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等EGFR-TKI耐药后,选择免疫治疗效果如何?

家属说 2025-04-09 23:46:48

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仍然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特别是当患者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出现进展时。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前景,但由于这些肿瘤主要是分子驱动的性质,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然而,有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可以作为EGFR-TKIs耐药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临床研究

一项III期ORIENT-31试验中,评估了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在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2个月。与对照组(4.3个月)相比,该联合方案的PFS持续显著获益。这是全球首个证实PD-1免疫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为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人群带来临床获益的前瞻性、双盲III期研究。

一项研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期试验结果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个月,总生存期(OS)为23.5个月。这些结果也支持其在这些人群中的应用。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评估了免疫疗法联合化疗与化疗单药在奥希替尼治疗进展后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客观缓解率(ORR)、OS明显优于化疗组。这些结果支持在奥希替尼治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进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案例分析

2019年9月,一名74岁无吸烟史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肺腺癌,同时伴有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和TP53突变。患者开始接受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奈达铂作为一线治疗。然而,在进行6个治疗周期后,出现了疾病进展。这时,提取了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重复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未发现任何新的基因突变。

这时,患者接受了第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联合安罗替尼作为二线治疗。然而,3个月后观察到疾病进展。因此,患者接受了全面的检查,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进行肿瘤活检,结果显示EGFR T790M突变。因此,患者开始接受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合治疗方案。可惜的是,2个月后就出现了疾病进展。

最近的研究证实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和抗VEGF抗体对EGFR-TKIs耐药患者的疗效。CT扫描显示,患者有空洞性病变,而抗VEGF抗体会使其容易发生肺出血。因此,考虑让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进行治疗。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后,胸部CT扫描显示部分缓解(PR),多个肿瘤病变和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

在完成四个治疗周期后,患者接受PET-CT扫描以进一步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多个肿瘤病变明显缩小,某些空腔消失,葡萄糖代谢明显减弱。

在这个关键时刻,医生为这名患者召开了多学科会诊。在综合评估后,进行了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结果显示,达到了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术后,患者每3 ~4周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和培美曲塞的常规辅助治疗。在随访期,每3个月进行一次胸部CT扫描。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40个月,未观察到疾病进展的迹象。

需要提醒的是,尽管结果令人鼓舞,但基于是单个案例,应该谨慎对待。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并确定最有可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中受益的患者的具体特征。

【重要提示】所有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