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病重后,有人建议到大城市去看,邵式平:江西人民都能去吗?

兴衰五千年 2024-03-13 17:18:05

前言

1952年,在一篇文章中,邵式平写道:“一个共产党员在建设中,享受自己劳动价值以外的丝毫东西,就是最大的耻辱……我相信社会主义的按劳取值,我也相信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如果不尽所能,就当无值可取与无需可取。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可恶,是要我们作长期斗争才能根除的!”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夸夸其谈,但邵式平是践行了的甚至连自己的本来所得都贡献了出去。那时候,干部供给制改为补贴制后,邵式平的工资为100元,除了给女儿的20元和自己零用的10元外,将剩余70元全部交了党费。

邵式平:三十年后汽车会比现在自行车多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南昌,南昌回到了人民的手中。6月,在讨论江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班子时,毛主席亲点由邵式平担任省政府主席。从此,邵式平正式开始为人民施政。

此时,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南昌城,满目疮痍,呈现出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对此,邵式平深感责任重大。

于是,邵式平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南昌城的现状,让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22万市民都过上好日子,让他们可以住上好房子,走在宽敞幸福的大道上。

9月17日,邵式平奉命来到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在开国大典结束后,邵式平急于回到南昌开展工作,便请求毛主席和中央对江西的工作作出指示。

10月6日,凌晨3点的时候,邵式平在中南海丰泽园见到了毛主席,向毛主席和在场的中央领导刘少奇、周恩来总理和朱德等人汇报了主政江西4个多月以来的工作情况,并请求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给予指示。

在毛主席提到要加强宣传、办好《江西日报》的时候,邵式平当即请求道:“请主席为《江西日报》写个报头。”

对此,毛主席欣然答应下来。很快,邵式平便接到了毛主席派人送来写好的报头。在写好的横着和竖着的字下面,毛主席以商量的口吻写了一行小字:“邵式平同志,请你挑选一下。”

很快,邵式平便带着毛主席的字回到南昌,将其交给报社的负责同志,并开始了繁忙的建设工作。

面对大街小巷分布着100多处棚户区、27条总长44.7公里、龟裂破烂、坑坑洼洼、只有267盏路灯的道路,以及一条4.5公里长的公共汽车营运线,只有5辆美国福特木炭车的城市交通,邵式平感到责任重大,亲自兼任了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

1951年,南昌进行了城市规划。对此,邵式平提出要求,在城东废城墙的基础上,开辟一条又长又宽的八一大道,并指出这条道路要有81米宽。

建设这条道路的消息出来后,立即招来了不少非议,说“南昌在修飞机跑道!”“江西在劳民伤财!”等等,有些话还特别难听。

面对这些非议,邵式平却不为所动,理直气壮地说:“我正是要让八一大道将来能降落直升飞机!”

然而,考虑到社会上的种种言论,在规划的时候,还是将八一大道规划成了60多米宽。

对此,邵式平生气地说:“八一大道原设计宽81米,现在窄了20米,这和我的设想是有距离的。若81米宽,平时是快速公路,战时可以变成飞机跑道。有人说宽了,三十年后汽车会比现在自行车多,没有顺畅的交通怎么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呀,说八一大道宽了,宽什么呀?!!”

最终,邵式平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在建设的时候,还是建成了60多米。即使这样,八一大道还是十分宽敞的。

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南昌市视察。走在八一大道上,周恩来总理高兴地说:“嗯,不错,不错,很有气派嘛!”

多年后,人们开着汽车,穿行在宽敞的八一大道上,仍然赞不绝口,说邵式平老省长决策的这条路是:“一条超前的大道!”“一个受益半个多世纪的决策!”对他十分怀念,说毛主席给江西人民派来了一位好省长!

毛主席:你还是我们的邵大哥嘛

在赣东北有这样一首像诗歌一样革命民谚,名字叫做《打倒土豪为人民》,其内容为:“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 ,打倒土豪为人民。”

其中,朱毛说的是毛主席和朱德,而方少说的就是方志敏和邵式平。这首革命民谚,表达了赣东北人民对毛主席、朱德、方志敏和邵式平的无限敬仰之情。

邵式平是江西弋阳县邵家坂人,是弋横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被人们称为:“邵阎王”或“邵大哥”。

那时候,“邵阎王”在赣东北一带非常出名。这个名号,也是他率领部队在战斗中得来的。

有一次,两名农军战士抓住了一名迷了路的敌兵,怀疑他是敌人派来的探子,便大声说:“我们送他到邵阎王那里去!”

听到要让他见阎王,那名敌兵吓坏了,当即跪下来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坏事。后来,邵式平对他进行了审问,发现他只是一个弃枪逃跑的普通敌兵,便将他放了。

后来,这名敌兵见了“邵阎王”的事情,还是传到了敌军的耳朵里。那时候,只要听说邵式平所率的红军来了,赣东北地区的敌人无不胆战心惊,生怕自己真就见了阎王。

然而,邵式平对同志们却十分关怀,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邵大哥。”

1932年,在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1933年1月,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赣东北的红十军在邵式平和方志敏的堂弟方志纯等人的率领下,奔赴中央苏区,准备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出发的时候,邵式平等人决定将他们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350两黄金,送到中央苏区,支援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

春节过后,邵式平和方志纯来到瑞金的沙洲坝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对于毛主席的大名,邵式平早就听说过,只是一直无缘得见。想到终于可以见到毛主席了,邵式平的心里十分激动。

那天,邵式平和方志纯两人来到毛主席的住处时,心怀忐忑地让警卫员进行了通报。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很快便亲自出来迎接。于是,邵式平和方志纯两人立即走上前去,向毛主席做了自我介绍。

紧接着,毛主席和他们二人分别握了手,热情地将他们请到办公的屋子里坐了下来,并向他们询问了方志敏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听了邵式平和方志纯的介绍,毛主席十分高兴,鼓励他们说:“你们那里好得很嘛,以武夷山为中心发展,大有文章可做!”

临别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将邵式平和方志纯送到大门口,并对他们说:“明天下午,你们再来谈谈,好吗?”

对此,邵式平和方志纯求之不得,便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谈话的时候,从邵式平和方志纯的口中,毛主席得知了他们是被中革军委调过来支援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对此,毛主席很不同意,说:“你们不应该调到中央苏区来,而应该加强嘛!”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有关心地问:“主力调来了,家里还有没有部队?”邵式平回答说:“有,有,还有一个赤色警卫师,准备以它为基础,在组建一个军。”

听了邵式平的回答,毛主席点了点头,说:“好!”随后,毛主席又将他总结的对敌游击斗争的16字诀,告诉了邵式平和方志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后来,毛主席又问邵式平:“你学过军事没有?”邵式平诚实地说:“没有,我在大学是学史地的。”

听到邵式平上过大学,毛主席高兴地说:“好啊!投笔从戎,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地质学家变成了军事家哟!”

在谈话的最后,毛主席对他们谆谆教导说:“要时刻不忘为群众做事。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成为无敌之师!”

毛主席的这句话,邵式平记了一辈子。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邵式平参加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期间,得知老战友方志敏被敌人杀害,邵式平心中十分悲痛。

1936年10月,邵式平跟随左路军到达陕北,与许世友等人参加了抗大第二学期的学习。

后来,得知连邵式平也受到过度批判时,毛主席生气地说:“四方面军是支共产党领导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红军劲旅,南下的错误关键在张国焘,由他一人负责。”

那天晚上,毛主席特意将邵式平请到家里,安慰他说:“你的事,是当时的客观条件造成的,由不得你,你也不要老想过去,要多想将来,你还是我们的邵大哥嘛!”

毛主席的话,说到了邵式平的心坎里。那天晚上,邵式平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后来,邵式平放下了思想包袱,将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到革命工作当中,作出了许多成绩。

李富春:有什么困难的事叫老邵去办就放心

1945年4月,七大开完后,为了加强南方工作,中央决定由邵式平担任华中办事处主任。然而,不久后,邵式平接到中央发来的命令,要他前往东北工作。

在东北,邵式平任劳任怨,一干就是3年。在这里,邵式平先后担任了中共辽吉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中共嫩江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西满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东北财经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这一时期,邵式平总是以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而忘我地工作,作出了显赫的政绩,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对此,在东北西满分局担任经委主任的李富春说:“有什么困难的事叫老邵去办,你就放心吧!”

1949年2月,邵式平奉调南下工作。

在邵式平离开东北的欢送会上,陈云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邵式平是有见解的同志。这一点,以前不够了解。”

在担任了江西省政府主席后,邵式平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建设工作中。

一次,在外出考察路过弋阳横峰交界处的朱家坎时,有群众认出了邵式平,摸着头说:“你不是‘阎王’同志吗?”随着那位群众的话落,许多人都围了过来,有人更是大哭着说:“见到你,我死也安心了。”

再次听到“阎王”这个称呼,邵式平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知道这个称呼代表着什么。为此,在给李富春的一封信中,邵式平写道:“就这样一句话,我感觉到群众是把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话呢!”

此外,邵式平还在信里说:“如何使这样的群众更快地医好过去的创伤,如何更快使地他们享受一些胜利的幸福呢?要使死者有所安,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这就是我当时的理想。”

为此,邵式平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以求快速恢复当地的经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在农业方面,邵式平采纳了江西省农业院彭铎总农艺师实验依据提的建议,改变了解放前全省只能种植一季稻的现状,从1954年开始在全省推广二季稻,使江西省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对于邵式平在江西干出来的成绩,毛主席非常满意,称赞道:“邵式平不错,能文能武。”

1959年,在见到邵式平时,毛主席风趣地说:“有人叫你邵大哥,有人叫你邵阎王,你到底时大哥还是阎王?我看,你对人民群众是大哥,对敌人是阎王。”

毛主席的话里话外,表达出的都是对邵式平的赞赏。听了毛主席的话,邵式平知道这是毛主席对他工作的认可,心里感到十分高兴,下定了多为江西人民做几件好事的决心。

这一年,为了给江西人民提供好的医疗条件,邵式平指示江西省卫生厅成立筹备领导小组,准备规划建设一所江西省现代化的新医院。

后来,一幢有电梯的十层大楼拔地而起,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取名为江西医院。医院建成后,以江西省人民医院为基础,调入第一、二附属医院的部分主任,购入最新的医疗设备,充实了这所新医院。

1961年,在接见外宾的时候,毛主席有一次提到了邵式平,说:“我们中国有个大知识分子,就是邵省长,他读过大学。”

1962年除夕,邵式平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后,出现了突然的心绞痛,并伴着长时间的高烧。对此,江西省委和省政府非常重视,只是省市的医疗部门制定了专门的医疗方案。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邵式平的病情依旧没有起色。想到江西的医疗条件有限,看着邵式平省长终日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身边的人都劝他到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大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对此,邵式平总是幽默地说:“我舍不得离开这张床啊!”

后来,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方志纯、刘俊秀等老战友到医院看望,大家都劝说他到北京或上海看病。

听了老战友的话,邵式平心里十分感动,但还是动情地说:“我是省长,省长病了就到上海、北京去,别人病了能去吗?干部去了,老百姓怎么办?江西能解决的,就在江西解决,根本问题是要提高江西的医疗水平,培养自己的人才。我相信这里能治好我的病。”

见邵式平坚持在江西治疗,同志们担心耽误病情,便找打他的夫人胡德兰劝说。胡德兰也是思虑再三才开了口。

然而,还没等胡德兰把话说完,邵式平便大点了她的话,说:“德兰啊,德兰,人之相识,跪在相知;任职相知,跪在知心。人家劝我,你怎么也劝我?你还不知道我的心思?我的心,你最明白了。不错,我是省长,我病了有条件到上海、北京去治,一般干部病了能去吗?还有几千万江西人民,他们都能去吗?我问心有愧呀!”

听了邵式平的话,胡德兰只好把即将说出来的话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的确,多年的陪伴,胡德兰又怎么会不懂丈夫的心。在江西工作的那些岁月里,不管大病小情,邵式平都坚持在江西医治,唯一的一次例外便是因食道受阻,去了有专门设备的上海广慈医院。

得知邵式平的情况时,毛主席十分关心,特意派汪东兴带着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医疗专家来到南昌,为邵式平做了会诊。期间,周恩来总理和李富春等人也是分关心邵式平的治疗情况,并提出让他到北京或上海的大医院接受治疗。

然而,邵式平都婉拒了。他说:“我以前患急性心肌梗死,都是江西医院的院长和专家们给我治好的,如果我这个省长带头去北京或上海,那其他人生病不也要去吗?”

最终,在邵式平的坚持下,还是留在了他指示修建的江西医院进行了医治。

1965年3月24日,邵式平在南昌病逝,年仅65岁。

治疗期间,邵式平在医院写了一首诗,名为《病中有感》。其中,末尾的两句“俯仰不愧天与地,此出阳关任贬褒”,道出了邵式平省长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与坦荡胸怀!

0 阅读:32

兴衰五千年

简介:莫问历史多少岁月,一切尽在五千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