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输掉了所有关键性战役。
连战连败之下,日本经济大受影响,国内民怨沸腾。
那会儿的日本,指责天皇要掉脑袋,但骂首相可以。
于是,东条英机就成了众矢之的。
有人寄信到他家里,劝他早点切腹自尽。
有人更直接,打算丢炸弹送他上西天。
东条很清楚,日本素有下克上传统。这才哪到哪啊,就已经用上了暗杀手段,要是再输几次,怕不是就得当街拿炮轰了。
为了转移矛盾,最主要是为了保住狗头,东条决定挑柿子捡软的捏。
谁是软柿子呢?英国啊。
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英国几乎就是经验包,被日本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在东条英机看来,我打不过美国,难道还收拾不了英国?
虽说英国本土远在万里之外,但英属印度近在咫尺,可以搏一把。
实际上早在1942年8月,东京大本营就有意出兵印度的英帕尔。
对日本而言,打英帕尔有三个好处。
一是夺取此地后,可以切断“驼峰航线”,迫使国民政府转变立场。
二是能够扩展防区,稳定缅甸的局势。
三是印度正在闹独立运动,此时出兵,可以刺激印度的反英运动。
这是个一石三鸟的计划。若是日本能把拥有四亿民众的印度拉到己方阵营,后方就稳了。
只不过,计划还在讨论阶段时,瓜岛战役爆发了。
日军在南太平洋战场缺兵少将,出兵印度的方案也只能告吹。
到了1943年初,随着瓜岛战役结束,以及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集结,准备反攻缅北,日本攻打英帕尔的计划又再次被提起。
为了推进落实计划,东京大本营于1943年3月27日设立缅甸方面军,并任命原中国派遣军参谋长河边正三为缅甸方面军司令官。
4月1日,河边飞赴仰光,就任司令官。日军第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等人在机场迎接。
说来也巧,卢沟桥事变时,河边正好就是牟田口的顶头上司。两人同属卢沟桥事变的四大元凶之列。
插一句,事变的另外两个元凶,一木清直在瓜岛剖腹自杀,清水节郎则在抗战初期被中国军队击毙。
河边正三(左)、牟田口廉也
既然是老相识了,牟田口见到河边后,便也没那么多客套之词,他明确表态,15军上下支持大本营攻打印度的决策。
虽说东京大本营这会儿有意发动英帕尔战役,但日军面临的困难很多。
比如作战期间,英军若是在缅甸南部的孟加拉湾登陆,该如何应对?要知道,联合舰队现在也很困难,无力支援缅甸作战。
还有,盟军着掌握制空权,没有制空权,这仗怎么打?
最关键的是,从缅甸到英帕尔,没有公路。单靠人挑马驮,后勤补给能否跟得上?
对于以上现实问题,牟田口廉也压根就没多想,在功利心的驱使下,他一一作了保证,并表示“不知道该攻该守时,毫不犹豫发起进攻,才是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做法!”
听了牟田口的高调发言,河边正三不置可否。15军的参谋长小畑信良则是目瞪口呆。
小畑是辎重兵出身,精通后勤补给。
并且早先时候,小畑亲自搭乘飞机调查过。
印缅交界地带是一片不毛之地,人马难以通过,卡车根本没戏。如果大军渡过钦敦江,物资很难运到前线。
此外,印度东部还是世界“雨极”,每年的5至9月,暴雨不断。在这种鬼地方打仗,若是补给断绝,下场就是一个字——死。
众所周知,日军向来不注重后勤。在日本人眼中,辎重兵与骡马无异,不配称为战士。
小畑很想劝说牟田口,但因为辎重兵出身,担心受辱。
于是回去之后,他便鼓动计划参战的几个师团长在开会的时候唱反调。
开会当天,牟田口首先发言:我计划以15、31、33师团越过钦敦江,突破英军英帕尔至科希马的防线;第18师团同时从缅北胡康河谷经利多南下阿萨姆邦,一举攻占印度东部的广大地区!
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也是狂人,几月前曾因怒骂东条英机是八嘎,被贬到了缅甸。
田中认为作战计划不靠谱,第一个发言:这种进攻构想简直是在开玩笑嘛!希望军司令官能够慎重考虑!
紧接着,另外三个师团长,佐藤幸德、柳田元三、山内政文也纷纷表示反对。
前排左起:柳田元三 田中新一 牟田口廉也 松山祐三 佐藤幸徳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突然有人嘴瓢了,说小畑参谋长也反对出兵。
牟田口听到众人提到小畑信良,立马反应过来,旋即宣布散会,然后把小畑叫到办公室大骂一通:看不出来呢,你还是个阴谋家啊!有意见不直接向我提,反而怂恿师团长唱反调。我跟你说,这要是古代,我一刀劈了你!
骂完之后,牟田口越想越来气,没多久就通过个人关系,把小畑调离了15军。
踢走了小畑信良,牟田口再次召开会议,并继续在会上慷慨陈词:此次作战,不能用常规思维思考。你们说的补给问题,战前不可能万事俱备。你们要仿效成吉思汗作战,抢夺敌人的补给,就食于敌,懂吗?各部队必须抱有这种觉悟去参加战斗!
牟田口越说越激动,接着又说道:英国人怯懦,一旦与敌相遇,你们只要对空放上三枪,他们就会缴械投降。
英军放弃缅甸时,确实是望风而逃。
但那是两年前的事。现在英军是个什么情况,没人知道啊。
轻视补给,原本就已经够离谱了,牟田口这会儿又大放厥词,轻视对手。
与会的众人,一时之间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在开玩笑,还是心里真就那么想的。
有几个参谋觉得太扯蛋,直言反对,不出意外,又被牟田口踢出了15军。
在牟田口看来,老子解决不了问题,难道解决不了提出问题的人吗!
随着反对者纷纷出局,渐渐地,没人再敢提意见,本应该严肃的军事会议,也变成了牟田口的一言堂。
1943年9月,东京大本营正式批准进攻英帕尔的作战方案。
恰在这时,中国驻印军发动缅北反攻,18师团要留在缅北对付驻印军。
于是原定的四个师团,就变成了三个师团分别进攻英帕尔和科希马。
兰姆伽基地的驻印军
英帕尔位于吉大港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英军兵败缅甸后,将这个地方建成了一个涵盖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的巨大军事基地。
因为战略地位重要,扼守英帕尔的英军也不少,有三个军,指挥官为第1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
太平洋爆发初期,英军被日军追着屁股打,普遍存在恐日情绪。即认为日本人都是特种兵,神出鬼没,打仗不需要给养。
为了克服英军的恐日心理,斯利姆刻苦钻研丛林战法,在战术上加强纵深部署,防止被日军一个包抄打穿防线;
在训练期间,斯利姆要求士兵在被包围后,不许轻易放弃阵地,一定要等空投补给和援兵的到来。
经过斯利姆的训练,英军的丛林作战能力和反渗透战术能力有一定增强。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那支被鬼子一冲就垮的弱旅了。
斯利姆
1944年初,日军即将进攻的消息传来。
斯利姆对此倒不意外。他早就料到日军会进攻,早有准备。
不过,斯利姆漏算了一点。
他根据英军的后勤需求,判断日军顶多会来万把来人,人再多了,后勤就供应不上了。
但殊不知,鬼子就不是正常人,没有补给也敢强上。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指挥三个师团,以及印度国民军一个师,共计10万余人,赶着三万头牛羊骡马,渡过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战役序幕。
所谓的印度国民军,就是日军扶植的“印度”二鬼子,由在新加坡俘虏的印度裔士兵组成,没什么战斗力,靠不住。
印度国民军
比印度兵更靠不住的是日军驱赶的三万头牛羊骡马。
牟田口本打算让这些牲畜驮物资,鬼子兵没口粮了,牲畜也能当做口粮应付一段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牲畜终究是牲畜,你不可能要求它们在遭遇空袭时,仍然保持井然有序。
利用这个弱点,盟军的飞机专打牲畜,那些牲畜一听到枪炮声,纷纷受惊,吓得四处乱奔,日军士兵拉都拉不住。
结果,鬼子还没有走到英帕尔,随军的牛羊骡马就跑掉了一大半。
另外一小部分被鬼子吃掉了。
没了牛羊骡马,接下来的战斗,日军就只能靠着单兵携带的口粮作战了。
带了多少口粮呢?三个星期。
之所以是三个星期口粮,是因为日军行军至英帕尔,需要20天时间。
牟田口廉也认为,英军不敢抵抗,至多三个星期就能拿下英帕尔。
至于你问三个星期拿不下英帕尔咋办?
牟田口廉也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他认为皇军战无不胜,说三个星期,就一定能做到。
针对日军的大举进攻,斯利姆在与新到任的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商议后,决定放弃钦敦江防线,引诱日军深入,拉长日军的补给线,缩短己方补给线。
到时候,盟军飞机便可以就近空投,同时也方便轰炸日军补给线。
英军按计划撤退后,日军趁势推进。
3月28日,第33师团推进到英帕尔西南的比辛布尔。
同一天,第31师团推进到了英帕尔北部的科希马、第15师团则攻占了英帕尔与科希马间的密宣。
日军用20天时间,封锁了英帕尔的南北通道。
一切尽在掌握,胜利看似指日可待。
但前面说了,开战前,斯利姆针对军中的恐日情绪,在训练时,特意要求士兵被包围后,不许撤退。
因此,尽管被包围了,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的英军并没有先前那样,一哄而散,而是积极构筑工事,等待后方的空投和援兵。
实事求是的说,英国人在打堑壕战方面是很厉害的。
毕竟经历过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积累了丰富的阵地防守经验。
为了尽量消耗日军,英军利用战壕、机枪、铁丝网以及各型坦克、装甲车,组织起了一道形同绞肉机的钢铁防线。
要对付这种龟缩战法,日军必须掌握制空权,用飞机反复轰炸。
但偏偏日军没有制空权。
并且因为路况不好,日军连大口径火炮和坦克也没带多少,只能靠人肉冲击英军防线。
如此一来,英帕尔和科希马的战斗便陷入了僵持状态。
这一僵持就是整整一个月。
日军包围英帕尔和科希马之前,口粮就差不多吃光了。
僵持期间,日军粮草耗尽,从上到下饿得欲哭无泪。
食品运不到前线,药品自然也运不上去。
热带雨林中的蛇蝎虫蚁,都不算善类。
鬼子本来就是饿着肚子,身体虚弱,再被毒虫叮一口,立马染上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
没吃的,靠着意志力还能扛一段时间。但染上疾病,这哪扛得住?
由于缺少药品,军医只能看着鬼子流脓生疮而死。场面让人看了不忍直视。
与之相反,英军的生活只能用奢华形容。
在整场会战中,盟军运输机队总计为英帕尔和科希马运入1.2万援兵和1.9万吨物资。
运输机队返程时,顺便还带走了1.3万伤兵和4.3万非战斗人员。
英军不仅后勤供应充足,伤兵也不必担心医治问题。
看着对面士气不减,而自己这边人心涣散,参战的三个师团长集体要求牟田口下达撤退命令,但牟田口非但拒绝下令撤退,反而要求他们在4月29日前,拿下英帕尔。
4月29日是天皇裕仁的生日,牟田口为了给自己谋取政治前途,全然不顾士兵生死。
不许撤退,多运点补给总可以吧?
三个师团长集体致电,要求后方有组织地空投补给物资。
结果谁知牟田口廉也在回电中说了一句“永载史册”的笑话:“我们大和民族自古以来就是食草的民族,在那么茂密的森林里,你们居然向我报告说没有食物?”
撤又不许撤,打又没法打,第33师团师团长柳田元三消极指挥。
牟田口为了杀鸡儆猴,临阵撤换了柳田。
5月31日,第31师团师团长佐藤幸德在评估了整体战力后,认为继续作战,只会全军覆没,遂违抗命令,带着31师团撤走了。
说是要撤到有补给的地方去,吃饱了再回来战斗。
日军战争期间利用大象运输补给
虽然提前走了,但31师团的撤退依然是艰辛异常。
两个月的战斗,31师团战死3384人,重伤800余人。撤退途中,重伤员无法行动,只得饮弹自尽。
6月19日,佐藤带着一帮残兵退到乌克鲁尔时,连一粒米也没找到。
而按照事先约定,牟田口应该在这里为31师团预备好粮食。
找不到粮食,鬼子残兵只能继续走。
最终,31师团返回驻地时,减员超过七成,其中大部分是饿死或病死的。
撤退期间,牟田口要求佐藤幸德返回战场,遭到佐藤拒绝。
牟田口大怒,以患上“痴呆症”为由,也罢免了佐藤的职务。
而在此之前,15师团师团长山内政文因为染病,送到后方治疗了。
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战斗仍在继续,参加英帕尔战役的三个师团长就悉数被免职,这仗还怎么打?
7月3日,牟田口绝望了,申请停止作战。
7月10日,大本营批准停止作战。
当天,疲惫不堪的日军第15师团和33师团在英军的炮火下伺候下,踏上了悲催的返程。
这一路上,两个师团在大雨和饥饿中挣扎,饿死、病死大半。
苟活的鬼子兵,看到撤退途中一路的白骨,大骂牟田口廉也是“鬼畜”。
英帕尔战役,日军出动9万人,生还者不足2万,死掉的7万多人中,战死者约3.2万,其余都是饿死或病死的。
这个饿死规模,远大于被称作“饿岛”的瓜岛战役。
战后,由于损失惨重,大本营将缅甸方面军大换血,木村兵太郎接任缅甸方面军司令,田中新一任方面军参谋长。牟田口廉也则被解除军职,编入预备役。
牟田口要面子,羞怒之下,选择自杀。但没死成。
英帕尔战役期间,缅北的中国驻印军全歼第18师团,拿下了孟拱河谷。
英军在整顿一番后,也投入20万兵力参加反攻。
鉴于形势不妙,新任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决定收缩战线,且战且退。
可命令还没下达,参谋长田中新一就跳出来大呼不可。
前面提到过,田中新一也是个狂人。
他只不过是比牟田口廉也稍微理智一些,但也没好哪去。
田中认为,防御战没前途,必须进攻!
木村本来就烦,自己在国内待得好好的,突然调到缅甸来收拾烂摊子。
见田中新一主动请战,木村索性就把指挥权扔给了田中,你行你来!我不管了。
自从瓜岛战役以来,日军无数次惨败已经证明一件事——找死没有不死的。
田中的作死反击,不仅未能挽救局面,反而最终加速了日军的失败。
截止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前,日军又被击毙10余万。
最终,30万驻缅日军,被击毙18.5万,仅有11.8万生还。
直到今天这块地仍然不好管,边界两侧都有反对本国政府的武装组织,一被打就往邻国跑,逼得印缅两国达成默契默许对方的空军越境进入自己国界一定距离轰炸他们家的目标
对比侵华总司令岗村宁次就脑子正常的多,为打豫湘桂会战,专门从日本大本营要来大量兵员和作战物资。
抖音有个视频用的这个文案!
不用看也都能知道肯定是“反法西斯坚定者”鬼畜牟田口干的好事[笑着哭]
帮👶🏻国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