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后唐可以乱,郭崇韬必须死|闲话残唐五代

大卫的平行宇宙 2024-07-19 18:09:31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十二月。

1.一念之差,恶魔出笼

成都虽然与洛阳相隔千里,但李存勖终究是彼时实力最强的皇帝,六百里加急的快递还是能让他以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前蜀发生的大事小情。

最让李存勖上心的,显然是“有人”怂恿郭崇韬留镇西川——他人怂恿的话也就算了,要真是郭崇韬自己的主意,那可就完全够让皇帝大人动了诛杀功臣的心思。 然而,读完向延嗣的述职报告,李存勖并没有找到郭崇韬确有留镇西川的实证——尽管这个留言早早就已经传回洛阳了。

既然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暂时没有激活,那……就先考虑一下其他的手段吧。 李存勖找出郭崇韬上交报表的大问题:江湖上一直流传蜀地富庶,可这资产负债表怎么缩表的这么厉害呢?

别看提到留镇西川时,向延嗣唯唯诺诺,可一提到钱,立马重拳出击:

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崇韬有金万两,银四十万两,钱百万缗,名马千匹,他物称是,

可能担心如此说杀伤力不足,又加了一句:

廷诲(郭崇韬的儿子)所取,复在其外。

留镇西川,意味着郭崇韬有拥兵自立之嫌。但如今手无实证、将来郭崇韬可能听令返回洛阳,如果此时胡乱攀咬重臣,那可就是欺君大罪。 可说到贪污,那就完全不同了。一来证据确凿,二来这事儿如何定性全看李存勖的态度。向延嗣只要如实上报,就能达到给郭崇韬挖坑的目的。 这就是向延嗣态度忽左忽右的原因。

果然,一听如此巨款落入郭崇韬的手中,李存勖怒见颜色。

不久,已经预定西川节度使的孟知祥进京,要在赴任前再听取一下大老板的安排。 李存勖毫不掩饰的下达命令:郭崇韬图谋不轨,你去西川为我诛杀此贼。 孟知祥赶紧回复:老郭可是风头正盛的帝国勋贵,应该干不出种事情。就算真的干了,以他的身份,也不是我能处置得了的。这样吧,到了西川,我好好考察一下,要是他没有问题,就安排他抓紧时间返回洛阳。 这话说的面面俱到,李存勖便同意了。

那,李存勖为什么如此痛恨郭崇韬贪污?而郭崇韬又为什么要贪污呢?

1.1.李存勖爱财

于公:后唐正处在四处用兵之际。作为一国之君,李存勖必然要为筹措粮饷殚精竭虑。

后唐拿出大本钱攻灭前蜀,除了军事上的目的,还有借前蜀财富养兵以便北拒辽、南灭吴的考量。 可前蜀是拿下来,拥有地利的唐军要是筹措不出粮饷,又如何能继续用兵呢?

于私:李存勖是个好面子的人,为了维护个人形象,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虽说皇帝富有四海,虽说古代中国高度中央集权,但皇帝想花钱,也是要经过严格预算、审计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公私分家,即:皇帝的私事不能动用国库的资产,而只能从自己的小金库里开支。 所以,李存勖想跟张承业要钱,还得打着儿子的旗号;立国之初搞南郊祭天,为了对标出了大钱的郭崇韬,李存勖不得不动用自己在晋阳的小金库。 因此,当曾经浓眉大眼的郭崇韬开始贪污,李存勖心里的失落是巨大的。

老板如此在意财富,郭崇韬会不了解吗?如果了解,为什么又要顶风作案呢?

1.2.郭崇韬贪污

刚刚提到,古代中国已经高度中央集权了,这就意味着哪怕郭崇韬这样的勋臣,一旦遭受皇帝猜忌,基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白起、韩信、蓝玉实名点赞。

啥,你说郭子仪不就逃过一劫? 对,老郭确实顶着猜忌安稳着陆。可你也得清楚,彼时李唐已经无可奈何地进入下半场,皇帝的权威在长安还好用,出了关中?也就比废纸管点儿用。

虽说咱们知道后唐的李存勖时代马上就要落幕,但郭崇韬没有上帝视角啊,手握灭梁、平蜀两大勋功的郭崇韬,已经取代李嗣源,成为李存勖最可能猜忌的人选。要说他没有自救的想法,那可就太低估这位后唐的首席智囊了。 那么,如何自救? 翻翻历史,那些能够躲过皇帝猜忌的勋臣,其自救手段无非以下几种:

敛财自污以示胸无大志——王翦、郭子仪含笑不语。

放弃权力以远离政治漩涡——范蠡、张良实名认证。 郭崇韬是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想实现抱负与理想,就不能放弃权力。所以,他只能选择敛财自污这条路。

你看,从两个人的角度,都做出了于个体而言的最优解,但就整体而言,情况可完全不同了——“囚徒困境”是也。 一方面认为自己所谓的贪污是告诉老板:

我绝对没有谋逆的野心;

我最大的野望就是想在你的英明领导下,做出一番可以青史留名的功绩而已。 另一方面则认为:你小子在大众面前一副清廉的君子形象,还时不时挤兑我从小金库里出钱搞活动;可暗地里却是大贪巨蠹。 原本,李存勖自认极为了解属下。所以,面对郭崇韬的人设崩塌,李存勖在认知上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再加上一直都有郭崇韬想在蜀地拥兵自立的谣言,彼时的李存勖是真的动了杀心。 于是,当准备赴任西川的孟知祥来辞行时,李存勖终于忍不住释放了心中的恶魔——授予孟知祥诛杀郭崇韬的权力。

2.郭崇韬的困境

在孟知祥拿到可以在蜀地便宜行事权力之前,无论李继岌手中是否有郭崇韬欲拥兵自立的证据,还是李存勖心中是否已对功劳熏天重臣起了杀心,郭崇韬的安全都有起码的保障——毕竟,在整个蜀地都没有人能够全面压制郭崇韬。

2.1.李继岌

名义上,他拥有处置郭崇韬的权力。但自己没有证据而老爹也没指示的情况下,他是既无能力也无胆量真的对郭崇韬下手。

尽管郭崇韬拿走几乎全部西川之役的财富,但平蜀之功终究是落到李继岌自己头上,这可比什么都强——所以,即便他对郭崇韬有所不满,但多半还不至于为此就动了杀人的心思。

2.2.李从袭为首的宦官

李继岌好歹收获了功劳,李从袭之流可就完全是两手空空了。所以,他们有十足的动机除掉郭崇韬。 甚至,作为皇帝的心腹,他们也有着远超职位的影响力,如果走极端,是有可能物理消灭掉郭崇韬的——但,后果呢?肆意诛杀勋臣,足够让李从袭去鬼门关走上十个来回。 太监的根本诉求不过是求财,犯不上冒这么大的风险。

2.3.领兵将领

这些人的功劳之源,就是郭崇韬,所以断无倒郭的动机——康延孝与郭崇韬有矛盾,本来是潜在的选项;但骁勇如康延孝,面对郭崇韬的权威,也只能唯唯诺诺,全无动手的胆量。

然而,当李存勖给了孟知祥权力,形势完全不一样了。

合法性:有李存勖的背书,就算孟知祥真的诛杀郭崇韬,兵变的可能性也被降至最低。

可行性:孟知祥本就是国之重臣,出道比郭崇韬还早得多,能力备受认可——所以才会被李存勖安排来蜀地做西川节度使。就算有人借机兵变,孟知祥也有能力迅速控制局面。 如此,处置郭崇韬的负面影响就从之前的“动摇根本,不可承受”转变成“痛苦,但勉强可以接受”的状态。 至于是否要物理毁灭郭崇韬?那就在于局中人的真实需求了。

3.李存勖之误

说起局中人,郭崇韬、孟知祥自然身处居中。但,要说最为关键的局中人,那郭、孟两人还得往后稍稍——有我李存勖在此,C位就不可能旁落。

在千里之外新打下来的地盘上,给予孟知祥便宜行事的权力,意味着李存勖主动放弃了对郭崇韬的处置权——这,可不是一号位守经之正道!

那,就简单分析下李存勖此举的弊端吧。

3.1.以意气用事的方式做出诛杀勋臣的重大决定

这可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表现。 既然是勋臣,自然是能不杀就不杀——哪怕不要脸地杀掉韩信,刘邦还是重用曹参、樊哙等人;就算为了权位干掉蓝玉,朱元璋也得留下汤和。

可天下未定,李存勖却在毫无证据之时不走法律流程,直接下达了处置郭崇韬的命令,必然导致人人自危——而重压之下乱决策可是常识,谁能预测兔死狐悲之余,后唐其他勋臣会作何打算?

3.2.处理了郭崇韬,却又立起了孟知祥

退一步讲,就算必须马上处置郭崇韬,李存勖的做法也太过简单粗暴,完全没有想到如何清理后续的烂摊子——毕竟,就算郭崇韬真的起了不臣之心,有必要安排孟知祥去处理,那,又如何保证孟知祥不会成为郭崇韬第二呢?

比如,刘邦剪除韩信,就设置不止一层防火墙:

先把韩信从其地盘调出来,如此,直接兵变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把同为勋臣且与韩信关系密切的萧何拉下水——万一将来真出事儿,至少萧何一系会与自己强绑定。

最后动手的是吕后而非刘邦,为可能的甩锅留足空间。 与之相比,李存勖做了什么?Nothing!

那么,作为执行人的孟知祥会如何考虑自己的前途?鸟尽弓藏的道理早已反复上演千余年,能臣如孟知祥岂有不知之理? 拥有上帝视角的诸君当然清楚孟知祥的选择——彼可取而代之嘛。

可见,为了消灭一个隐患,李存勖人为制造了另一个风险——尤其值得一提的,从头至尾,郭崇韬拥兵自立都是流言而全无实证;而孟知祥可是实实在在地成了后蜀的创立人。 显得李存勖的决定越发失智!

4.破壁人?工具人?

壬子(二十四日),孟知祥离开洛阳,前往成都。

考虑到孟知祥对待郭崇韬的态度晦暗不明,已经在心里判了自己首席智囊死刑的李存勖找来衣甲库使马彦珪,安排他快马疾驰成都,嘱咐他:如果郭崇韬服从安排返回洛阳则已;若是流露出半点跋扈、拖延归程的苗头,就与李继岌一起办他。

不得不吐槽一下:李存勖怎么就这么中意于多头管理?平蜀项目这么安排,去处置平蜀项目的实际负责人还要这么安排。 难到其中的弊端就一点都没触动李存勖吗?当然没有啦——甚至,在他看来,如果不是这种极具前瞻性的安排,自己又如何能及时了解到曾经的好部下已经堕落成帝国蠹虫呢!

吐槽完李存勖,咱们还是把注意力放回马彦珪身上。 在他身上,既有神秘操盘人手中工具人的属性,又有郭崇韬破壁人的功能,算得上薛定谔的马彦珪。

4.1.工具人马彦珪?

以马彦珪/马彦圭为关键词,搜索新旧五代史与资治通鉴,全部的事迹均集中在处置郭崇韬之上,此外再无只言片语。 再考虑到他的职位不过区区【衣甲库使】,显然最多也不过是李存勖的宠臣,论起存在感,实在稀薄到无从谈起。

从这个角度看,说破天去,马彦珪也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工具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有能力在处置勋臣的大事上发挥关键作用,实在启人疑窦。

4.2.郭崇韬的破壁人?

比如,之前提到的,马彦珪在接到李存勖的命令后没有第一时间出发,而是找到刘皇后,忧心忡忡地进言:

我也听到向延嗣的汇报了,

如此严重、紧急的事态,陛下却当断不断,真要是出了问题,两地相距三千里之遥,陛下的命令可做不到朝发夕至啊。

这不就耽误大事儿了吗? 你看,马彦珪准确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慢即是快“——我是耽误了出发时间,但争取回来的可是往返洛阳成都两地的耗时啊!

刘皇后马上向老公转达了马彦珪的顾虑。略加考虑,李存勖为数不多的理智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回复:

传闻之言,未知虚实,岂可遽尔果决!

刘皇后没说服老公,决定自行其是,拟”皇后教令“,要求李继岌诛杀郭崇韬。 嗯……刘皇后对标吕雉,帮老公对付有异心的勋臣,算是给李存勖加了一道防火墙。

马彦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怎么就有胆量拖延皇帝的指令?

怎么就有见识能预见到此次任务潜在的风险?

怎么就有门路直接跟权势熏天的皇后搭上线?

再比如,拿到皇后教令后,他没有直接赶赴成都,而是于【石壕】追上孟知祥,并第一时间同步了最新的任务安排。孟知祥则一边感叹”乱将作矣“,一边听令星夜兼程疾赴成都。 这其中,也有不少启人疑窦之处:

这是马彦珪自己的决定,还是刘皇后的安排?

出发前,孟知祥已经明确告诉李存勖自己会先考察郭崇韬,再根据对方的反馈做出是否诛杀的决定。考虑到皇后教令的效力终究抵不过皇帝本人的命令,马彦珪肯定又出示了其他什么命令、信息,才能左右孟知祥的意志。那他到底出示了什么呢?

退一步,就算孟知祥不敢直接违背皇后教令,完全也可以一面去成都,一面派人回去与李存勖沟通确认啊。

然而,马彦珪一通神操作,跋扈如刘皇后、睿智如孟知祥,全都失去思考能力,如同提线木偶一般听从了马彦珪的安排。 就这样一个智力、执行力远超同侪的马彦珪,之前默默无闻、之后悄无声息,实在令人费解。

5.阴谋论一下

以上,都是实录史料记载。但,稍微读一下,总觉得字里行间有说不出来的别扭。

如果将马彦珪定位成工具人,那以上的种种神奇之处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可是,操纵这个工具人的,到底是谁呢? 在这件事儿上,去掉马彦珪自己,所谓的局内人其实无过李存勖、刘皇后与孟知祥这寥寥数人而已。

5.1.李存勖

如果从能力层面考虑,李存勖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 毕竟,在整个后唐,对时势之把握、对人心之了解,无人能出李存勖之右。

话说,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只是,其他人的私心是挖后唐的墙角;而作为后唐的话事人,李存勖的私心就不能如此不着调了,他想的,无非是稳住国家之余,自己能享受更好的生活。 所以,尽管无数次表达了干掉郭崇韬的想法,但从动机而言,李存勖反而是所有人中,最没有嫌疑的那一个——不肯采纳刘皇后的建议,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5.2.刘皇后

不认生父,可见这是一个只看利害不问是非之人。 所以,刘皇后有着充足的动机去除掉阻碍自己赚钱的郭崇韬。

什么,你问她就不担心一旦泄密,郭崇韬反戈一击,会有何种后果? 那就多虑了!不久的将来,兵变四起,刘皇后都不肯出钱犒军——显然,在她的认知内,是绝不会有类似顾虑的。

既然马彦珪不过是个工具人,李存勖两口子则是有能力的没动机、有动机的没能力,那最大的嫌疑人就只能是孟知祥了。 毕竟福尔摩斯告诉我们: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

5.3.孟知祥

如前所述,孟知祥威望高、能力强。 既然李存勖明确表达了诛杀郭崇韬的想法,孟知祥当然清楚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只要孟知祥动了心思,以他的能力,说服马彦珪这样的小人物为自己办事还不是手到擒来的小事情——尤其让马彦珪办的事儿同样符合皇帝陛下的心意。

动机、能力都具备,孟知祥的嫌疑自然最大。更何况,从结果反推,孟知祥也符合“得益者嫌疑最大”的刑侦原则。

【衣甲库使】

盛唐时还没有这个岗位,按照胡三省的推测,多半时李存勖时期新设的,属于内诸司使之一。 足见马彦珪存在感之低。

【石壕】

杜甫千古名篇石壕吏的发生地,约在陕县以东、新安以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东七十里,现名干壕村。

自杜甫至此,150年过去了,天下依旧没有太平。 然而,本来有希望终结乱世的李存勖还是会为一己之私动了诛杀勋臣的念头。

敲黑板,划重点了! 一旦心生嫌隙,必将走向最坏的结局。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有想法,也要有办法 - 资治通鉴的平行宇宙(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55232124596797985/?log_from=206aabca1d441_1711217636369)

认知失调 - 同光和尘堕落成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148176335188925580%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是金子到那里都能发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4020&idx=2&sn=a831f672288f9066135572a715dfee94&chksm=fe354e02c942c714947637639c2ed4e0cfef189626b6093e205deed38c4ee64acf634dae40a0&token=949038750&lang=zh_CN#rd)

多头管理弊端多 - 郭崇韬被杀前夜|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ACDMAL05562BHM.html)

特别声明: 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