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之特征2

石道聊文化 2025-04-01 11:11:05

二、奇石十五个“象”的内容的“类型化”特征。

奇石本身的美,还表现在它本身五个审美因素之三个“象”内容上。比如奇石“形”的这个审美因素,它或者呈现出“具象”的内容,比如长江油画石《毛主席的遗物》,或者展现出山水形状的“意象”内容,或者表现出“抽象”的内容。

同样,奇石表面珍珠构图的美也存在着三个“象”的内容,即“具象”、山水形状的“意象”、“抽象”;奇石表面筋脉构图的美也存在着三个“象”的内容,即“具象”、山水形状的“意象”、“抽象”;奇石表面石纹构图的美也存在着三个“象”的内容,即“具象”、山水形状的“意象”、“抽象”。

以此类推,奇石表面石色构图的美也存在着三个“象”的内容,即“具象”、山水形状的“意象”、“抽象”。

三、奇石“三大流派”的“类型化”特征。

比如长江紫砂石 《幽兰在山谷》 (见图

图34-2 《幽兰在山谷》 长江丹彩石 32*10*26厘米 吕沛霖 藏

34-2),在它紫红色的背景上,那些灰白色的线条、色块等形成了兰花的构图。如此,该块奇石属于“色”派类型。同样,比如《毛主席的遗物》则是属于奇石“形”派类型。此外,还有奇石“图”派类型。

该方面的内容,笔者已经在《石道》第一卷第四部分第24章“奇石形式的三大召唤力”方面做了探索,在第25章“中国奇石界的三大流派(上)”、第26章“中国奇石界的三大流派(中)”、第27章“中国奇石界的三大流派(下)”的三个章节里,分别从奇石本身、文化背景、艺术支撑、奇石资源、组织保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这里,也就不再重复了。

四、奇石“六十个范式”的“类型化”特征。

这六十个“奇石范式”,它们分别存在于奇石的五个审美因素中。也就是说,在“形”派“奇石形式”中,存在着十二个“奇石范式”。同样,在“图”派之奇石表面珍珠构图的形式中,理论上也存在着十二个“奇石范式”,在“图”派之奇石表面石纹构图的形式中,理论上也存在着十二个“奇石范式”,在“图”派之奇石表面筋脉构图的形式中,理论上也存在着十二个“奇石范式”。以此类推,在“色”派之奇石表面石色构图的形式中,理论上还存在着十二个“奇石范式”。当然,由于篇幅方面的原因,笔者将在本卷的第九部分,通过十三个章节,来介绍其中的“十二个范式”。

因此,关于该方面类型化之特征的内容,赏石人从那些篇章里也能够得到详细情况。

总之。“奇石形式”的“类型化”之特征,不仅表现在它的五个审美因素上、十五个“象”的内容里,而且还表现在中国奇石界的三大流派上,以及六十个奇石范式中。因此,“奇石形式的‘符号’世界”,它不是“再现任何事物的艺术品----如,一幢建筑物、一件陶品、一块有图案的织物----如何可以被称为形象?答案是,在它单纯地诉诸我们的视觉而自我呈现的时候,也就是,作为一个纯粹的视觉形式而不是具体时空中的物体的时候,它成为了形象。若是我们将它接受为一个完全视觉性的东西,我们其实已经将它的外观从其物质性的存在中抽离出来了。我们这样看到的某物变成了单纯的视觉物----一种形式,一个形象。它将自己从现实的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了一种不同的语境”。

《石道》(1-4卷)381

0 阅读:4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