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日,我偶然路过临海东湖公园,时间颇多,便进去看了看。
一路亭台楼阁掩于古木之中,湖光山色,曲径通幽,似乎别有洞天,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忽然,一个纪念祠堂门口的对联吸引了我,对联曰:“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
纪念祠堂斜对面有一小亭,亭中有一碑,碑文曰: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丞临海”就是临海县丞骆宾王,人称“骆临海”,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学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作者。
那天,我在纪念祠堂仔细了解了骆宾王的生平,也第一次认真读了这首诗。
齐白石《贝叶草虫》
二、骆宾王的“蝉”高宗执政,担任御史的骆宾王,不满武则天的骄横专权,便写文章弹劾,不曾想却被诬陷,引来牢狱之灾,他百口莫辨,于狱中写下了这首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秋天,蝉在日渐萧瑟的秋日鸣叫着;而我却在狱中,作为“南冠”(囚徒)的诗人,身心不得自由。
在牢狱这特定的地点,让他看不到蝉的自由,但他别出心裁,以听代看,诉说自己的所处、所感、所想,让人产生更深更远的共鸣。
就像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样,陆游知道,春雨初霁,那卖花声,会让他更能感受到春光的明媚、万物的生机,但此刻的生机不更好地衬托自己的落寞,以及这“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吗?
骆宾王也是如此,在这密闭的环境里,他骤然听到蝉鸣,陷入沉思。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玄鬓,指蝉,因为蝉的头和触须、背腹都是黑色的,这里指年轻的时候。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越是如此,越是让人感慨。
自己多次入狱,身心劳顿,白发丛生,空有一颗报国之心,而外面的蝉吱吱鸣叫个不停,是在给我打抱不平吗?
齐白石《贝叶草虫》
故事层层推进,突然镜头一转,定格在了这“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
诗人对着狱窗独自叹息,这蝉不正是自己吗?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又屡遭打压。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借蝉呐喊对自己处境的不公,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纵有万般委屈,可“无人信”直接把人打入谷底,身陷囹圄,绝望又悲愤之情喷涌而出。
以蝉自喻,语意沉至。
齐白石《贝叶草虫》
三、虞世南的"蝉"唐朝毕竟是诗歌的王朝,提到咏蝉,怎么能少得了虞世南的这首《蝉》。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可能大家比较陌生,我简单介绍下,他初为隋朝官,官至秘书郎,十年不徙。唐朝之后,官至秘书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初唐四大家之一。唐太宗曾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可见当时他是一位怎样的存在。
我们简单看下这首诗。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最后两句其实是对自己具有影响力真正原因的解释。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但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立意深远,实为好诗,但情绪单一,不易感人,笔者认为相比骆宾王稍逊一筹。
齐白石《知了图》
四、李商隐的"蝉"看完初唐两位诗人的咏蝉,我们再看下晚唐李商隐写的《蝉》如何。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的蝉就像这没落的大唐,在秋日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挣扎。
生不逢时,作者只能如此奋力挣扎。
蝉栖身高枝之上,饥肠辘辘,抱树悲鸣,可即使悲鸣到拂晓,用尽了最后一口气,又如何?
这满树碧绿依然毫不动情。
其实,这蝉何尝不是作者自己?
在这风雨飘零的时代,处于困境,却求告无门,进退失据,不正像那饥肠辘辘,抱树无温的蝉么?
凄楚动人,让人心酸。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自己虽官卑职微,却羁游不定;虽故里已荒,却欲归不能。在如此境遇之中,诗人听到寒蝉嘶鸣,不能不引起强烈的共鸣,因此于末联感激蝉的“相警”,并点明正意: 我与你一样,生活也是清贫如洗啊。
但李诗后四句语势平直,和前几句相比,大为逊色,而且笔力微弱,也难动人。
齐白石《蝉》
五、谁人高下?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虞世南的《蝉》 ,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
此刻,咏蝉巅峰对决,谁人高下?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或许,此刻,没有高下;
或许,也已分高下。
齐白石《芭蕉鸣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