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辆理想的车来了,这几天汽车行业现象级的事件,就是理想L9的正式上市。
这一辆全尺寸旗舰SUV在上市前就备受关注,在李想正式宣布理想L9正式上市之后,关于这一辆车的视频和文字信息瞬间如狂风暴雨般席卷整个汽车圈和科技圈。
我们在上市当晚也首发了实车体验视频,并且分发到各个“群”和“圈”,却被身边朋友们告知,已经看过好几个关于这辆L9的视频,而且部分还是非汽车媒体博主发的,可见这一次理想L9上市发布真是渗透到了极致。
关于理想L9产品本身和这一次传播我们不再多说,我们从汽车制造层面来看一看,为什么理想L9的成功是必然的。
售价为45.98万的理想L9,作为一款自主汽车品牌车型而言,单从价格上来看并不便宜,而这也不是一个规模量级车型的价格定位,毕竟轩逸、哈弗H6、汉兰达和GL8这些细分市场的规模量级车型,都在30万元级别以内。
理想汽车仅用一款理想ONE,就奠定了自己在新造车势力的事实领先地位,如今理想L9的目标是要在8月正式交付之后,9月交付量就要达到10,000辆,等于打造了又一个理想汽车。
当理想ONE和理想L9共同合力,理想汽车月交付量被推高到20,000辆的水平之时,这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从理想ONE到理想L9,理想汽车仅推出一款MAX超大杯车型,就是配置直接拉满,仅提供一款顶配车型,我们在所有介绍视频和文章看到的内容,就是我们可以买到的这辆车的感觉。
在经销商销售体制之外,传统车企的小癖好就是将一辆汽车掰开几个版本来卖,是放弃A配置,还是选择B配置,用户很大机会陷入选择困难症。在此之外,用户看到网上视频和文章的那些满载的功能和配置,与自己所买版本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就是一件令人心理上极其不适的事情。
对于新造车势力而言,摆脱了传统汽车的经销商体制,但一车多版本依旧得到保留,甚至是定位高端豪华的品牌也不例外。
传统车企背靠历史积累的规模体量折腾得起,新造车势力们月交付量就在10,000辆级别,虽然钱还可以继续烧,但自我造血能力,诚然来自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等全流程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丰田有一个理念是利润来自减少的浪费,毕竟一辆车的定价车企说了不算,市场说了才算。
近期经常被朋友安利去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买东西,因为单次购买批量大,所以可以用最实惠价格购买商品,对于需要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汽车制造而言,更是如此。
曾经与一家汽车工厂的技术专家闲聊,为什么他们不学习广汽丰田的凯美瑞和雷凌那样,推出双外观设计,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像凯美瑞这样的中高级轿车有利润的保证,而雷凌这种经济型轿车则有规模量级销量的支撑,所以经得起“双外观设计”的折腾。别看仅仅是一个前保险杠的更换,如果第一个车款还没达到当初设定的产量目标,就要打造第二个车款,利润从哪里来?
汽车是典型的规模化产业,电动汽车为什么曾经不被所有的传统车企所看好,被称为利润黑洞,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电动汽车没有足量的需求,来支撑整个研发和制造的规模。
从汽车零部件的大件来看,传统的汽车模具、动力系统和座椅,还有如今电动智能汽车的动力电池、智能硬件和中控大屏,从研发、制造到物流,掰开来看随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对于规模量级更小的电动汽车而言,一家新造车势力年销量也就是10万辆,再分散到3个车型,每个车型也就3万辆,再加上各种版本配置的区分,对一款零部件的需求量就更低了。
简单举个例子来看,一年要采购10万套座椅还是3万套座椅,面对同样的供应商,你觉得谁能买到更低的售价?
除了升级版配置之外,理想L9有很多零部件和配置都是开创性首次使用,如果真的分开几个车款,部分零部件供应商甚至连可行性测试和开模都不愿意动弹一分。
当理想L9用10万辆级别的规模去市场扫货之时,它将是电动汽车企业中实现成本最优化、为数不多的标杆车企之一。
这不正正就是中国车企一直在学习和倡导的精益生产吗?理想汽车学会了,并且已经在实践中看到了它的魅力,理想ONE不就是这么成功的吗?
时间就是生命,在汽车的硬件成本之外,效率同样是市场竞争的一大比拼要素。
举个例子来说,做一款中控屏还是做两款中控屏,虽然投入的直接成本不是两倍,但制造过程中的物流、装配和测试,甚至后续销售过程中的解说、使用和售后,都将耗费难以想象的沉没成本。
柔性化生产在汽车制造领域备受追捧,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同的车型,可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对于原本就是大批量生产的传统汽车而言,诚然是一件好事。
如果说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冲压、焊接、喷涂等工序都交由机器人去完成,甚至在这个层面一款汽车都是一个模样,当我们来到人数最多的装配车间和质量检查车间,这里就是争分夺秒的效率之争。
关于这个实现汽车制造全面自动化最后一公里、最为独特的车间,马斯克曾经也想加速机械自动化,却最终发现人依旧是最可靠和效率最高的“设备”。
据悉,理想L9和理想ONE目前是在常州工厂的两个独立车间进行最终装配,将单一化生产进行到底。
举个例子而言,即便仅仅只是一个车型,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针对不同的配置款式,一名工人可能需要安装织布座椅、真皮座椅和带通风加热功能的座椅等等,先别说防错成本,就连思维切换都要时间,更别说一辆车型所有不同配置汇总而形成的差异点。
在制造层面,从生产指示系统到实际装配这一个动作,制造一款车型和数款车型,谁的效率能够实现最大化,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在销售层面,要应对数以万计拥有不同用车需求和思维方式的用户,我只是介绍一款产品,而且用户此前已经获知的信息也高度一致,对比客户看到配置拉满的汽车介绍,再对比店里几种配置的复杂解说,这听起来就已经让人心累了。
我们在各个平台看到的理想L9,大家口中所谈论的这一款车,除了颜色、解说员和角度不同之外,我们都可以在这些视频中汇总成为这一辆L9最为真实的模样。
当用户到达门店,看到眼前的L9也与自己脑海里的那一辆车高度一致,这一切都将幻化成为理想L9的产品力和理想汽车的品牌影响力。
我们现在看到理想L9的美好,一切都源自从研发和制造开始打造的,这一辆仅提供唯一一款顶配配置的全尺寸旗舰SUV。
骨子里的成本和效率,变成我们眼前的这一辆三排全舒适空间、iMAX影院、聚会网咖、配备冰箱的露营神器等等层次丰富的多重空间。
当理想汽车实现了一家车企最为本质的盈利之时,它不仅仅是依靠销售来实现的,而是一款产品从一开始思维迸发之时就已经还原了这个本质。
千人千面,理想L9或许不是最好的,却是我们在50万元级别市场中,能找到的性价比最高的汽车,因为我们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没有被浪费掉。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这种买办企业,拼装车企,没有任何核心技术的公司,能走多远?
倒兜的经验教训还差不多。
加了个2000块平板电脑,卖了50万 组装厂让正装厂比亚迪何以为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