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欣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成绩较差,长相漂亮,外向机灵,是班上的纪律委员。在维护班级纪律时过于严厉,导致同学关系紧张。来访时反映经常胸闷,间歇会感觉到头晕。
阿欣是单亲家庭孩子,父亲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世。家中有个姐姐,姐姐嫁给了杭州一个经商的成功人士,妈妈目前在杭州照顾姐姐的生活起居,阿欣独自一人在家。阿欣小学时成绩很优异,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初二开始因为母亲忙于干活没时间照顾阿欣,阿欣开始跟几个成绩不好的同学混在一起,初二休学半年,跟着这几个人成天在外面混,成绩急剧下降,后经初三努力才勉强考进了普通高中。
阿欣脾气暴躁,经常跟班里学生闹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姐姐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对她很严厉,阿欣对姐姐心存愤怒。阿欣与母亲关系较好,但她认为母亲更加疼爱姐姐,所以对母亲又爱又恨。阿欣求助的问题是与同班男朋友交往一个月,之后有点犹豫想与男朋友分手,但又怕班级同学的闲言闲语,说她玩弄男朋友的感情,为此感到焦虑和无助。
阿欣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反应强烈,如暴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阿欣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爱的缺失使她产生了不安全感,她试图通过发脾气来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一旦同学的行事不如人意,她便会大发脾气。恋爱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是父爱缺失的一种心理补偿。除了父爱缺失,姐姐的教育方式和母亲的偏爱使她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阿欣一进咨询室就表现得很急切、烦躁。她说:“刘老师,一个月前我开始和班里一个男生谈恋爱,但后来我发现对他没什么感觉了。”
她毫不避讳地讲起了自己的恋爱:“他就坐在我的后面,经常帮我补习作业。我一个人在家没饭吃时,他经常帮我叫外卖,生活上非常关心我。后来我说想成为他的女朋友,他也说喜欢我,于是我们就在一起了。”
我对于阿欣的主动表白有些诧异,发现她与别的女生非常不一样。我问:“为什么是你先急着表白呢?”
阿欣似乎被我问住了,她仔细思考了一下,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就是觉得他对我很好,我就特别想跟他在一起。”
我问阿欣现在对他的感觉,她说:“日子久了,现在觉得自己又不喜欢了,就想分手,但是又怕同学说我玩弄他的感情,所以很烦。”
阿欣主动跟我说起了她的家庭:“现在我家里有妈妈、姐姐。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爸爸去世以后,家里越来越艰难。那时候我很叛逆,初二时还休学出去混。所以,姐姐一看到我就很生气,经常指责、打骂我。因此,我不喜欢姐姐,我也经常对她怒吼,虽然我的生活费都是她给的。”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启发阿欣去深入认识姐姐对她的爱,引导她改变对姐姐的看法,阿欣觉察到自从爸爸去世后,姐姐也过得很苦,过早地承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引导阿欣宣泄焦虑、孤独、抑郁的情绪,减轻情绪问题。帮助阿欣寻找自己情绪问题的根源,再次体验父爱。阿欣的家庭里关心她的男人只有记忆中的父亲,心中总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只有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扭曲的认知才会发生改变。
“刘老师,我感觉自己也是这样一个人待在那里,没人理会。”
“现在你想谁陪着你呢?”
“我想我爸爸,我希望能再见他一眼,我很想念他,我心里总觉得他还没有离去。”
我试图引导她看到问题的本质:“父亲逝去的伤痛你不敢触碰,你感觉自己承受不了,于是你转而通过谈恋爱来寻求这种关爱。”
阿欣点点头,向我详细讲述了她的恋爱经历:“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他还是很关心我的,我感到非常开心。但是后来他好像有点烦了,我发现他周末更愿意回家去陪家人,所以我就开始有点讨厌他了。”
“听你这么说,你跟他在一起只是在寻求一种安全感,一种孤单寂寞时的陪伴。”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欣的病理性记忆,小时候,父母把她送到城镇小学读书,住在亲戚家。爸爸去世的时候,家人说她小,没告诉她,等她再次回来时,才知道爸爸已经走了。她感到非常内疚,很在意自己关心的人。我对阿欣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与阿欣在咨询室会面,我看到她脸上露出了笑容。阿欣的情绪得到了完全释放,开始有了正面的转变。她选择与男朋友和平分手,虽然班内出现了闲言碎语,但是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同时也开始主动地改变与姐姐和母亲的关系。我知道她已经解开自己的心结,张开手臂拥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