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人物评传系列11:燕必显
文:王玄陵,号抱一

燕必显还是挺值得聊一聊的。
他是全书唯一一个投降后还被处死的一流武将,我们先看一看他的战场表现。
燕必显是杨幺手下的镇国元帅,使一口八十二斤的合扇刀,与岳云的银锤、关铃的青龙偃月刀同重。
单凭这柄大刀,也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他曾和韩彦直打过一场,两个人战到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对于这一段单挑,作者有一段描述:
“虎头枪欺霜傲雪,合扇刀掣电飞虹,那个真是离山猛虎,这个分明出海游龙。”

在这段描写当中,处处将两个人相提并论。
一般来说,只有双方旗鼓相当,打得非常精彩的时候,作者才会给予这样的描写。
从二人的战况,以及这段战况描写大致可以判断,燕必显和韩彦直应该能打一个旗鼓相当。
三十多回合以后,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韩彦直诈败而走,在燕必显拍马赶上的时候,拔出腰间金锏,打中了燕必显的左臂,然后将燕必显生擒。
一般来讲,使用诈败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落了下风,另一种是短时间内难以取胜。
整部《说岳》当中,只有一次例外,就是曹宁用回马枪刺死金彪,这是因为曹宁这个人过于阴毒。

所以,从韩彦直的诈败,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他与燕必显的实力应该相当,至少短时间内难以取胜。
要知道,韩彦直的实力和岳云相当,而岳云是准超一流高手。
即便燕必显的实力不如韩彦直,你知道和一个准超一流高手战到三十回合以上,意味着什么吗?
前面有篇文章我曾做过分析,以岳飞的实力,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之下,顶多能和岳云战到三十回合。
也就是说,能和一个准超一流战到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败的,至少也得是一个一流高手。
而如果燕必显和韩彦直实力相当,就意味着他是一个准超一流高手,这种级别的高手,在整部《说岳》当中也不超过二十个。

燕必显投降以后,立而不跪,宁死不降,就连韩世忠都称赞他:“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
后来燕必显被用计放回,而杨幺之父杨枭,中了岳飞和韩世忠的离间计,下令要将燕必显斩首,在杨会求情下才免了一死,暂且被收监。
在这种情况之下,燕必显即便是反水,也是情有可原,算不上不忠不义。
后来杨幺大势已去,燕必显在牛皋等人的拉拢之下,最终决定向岳飞投降,并且将杨枭一门百十余口活捉,向岳飞献功。
可诡异的是,岳飞见到燕必显以后,却直接下令将他斩首。
岳飞的理由是,燕必显前番被擒不肯投降,这次走投无路才投降,不是出于真心,所以要将他斩首。

这特么算是个什么理由,纯纯的欲加之罪“莫须有”。
燕必显宁死不降,正说明他是出于对故主的忠心;之所以第二次投降,一是因为杨枭要杀他,二是因为牛皋等人的拉拢、许诺,三才是因为走投无路。
燕必显的做法,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难道还会背信弃义,还有什么不是真心的?难道被俘虏之后,就立马改换门庭、背主求荣,这样才算是真心吗?
岳飞亲自收降的四位大将当中,余化龙被擒后立马投降,伍尚志因为一个女人直接背主求荣,这样的人难道比燕必显高尚吗?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岳飞收降的所有武将当中,真正表现出气节、宁死不屈的,只有一个何元庆。论忠义和气节,除了何元庆以外,没有任何降将能比得上燕必显。

当然了,燕必显前面之所以宁死不降,也有其它的客观原因,因为他的弟弟和家眷都在杨枭大营中。可即便如此,所谓“蝼蚁尚且惜命”,燕必显的忠义之心也是不能被抹杀的。
再者说了,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燕必显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事先得到了牛皋等人的许诺。
岳飞在这种情况杀了他,将牛皋、汤怀四人置于何地?
对于岳飞的做法,我百思不得其解,本来,我将他的这个举动,归因于他的道德洁癖。但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看,这样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后来,我终于想通了这里面的关节,也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岳飞之所以一反常态,必然是存在某种变量,否则他不会做出如此反常之举。那么,到底是什么变量呢?
这个变量,就是韩世忠。

以往他之所以肆无忌惮的招降纳叛,是因为他自己孤军作战,不会有人对他说三道四。
而这一次,因为杨幺的实力太过于强大,他是和韩世忠一起并肩作战。
对于杨幺这种盘踞已久、声势浩大的叛军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如果招降了他手下的将领,很有可能授人以柄。
最为关键的是,很有可能影响岳飞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忠义”之心,这才是他杀害忠义大将的真实原因,当然这样的事情后面他干的也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