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后,根据经济形势,给考研学子们的几点建议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2020-02-25 14:01:42

这几天各大高校的考研成绩陆陆续续的出来了,先恭喜一下取得高分的考生!这几天也有一些亲戚朋友来咨询我考研之后的选择。其实,读研也好,其他事情也罢,说白了都是人生的一种选择。因为没有人能够准确预知未来几年的大势,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站在当前疫情和经济形势面前,对于要不要读研、要不要二战、怎么选导师,给大家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今年下半年的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上?

我知道许多人喜欢孤注一掷,从大三开始到正式考研,会为了考研准备一整年,完全不考虑找工作的事情。这个一方面是好事,可以集中精力在复习上,也能提高录取的几率。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考上了,那么选择就比较被动了,因为大部分比较好的公司都会选择在春节前完成招聘,特别是一些大国企和大外企。因为企业这边也要“抢人”,都会把招聘适当的往前赶一赶。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选择在里面了。

我就简单按照选择最多的情况来说,就比如说同时找到工作、又考上的同学,一般这种非常幸福,但是也有“选择的苦恼”。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需要比较一下到底是读研究生对人生的帮助更大,还是直接去工作的起点更高。

从经济学宏观一点的角度来看,一般喜欢做田野调查的经济观察员,都会把研究生入学率,也就是实际报道人数与录取总人数作为一项经济的观测指标。如果实际报到人数比录取总人数低很多,意味着工作比读研吸引力大,通常说明经济形势好。反之,如果实际报到人数比录取总人数只少一点,甚至一样,意味着读研吸引力比工作大,通常说明经济形势不好。

按照上面的思路来推测,答案就很清楚了,现在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加上疫情的冲击,肯定会有一些影响的,所以选择去读研是当前情况下比较理智的选择。我们国内现在疫情被国家控制的已经很不错了,反观日本、韩国以及欧洲那些国家,现在已经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而他们国家在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权力方面远远不如我国。即使没有肺炎,世界经济这几年也只是从金融危机里面缓了一口而已,所以全世界经济形势都不是很理想。

上面是大面上的选择,具体到每个人还是要因人而异的来看,到底是工作合适还是读研合适。我个人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工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满足下面几个条件的。

一是能直接进大国企、大外企或者像银行这种机构总部的。这个我觉得我不用多解释了,因为这种工作每年都是非常抢手的,如果今年拿到OFFER并不代表以后一定能。我身边就有同学和朋友,非常自信的读了研,结果毕业那年再找工作,连简历都过不去。

二是同时面上公务员的。这种我觉得还是要考虑考虑,最关键的是你自己想不想当公务员。虽然父母那一辈肯定觉得公务员是第一选择,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这么认为。不如好好上网搜搜,或者找公务员亲戚朋友好好聊聊。如果确定了要在公务员体系里面发展,完全可以先进去然后再读在职(只要你有毅力)。反过来,如果不是非常肯定要进公务员体系,我觉得直接去读研再好好想想反而是更好的。

三是通过打招呼、走关系或者直接进亲戚公司。这种工作如果是上面两条参照上面两条,如果不是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考虑一下爸妈或者是打招呼人的面子。毕竟是成年人了,社会关系还是要维护的。如果说不去这些地方完全不影响社会关系,或者是等研究生毕业了还能再去打招呼,那就安心读研去。反过来,如果说不去这些地方会“得罪”帮你打招呼的人,那还是稍微谨慎一点,跟家里人商量商量要不要去。

2.要不要二战或者三战?

有考得好的,肯定也有发挥失常的。许多朋友看到分数就已经大概知道结果了,也有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表示要马上投入“二战”里面。但是我觉得现在就考虑要不要再考研为时过早。

所有的股票分析大师在谈到交易心理学的时候,都会说到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交易失败、交易亏损的时候一定要先让自己冷静几天,然后再考虑下一次交易。这样有助于恢复理智。考研这种大事上面我觉得也是得先冷静,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二战。

然后再从经济形势来分析吧。虽然说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读书提升自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工作不好。相反,我认识的很多朋友在学校里读书没什么大长进,反而是走到社会工作了以后一下子在情商和智商上都有了飞跃。在哪里不能奋斗呢?

我个人认为,适合二战的朋友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一是本科不理想非常希望能够考上一个名校研究生的。我先泼一盆冷水,当工作十几年后,甚至3、5年以后,在乎学校的真的很少,只要你第一份工作起点够高。所以这种说白了考研就是为了自己考,那么完全可以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就继续努力吧。

二是找工作家里也帮不上忙,纯靠自己的。那如果找不到工作还是继续考研吧,学历确实是一块敲门砖。三是决心以后走学术,去学校当老师的。这个没什么疑问了,最少也得是硕士起步,博士甚至海归名校博士也是标配。所以接着考吧。

还有一种情况是万事具备就差一份学历的,比如家里有矿,爸妈就想让你读个硕士拿出去好看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土豪的规则我也不是很懂。

除了上面的情况,我觉得不妨先找找工作,或者托家里的关系找找工作。如果拿到了OFFER再考虑二战还是直接上班,可能更具有可比较性。

3.选什么样的导师?

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读研究生除了自己努力,最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导师。有一个好的导师,不单单是学习上的帮助,实习甚至毕业找工作,有的时候导师帮忙打打招呼,就轻松很多。我们朋友里就有资质一般、能力一般的,但是导师给力的给他们都安排了同学们非常羡慕的工作。

那么作为一个还没有入学的“局外人”,怎么能够知道导师好不好呢?除了直接跟学长学姐打听以外,下面是我和朋友经历中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看每年教师节和老师生日有没有师门聚会。师门聚会这种事情一般是不会藏着掖着的,所以跟师兄师姐打听一下,肯定没有问题能拿到信息的。如果说每年都有师门聚会而且规模很大,并且毕业以后还要回来参加的,那不要犹豫了,这个导师肯定很不错。

最简单的道理,如果导师尖酸、刻薄或者没给过学生什么帮助,哪个学生还参加这种破聚会。只有导师很厉害,而且给过学生帮助的,才会有可能组织起这种聚会。越是毕业以后还要回来参加的学生,越能说明学生对老师感激的时间长。这个导师就值得跟。同理可以适用于观察学生给导师教师节送不送礼物,以及送什么样的礼物。

二看导师的职务和履历。一般来说,年龄和职务(职称)成正比是正常现象。职称高、年龄大的,社会资源多,但是未必有时间帮你一把。职称低、年龄小的,虽然说会花很多时间在你身上(也可能是压榨你),但是未必能在关键的时候帮忙。二者各有优劣。

有几个坑大家尽量避免一下。一个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评上教授的,要么是能力问题,要么是心态问题,如果口碑不是特别好,建议绕道。另一个是刚评上副教授或者是副教授5、6年,这种也要先打听一下,他们可能学术压力非常大,以至于不仅没空帮你还要你帮忙干很多活,以后不打算搞学术的建议绕道。

三看导师家庭。虽然说这个有点“八卦”,但是在学校老师的圈子里面,这种事情就等于同事八卦,稍微挖一挖还是很容易有消息的。一般家庭美满的,特别是小孩已经上高中上大学的老师,因为他们自己也带大孩子了,而且孩子也都是同龄人,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沟通,而且作为学生也容易得到一些关爱。

老师里面还有很多长期没结婚的,不论男女,要么是醉心学术,要么是性格不太好相处。前者对于以后想专门搞学术的,如果能当上关门弟子还可以考虑一下,否则一般建议绕道。没有孩子的导师,因为没带过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吧,通常对学生不太容易产生关爱的心理,一般建议慎重考虑。

对于对学生采取“放羊”态度的导师,不适用上面几条,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来选。

0 阅读:309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简介:红罐盐灸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