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烽火连天,硝烟弥漫。在这历史的关键节点,南昌战役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暴,席卷了中华大地,成为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作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为巩固对武汉地区的占领,将其作为正面作战的重点所在。
配备了强大兵力的日军第 11 军,不断对武汉周边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局部进攻作战。此时,在武汉外围,长江以南是陈诚、薛岳指挥的第九战区,拥有 52 个步兵师;长江以北为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共有 34 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和一个骑兵旅。面对日军的强大压力和将近 100个师的包围态势,日军采取以攻为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方针,企图打击国民党军,动摇国民党军的抗战意志,促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
1939 年 1 月,日军第 11 军拟定了攻占南昌的计划。南昌,这座古称豫章的城市,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来描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四面环山,水网密布,湖泊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控扼要地。中国空军以南漳机场为基地,经常袭击九江附近在长江中航行的日军军舰,对长江一线的日军构成重大威胁。
而浙赣铁路,作为华东和中南地区联系的重要交通干线,东起浙江杭州,西至湖南郴州,全长 1000 余公里。南浔与浙赣两条铁路在南昌交汇,日军攻占南昌,不仅可以扩充沿江的安全区,还可以截断浙赣线,让中国军队第三、第九两战区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武汉会战过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南的鄂南赣北、湖南全境地区,与日军第 11 军形成对峙。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为增强南昌防御,调集第 19 集团军修筑防御工事,并且在南昌西北部下重兵,以备向南浔之敌发起攻势。南昌的外围由两条防线组成,第一线防御阵地布设在东起吴城,西至武宁的修水南岸布防;第二线防御阵地以南昌外围 30 公里处设防。第九战区在赣北湘北部署严密,第 19 集团军总部驻营部防守南昌地区,该集团军以多个军及预备师,于若西以东修水南岸至鄱阳湖西岸,由西向东并列防御。
第 30 集团军王陵基部防守武宁地区,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樊崧甫部,第 8 军在武宁以北横路附近占领防御阵地。第 31 集团军汤恩伯布任鄂南湘北守备,第一集团军卢汉部及第 74 军控制于长沙、浏阳、醴陵地区,为机动部队。整个战线,第九战区兵力齐集汨罗江与南昌以北的修水南岸阵地,战线绵长 400 余公里,总兵力为 33 个师,共计 20 余万人。
1939 年 2 月 6 日,日军下达对南昌作战要领。参战日军兵力雄厚,包括 4个师团、5 个重炮连队又一个大队、一个坦克连队又两个大队,另有一个陆军飞行团和一个海军航空队等部队,总兵力 12 万人,进攻发起时间定为 3 月 20 日。3 月初,第 11 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第 11 军主力部队、战车队、重炮部队在德安南北集结完毕,南昌战役一触即发。日军想要进攻南昌,必须渡过三条大河——修水、潦河、赣江。薛岳在这三条河边都布下重兵防守,其中修水河是南昌北面的天然屏障,是日军进攻南昌的必经之路。薛岳将第 32、第 49、第 79 军及 29 军预备第 5 师沿着修水河由西向东并列驻防,并命令部队从武宁到吴城修筑了长达 8 公里的坚固防御工事。 然而,战争的走向往往充满变数。
1938 年 11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参加会议。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从军事角度检讨了抗战得失,判断当时战争形势,调整战略部署,制定了整军计划。整军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将全国部队拟分三期轮流整训,并限期完成,每期整训期间暂定为 4 个月,一年之内必须将全国军队一律整训完成。
南岳军事会议之后,第九战区军队以南昌为基地进行整训。然而,整训尚未完成,日军便已蠢蠢欲动。 1939 年 2 月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日军集结迹象,正确判断出日军即将进攻的目标应为南昌。3 月 8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电令薛岳,为保卫南昌地区,薛岳部队应该先发制敌攻击,准备在三月 10 日前完成进攻,时间预期为 3 月 15 日。
但第九战区军队因 4 个月的整训尚未完成,部队补给困难,薛岳向蒋介石申请延期实施。在此期间,日军抢先于 3 月 17 日开始攻击。 冈村宁次兵分三部发动进攻。东部日军第 101、106 师团各一部经鄱阳湖水路,直扑修水与赣江交汇处的吴城。中国守军第 32 军等部进行顽强抗击,激战至 3 月 22 日,日军进攻仍未得逞。但在 3 月 23 日晨,日军在优势的飞机和炮火掩护下,三路围攻吴城,并不断发射燃烧弹和毒气弹,中国守军伤亡惨重,于 3 月 24 日放弃吴城。 西部日军第 6 师团于 3 月 20 日从若西向武宁东北杀来,中国守军第 8、第 73、第 78、第 72 军顽强抵抗,激战数日,双方伤亡惨重。3 月 29 日,日军攻陷武宁,第 30 集团军退守燕岗街南北一线,与日军对峙。 中部以第 101、第 106 师团为主力的数万人,佯攻许家堡,待罗卓英部分兵驰援后,强渡修水。然后兵分两路围攻安邑、奉新。日军为了减少伤亡,竟然使用毒气弹。
经过数百门火炮长达 3 个小时的轰炸之后,日军强度修水。在接下来的 10 分钟内,日军使用了将近 2 万桶毒气,这是整个侵华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毒气袭击。中国军队深受其害,对作战的结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面对坚固的修水防线,冈村宁次这个中国通决定派上一支特殊部队,这支部队由日军第 11 军全部坦克组成,共 130 余辆。
冈村宁次将这支部队作为突破修水防线的先锋部队。日军凭借这样的装甲部队,冲破中国守军的修水防线,直扑南昌。 面对日军毒气、飞机、坦克的强大攻势,中国守军伤亡惨重,无法构成阵线,接连败退。3 月 22 日、23 日,日军第 106 师团相继攻占了安邑和奉新。随后日军第 106 师团一部西区高安,阻击中国军队援军,其主力则由安邑、奉新左旋扑向南昌。
此时的南昌城内只有保安部队,城防空虚。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罗卓英紧急命令第 32 军火速回防。至 3 月 26 日,敌 32 军只有两个团到达南昌。此时,日军坦克部队逼近南昌西北赣江桥,中国守军奋勇炸毁桥梁,将敌阻止。日军步兵由南昌西南增加胜利界,横渡赣江,切断浙赣铁路。3 月 27 日,日军猛攻南昌,经过激烈巷战,中国守军伤亡深重,被迫撤除南昌,南昌失守。日军攻占南昌后,东延鄱阳湖东南岸,南至向塘,西在高安、奉新、武宁一线,于中国第三、第九战区保持对峙。占领高安后,日军 106 师团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战斗,江西的形势趋于平稳,日军从南昌一带撤走大批军队,留下 101 师团驻守南昌。 1939 年 4 月上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罗卓英统一指挥第三、第九战区各一部,约 10个师反攻南昌。
方针是先以主力进攻南浔沿线之地,断敌联络,再以一部直取南昌。4 月 21 日晚,中国军队开始反攻南昌。罗卓英命第 74 军、第 49 军为主力部队,向高安进发,以攻下奉新、大城,夺回升礼界,将驻守日军打回南昌城。 4 月 27 日,由于中国军队没能按照预定计划切断南浔铁路,日军从上海调遣军队防守南昌。驻守南昌的日军第 101 师团全力反扑中国军队。
5 月 5 日,中国军队第 29 军攻克南昌机场。5 月 7 日,日军第 106 师团在航空兵配合下,不断反击中国军队,伤亡很大。第 29 军军长陈安保中将在指挥战斗过程中中弹殉国。反攻南昌的中国军队和日军打阵地战,伤亡严重。 1939 年 5 月 9 日,蒋介石命令军队停止反攻南昌,南昌战役至此结束。 南昌战役是武汉会战以来的一次重要战役。日军此次进攻南昌,在主攻方面兵力集中,形成优势;在助攻方面,采取佯动佯攻等手段牵制对方。
日军主渡河点选在河流向己方突出、对岸交通便利的地点,这既便于渡河前兵力调动和集结,又便于渡河后向纵深发展。而中国守军在修水南岸防线未能形成纵深,一点被突破便全局被动。在防区被突破后,没有彻底破坏交通,致使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突进。尽管如此,在南昌战役中,中国军队广大爱国官兵表现得英勇顽强,拼死抵抗,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时代丰碑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每一位战士都是英雄,他们的壮举激励着后人。南昌战役虽然以中国军队的失利告终,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如同熊熊烈火,燃烧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南昌战役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它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不屈。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