术语的构造特征
附录二 小说戏曲术语研究论著简目
后记
后 记术语考释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当下古代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对“文学”“小说”“演义”“戏曲”“戏剧”“叙事”等一批重要术语的考释已有较多的成果。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谭帆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5月版。
但作为一个学术领域,术语研究可谓方兴未艾,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比如术语的理论研究,就涉及术语的来源、术语的构成、术语的性质和术语的价值等诸多问题。又如术语研究之方法,既要顾及文学研究的独特性,又要借径语义学、历史学、逻辑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而厘清文学术语本身的内涵和体系更是一个庞大的研究工程。本书的宗旨是试图为文学术语尤其是小说戏曲术语的研究及其方法提供一些个人的研究心得和不成熟的理论探讨。
这是一部专题文集,书中所收录的论文都是我长期以来撰写的有关小说戏曲术语的考释文章,共20篇(包括《访谈录》),基本囊括了我对术语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对具体术语的考释成果。
《中国小说史研究之检讨》,谭帆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7月版。
这些文章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小说文体术语研究的理论文章。
包括《术语的解读:小说史研究的特殊理路》《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三个维度》《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术语系统》和《中国古典小说文法术语考论》四篇。内容包括小说文体术语研究和小说评点术语研究两个方面,着重于探讨术语研究的方法路径和意义价值。
二是有关小说戏曲学科或相关研究领域的术语考释文章。
包括《“小说学”论纲——兼谈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俗文学”辨——兼谈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的逻辑进程》《“叙事”语义源流考——兼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和《“小说话”辨正——兼评黄霖先生编纂的〈历代小说话〉》四篇。考释的对象涉及小说理论批评研究的术语(“小说学”)、涵盖小说戏曲和说唱文学的术语(“俗文学”)、体现中国小说传统特色的术语(“叙事”)和小说批评中重要的批评体式术语(“小说话”)。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增订本
三是有关小说文体术语的考释文章。
包括《“小说”考》《“演义”考》《“奇书”与“才子书”——关于明末清初小说史上一种文化现象的解读》三篇文章。其中《“小说”考》和《“演义”考》两篇所考释的“小说”“演义”是小说文体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考释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性和意义。
而“奇书”和“才子书”是小说批评史上两个重要的评论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考释可以观照古代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文体地位的变化。
四是有关戏曲理论范畴的考释文章。
包括《“教化”与“言情”:戏曲的功能》《“寓言”:戏曲故事的本体观念》《“奇”:传统的失落与世俗的皈依》和《“本色”新探》四篇考论文章。其中所选择的均为有关古代戏曲的重要理论观念,也是揭示古代戏曲特性的重要术语。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五是对金圣叹及《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相关术语的考释文章。
包括《论金圣叹文学评点的三个关键词》《释“心地体”:金圣叹评判戏曲人物的独特视角》和《释“三渐”:金圣叹的戏曲结构原则》三篇论文。既从“关键词”(“主体性”“解义性”和“向导性”)视角揭示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特色,又选取两个金圣叹戏曲批评中前人很少论及的术语(“心地体”和“三渐”)予以考释。
附录部分的《试析古代文论理论术语的构造特征》是我最早尝试术语研究的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州学刊》1985年第6期。因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古代文论,与本书的小说戏曲术语考释多有不相关联的地方,故放置于附录之中。
而作为“代序”的《谭帆教授访谈录》是刘晓军教授和孙超教授分别于2013年(载《学术月刊》2013年第11期)和2022年(载《明清小说研究》2023年第1期)对笔者所作的访谈,其中有很多话题是针对术语考释的讨论,故略作删改合并后作为“代序”放在本书的开首。
《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
记得陈平原先生在为拙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所作的序言中评价该书的最大特色是将批评史、文体史、学术史三种视野合而为一。[1]这当然是平原先生对我的一种鼓励之辞,但这确实是我从事术语考释时所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部论文集,本书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最早的一篇是1985年发表的《试析古代文论理论术语的构造特征》(《中州学刊》1985年第6期),当时我还是一个在读的硕士研究生,最末的一篇是2023年发表的《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术语系统》(《文学评论》2023年第3期),其中相隔时间竟有37年之遥,故书中有不少相对稚嫩和简陋的地方;同时,本书基本上是由独立的单篇论文所构成,相关论文之间会有一些重叠的观点和史料,为求论文的相对完整,本书在编辑时没作删改。敬请读者诸君多多谅解和多多批评。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感谢凤凰出版社李相东编审的大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蒋李楠君的辛勤付出。还要感谢广州大学的江曙老师和宗世龙、陈飞、姜俵容、张华宇同学为本书所作的文字核对和资料工作。
谭帆
2023年2月22日
作者简介谭帆教授
谭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及中国文学批评。出版《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中国小说评点研究》《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等专著多种。
注释:
[1]谭帆等:《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