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出身黄巾的六员猛将,蜀汉得其二,曹魏得其二

王玄陵有笔札 2025-02-03 11:12:31

汉末乱世,起于黄巾,黄巾之乱,大小三十六方,遍布全国,英雄辈出。

出身黄巾的将领,除张角三兄弟外,比较有战斗力的主要有六位,其中蜀汉得其二,曹魏得其二。

第六名,廖化

廖化本是黄巾余党,他出场很早,但因为武艺平平,在前期的出场率并不高。

直到诸葛亮北伐时期,因为蜀汉名将凋零,他才被任命为先锋,频频出现在北伐的大军中。

以廖化的本领,本来应该是活不过两集的角色,但是他从一开始就抱对了大腿,成了关公的忠实粉丝。

关羽败走麦城,廖化拼死突围,到上庸泣血求援,是他的第一场重头戏。可以这样说,蜀汉走下坡路之时,就是廖化走上坡路之时。

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人才凋零,廖化熬资历熬成了先锋大将,但即便如此,也很少见他有单挑的场景。

因为他的武艺很不出众,姜维北伐时期,廖化在董亭大战徐质,廖化战不数合就拖刀败走。徐质是二流水平,廖化称其量算是三流水平。

第五名,何曼

曹操讨伐汝南、颍川黄巾军时,与何仪、黄劭部会战于羊山,两军对圆之时,黄劭令一名步将出战。

只见此人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大叫道:

“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谁敢与我厮斗!”

言罢,曹洪大喝一声,提刀下马来战。两人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最后曹洪使用拖刀计,才将何曼砍死。

由此来看,何曼的实力和曹洪大致相当,如果在公平比试的情况下,恐怕百回合内难分胜负,所以曹洪才会使用拖刀计。

曹洪的战力在《演义》中大致是二流水准,潼关之战时,与马超战四五十回合,刀法才开始散乱。

所以,何曼的实力,大致也应该是二流水准,是大将级别的实力。

第四名,张燕

黑山军首领张燕,在《演义》中只是作为背景板而存在,并没有单独出场的机会,更没有单挑记录。

然而,历史上的张燕,却是以武艺高强而闻名。

张燕原名褚燕,黄巾起义爆发后,他拉起一支队伍响应起义,转战于河北诸郡。

后来与另一支队伍合并一处,听从张牛角的指挥,褚燕也改名为张燕。

张燕身轻如燕,骁勇善战,所以在军中称呼他为“飞燕”。张牛角战死以后,黑山军推举他为新的首领。

在张燕的带领之下,黑山军逐渐发展壮大,吸纳了诸多叛军势力,人数最多的时候发展到近百万人,是黄巾军失败以后黄河以北最大的一支起义军武装。

张燕对汉末河北局势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他曾参与过讨董联盟,后来与公孙瓒结盟对抗袁绍,官渡之战以后投降曹操,被封为安国亭侯,可以说是一位风云人物。

如果将历史上的张燕平移到《演义》中,张燕妥妥的一流高手,然而因为他在《演义》中只是作为背景板存在,只好让他屈居第四名。

第三名,周仓

周仓本是黄巾张宝帐下的一员将领,张宝死后啸聚山林,后追随关公左右。

周仓黑面长身,板肋虬髯,形容甚伟,两臂有千斤之力,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人物。

然而,因为他甘心为关公持刀,成为了关公身边的陪衬,所以单独出场的机会比较少,也就不太好界定他的真实实力。

对他战力的特写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卧牛山与赵云相斗,周仓说:“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

从话里可以看出,周仓和赵云挑战了好几次,虽然每次都输了,但周仓仅仅是受伤而已,每次都能够全身而退。由此可见,周仓虽然不是赵云对手,但至少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第二次是樊城之战,周仓水下生擒庞德,这主要还是因为庞德不识水性,不太具有说服力。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周仓至少有二流武将的水平,实力和曹洪等人相当,再高就没有证据了。

第二名,管亥

管亥是黄巾军大将,曾带数万之众攻打北海,一刀将孔融部将宗宝斩于马下。

孔融向刘备求援,援军到达城外以后,关羽和管亥大战,两人打了数十个回合,关公才将管亥斩于马下。

关羽在《演义》中属于超一流高手,能和他对战几十个回合的人并不多。关羽战华雄只在“温酒”之间,斩颜良只用了一个回合,斩文丑只用了三个回合,相比较之下,管亥的实力能达到准一流的水平。

第一名,徐晃

徐晃原本是杨奉的手下,而杨奉本是白波军的首领,白波军虽然不等同于黄巾军,但是它和黑山军性质一样,都是响应黄巾起义的农民军,在当时朝廷将它们和黄巾军等而视之。

关于徐晃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后来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战力在《演义》中能排进前十五,是名副其实的一流高手。

作为曹魏的大将,徐晃的出场率非常高,单挑的记录也很多,比较有含金量的有三次:

官渡之战时,与颜良战二十回合,败阵而走;

曹操迎汉献帝之时,杨奉、韩暹带兵阻拦,徐晃曾与许褚交锋,两人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襄樊之战时,关羽手臂带伤,挥刀不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徐晃与他战八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总的来说,《演义》中出身黄巾的将领,除了张角三兄弟以外,最有战斗力的就是这六个人。其中,徐晃和张燕投降了曹操,周仓和廖化归顺了刘备。

1 阅读:2053
评论列表
  • 2025-02-04 08:51

    抛开演义不说,就以《三国志》记载的,以当时华夏之大,各地都是卧虎藏龙

王玄陵有笔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