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美国剧本有多可怕?乌克兰只是道具

刘岱评国际 2025-03-03 16:43:37

文/杨斌国

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有余,深刻重塑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在这场冲突背后,美国的身影无处不在,其一系列行径堪称冲突的 “始作俑者” 与持续 “拱火者”。

美国长期推行北约东扩战略,将乌克兰视作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全然不顾俄罗斯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安全关切。这种持续性的战略挑衅,不断对俄罗斯施压,最终触发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冲突爆发后,美国更是全方位介入,累计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 1700 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 “海马斯” 火箭炮、“爱国者” 防空系统等先进武器,还为乌军提供情报支持及人员培训,直接提升了乌军的作战能力,极大地延长了冲突周期。此外,美国联合盟友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妄图从经济上削弱俄罗斯,却反而使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

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美国把乌克兰危机当成消耗俄罗斯国力的绝佳契机,通过代理人战争,企图拖垮俄罗斯的军事与经济。美国官员曾直言 “乌克兰可以不赢但战斗不能停”,其目的就是要拉长战争周期。冷战结束后,美国借由北约维持对欧洲的控制。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巧妙利用欧洲的安全焦虑,推动欧洲增加防务开支,比如法国提议将国防预算提升至 GDP 的 3%-3.5%,同时强化自身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进一步巩固对欧洲的掌控。

在经济利益方面,美国同样毫不留情。以 “战后重建” 为名,逼迫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要求将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未来收益的 50% 注入美乌联合基金。即便该协议未明确安全保障条款,美国仍试图凭借经济手段牢牢绑定乌克兰。与此同时,美国对乌援助中的大量资金流向国内军工企业,如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形成 “援乌 - 强军 - 获利” 的循环,军工复合体从中获取了丰厚利益。

在外交与舆论层面,美国手段层出不穷。一方面要求欧洲承担更多安全责任,例如对法国提议的维和部队,另一方面却拒绝提供明确的安全保证,致使欧洲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内部出现分歧。美国还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长期资助乌克兰媒体,塑造舆论导向,削弱乌克兰国内对美国政策的质疑,牢牢掌控舆论话语权。

然而,美国的政策并非一路顺遂,其内部也存在分歧。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乌政策转向 “利益优先”,要求乌克兰偿还援助并签署矿产协议,甚至威胁暂停军援,这种态度转变暴露了美国国内对长期投入的顾虑。在国际上,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推动利己决议,却因盟友分歧未能获得广泛支持,其单边主义行径进一步削弱了国际公信力。

如今,美国的政策出现了一些变化迹象。美国国内对长期援乌的分歧加剧,特朗普派主张 “美国优先”,同时意识到过度消耗俄罗斯可能引发核风险,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提出 “持久和平需领土妥协”,这表明美国开始寻求冲突降级,而非彻底击败俄罗斯。这一转变带来了一系列直接影响:乌克兰失去关键支持者,被迫在谈判中接受领土让步,比如割让克里米亚及顿巴斯部分地区;俄罗斯则获得喘息空间,可能巩固现有占领区,并强化对欧洲的能源威慑。

为推动谈判,美国开始对乌克兰施加压力。通过削减援助,如暂停部分军援,迫使泽连斯基接受谈判,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甚至公开要求泽连斯基 “醒悟”,暗示支持乌克兰政权更迭。这使得乌克兰内部出现分裂风险,亲西方派与务实派的矛盾可能激化,而俄罗斯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可能提出更严苛的条件,如非军事化、去纳粹化。

与此同时,美国试图将乌克兰的安全责任甩给欧洲。要求欧盟承担乌克兰安全保障,例如法英提出的停火计划,财政部长贝桑特明确表示 “安全保证由欧盟负责,而非北约”,试图将欧洲推向对抗前线。对此,欧洲也有所反应,法国提议将国防开支提升至 GDP 的 3%-3.5%,并讨论核武器共享,显示出欧洲加速战略自主的意图。但欧洲内部并非整齐划一,德国对能源依赖存在顾虑,这可能导致欧洲安全政策碎片化。

经济利益方面也呈现出重新洗牌的态势。美国原计划通过 “战后重建” 获取乌克兰 50% 的矿产资源收益,但因泽连斯基拒签而搁置,这一变化可能削弱美国对乌克兰经济的控制,却为其他势力,如中国、中东资本介入提供了机会。援乌资金减少还将直接冲击美国军火商,如雷神公司,引发国内游说集团反对。

从国际格局来看,美国政策的软化给俄罗斯带来了战略机遇,俄罗斯可能加强与欧洲的能源谈判,例如恢复北溪管道,分化美欧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形象进一步受损,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等,可能更倾向于中立立场。但前提是,欧洲和俄罗斯必须先化解因乌克兰问题产生的复杂对立局面。一旦欧洲依照美国的意图向乌克兰派出维和军队,欧洲与俄罗斯期望的战略机遇将愈发难以实现。

在美国暂时想退居幕后,打算将乌克兰安全问题完全抛给欧洲后,这必然会加剧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对立,而这正是美国所期望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美国在冷战后精心谋划的 “乌克兰战略” 的最终目标。削弱俄罗斯只是附带成果,牢牢控制欧洲才是美国的终极目的。

美国在乌克兰局势中扮演着复杂且关键的角色,既是冲突的制造者,也是危机的受益者。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削弱俄罗斯、控制欧洲、掠夺资源来维护全球霸权。然而,这种短视的地缘政治操弄不仅加剧了地区动荡,还引发了盟友的不满,如欧洲对美国 “甩锅” 行为的反感,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未来,美国的政策调整,如特朗普政府的 “美国优先” 导向,虽可能在短期内加速俄乌谈判,但从长远来看,乌克兰面临主权丧失风险,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欧洲被迫承担更多安全责任,战略自主进程加速;美国虽暂时缓解了资源消耗,但其霸权信誉进一步受损,全球领导力受到挑战。这场冲突本质上是美国 “离岸平衡” 策略的延续,即以最小代价维持对欧亚大陆的控制,却可能加剧地区动荡与多极化趋势,未来局势依旧充满变数,值得持续关注。

核子猎潜艇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2

刘岱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