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咋跑食堂来了?不是说要考军校吗?"熟悉的声音让我猛地抬起头,油烟呛得我咳嗽了两声。
那是1978年深秋,我退伍后被分配到市委机关食堂当了个帮厨。说来也是命运弄人,本想继续在部队深造,可惜体检查出肺部有阴影,最后只能选择复员。
"班长,真是您?"我赶紧擦了擦油腻的手,握住李向阳的手。他还是那副精神头十足的样子,虽然已经换上了春秋装中山装,但浑身上下依然透着一股子军人气质。
"我啊,转业到市委办公厅当科员了。"李向阳使劲拍了拍我的肩膀,那股子爽朗劲儿一点没变,"小兔崽子,这些年可没少想你。咱们侦察连就属你小子机灵。"
往事涌上心头,我眼眶一热。那年我才十八岁,刚从农村参军入伍,啥也不懂,是李班长一点一滴教我叠被子、擦枪、练队列。记得他总说:"当兵要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可这股劲儿得用在刀刃上。"
"哎,人各有命啊。"我苦笑着摇摇头,"我这体检不合格,现在只能在这儿和锅碗瓢盆打交道了。"
李向阳突然板起脸:"谁说在食堂就是没出息?我听说你就读过几年扫盲班,这不巧了吗,办公厅正缺个通讯员,得有人写得了简报,记得了会议内容。你要是愿意,我带你去工人夜校补课。"
"这...我行吗?"我有些犹豫。这些年在部队,就因为文化程度低,连个班长都没当上。
"怕啥?想当年咱们在边防,零下三十多度训练的时候,你小子不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挺过来了?"李向阳使劲掐了一下我的胳膊,"人啊,就怕混日子,不怕学习苦。再说了,现在形势多好,上面提倡干部知识化、知识分子干部化。"
就这样,我开始了和李向阳的"补课"生活。每天傍晚,趁着食堂收工的空档,他就骑着二八大杠来接我。后车架上,总是绑着几本破旧的语文、数学课本,还有一本缺了皮的新华字典。
"老赵,这个'之'字怎么用?'以至于'和'以致于'又有啥区别?"他指着课本上的例句,耐心地给我讲解。我握着钢笔,一遍遍地在废旧报纸背面抄写,直到手心都是汗。
有时候实在看不进去了,他就跟我讲起在部队的故事:"记得那次野外拉练不?你小子担任尖兵,硬是在齐胸深的草丛里匍匐前进了两个小时,最后发现敌情立了功。这学习也是一样,得有这股子韧劲。"
李向阳还经常教我些工作上的本事:"开会记录要用符号,比如'△'表示重要,'○'表示需要落实,'※'表示要特别注意。写简报要注意措辞,'研究'比'讨论'的分量重,'部署'比'安排'的级别高。"
就这么过了半年,我的文化课总算开窍了。李向阳带我去找了办公厅主任老丁,说要给我个机会。老丁推了推厚厚的眼镜:"小伙子看着机灵,就是不知道记笔记靠不靠谱?现在可是关键时期,会议内容都很重要。"
"让他试试呗。"李向阳拍着胸脯打包票,"要是误了事,我李向阳提头来见!这孩子在部队表现好,就是没赶上好时候。您也知道,前几年不重视文化,现在可不一样了。"
老丁被他说动了,让我先从誊抄文件开始。那阵子,我一有空就往打字室钻,跟打字员老张学习五笔字根。晚上回家,还要把一天接触的新词新句记在本子上。
渐渐地,我摸索出了门道。开会记录要抓重点,领导讲话要记关键,写简报要把握主旨。最重要的是要懂规矩,哪些话能写,哪些话不能写,这都是有讲究的。
眼看我刚适应了节奏,却出了个意外。有天去送文件,不小心把装订好的材料弄散了顺序。这可是要报省里的重要文件,我急得直冒汗。李向阳知道后,二话不说帮我重新整理装订,还教我编页码的方法。
可好景不长,1979年初,市里要选派几个干部去区县挂职。李向阳主动请缨,临走前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干,让他们看看,咱们军人有股子不一样的劲头。对了,我给你报了个函授班,每个月要去上两天课。"
没有了李向阳的指点,我还真有些不适应。好在办公室的同志们都挺照顾我,打字员老张经常指导我写材料,老丁主任也时不时地点拨两句。我咬着牙坚持,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学习。就想着李向阳说的那句话:"人啊,就怕混日子,不怕学习苦。"
1980年春天,办公厅进行内部竞聘,我报名参加了文秘岗位的考核。考试那天,除了我,还有两个大学生。老丁主任问我:"你觉得自己够格吗?人家可都是正经大学毕业的。"
我挺直腰杆:"我是比不上人家学历高,但我有两个优点:第一,当过兵,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第二,这一年多,我就没有一天间断过学习。再说了,我在基层干过,知道基层同志的想法,写材料也能更接地气。"
老丁笑了:"好小子,有志气。那我考考你,上周五常委会的几个决议,你能说上来吗?"
我深吸一口气,一条一条说了出来。这是李向阳教我的:做通讯员,脑子得是个档案柜,随时调得出资料。
就这样,我竞聘上了正式工作人员。让我没想到的是,另外两个大学生后来都调走了,反倒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
李向阳从基层回来,得知这个消息,高兴得拉着我喝了一宿酒。那是在机关小食堂,我们要了两斤散装白酒,配着花生米,天南海北地聊。
"老赵啊,你小子没给咱们部队丢人。"他醉醺醺地说,"记住,这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现在形势这么好,只要肯学习,肯干事,没有过不去的坎。"
1982年,我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公务员。领奖的时候,我特意穿上了那件褪了色的军装。台上表彰的时候说:"这位同志,从食堂帮厨到机关干部,又从扫盲班到函授生,是我们单位自学成才的典型。"
我站在台下,眼泪差点掉下来。心里不停地想:班长,您看见了吗?您教出来的兵,真的没给您丢人。
可这时候,李向阳却犯了难。他爱人得了重病,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我知道后,把自己积攒的两千块钱给他送去。他推辞不过,最后说:"等我东山再起,一定还你。"
我笑着说:"班长,这些年您教我的,比这钱珍贵多了。"
1985年,我考上了干部函授大学。那会儿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热潮,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充电提高。毕业典礼那天,我又一次穿上了军装。台上说:"这位同志,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好榜样。"
转眼到了1990年,我也当上了办公厅副主任。每每看到新来的年轻人,我就想起当年的自己。也学着李向阳的样子,手把手地教他们,告诉他们:"人生的路,不怕起点低,就怕原地踏步。"
现在,我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我和李向阳在部队时的合影。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那个在寒冷的秋夜里,骑着二八大杠来接我去上课的班长,想起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想起那句改变了我一生的话:"人啊,就怕混日子,不怕学习苦。"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都已经退休了。前几天,李向阳来找我,说要还我那两千块钱。我拦住他说:"班长,这钱要是还了,我这心里反倒不得劲了。"
这不仅是一段军旅情,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那个翻天覆地的年代,多少人像我一样,在前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人说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我觉得,那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