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gǔn),鲧的父亲是颛顼(zhuān xū),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老百姓都为此十分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行。” 四岳说:“目前没有比鲧更贤能的人了,希望您让他试试。” 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止,(治水的)功效没有成功。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没有成效的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流放鲧)是对的。这时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鲧治水的事业。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担任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 舜说:“嗯,好!”(然后)对禹说:“你去平定水土,要努力办好。” 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jì)、皋陶(gāo yáo)。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好施,说话诚实;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自然的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人君的榜样。
禹于是与益、后稷一起接受了舜帝的命令,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开辟九州的道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确定高山大川(的位置)。禹为了继父志而努力工作,唯恐自己治水无功而受罚,所以吃苦耐劳,在外十三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都用于治理河道。他在地上通行乘车,在水中通行乘船,在泥沼中通行就乘木橇(qiāo),在山路上通行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测量四时的季节,开划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凿通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种植。又让后稷给予(那些)食物匮乏的民众难以得到的粮食。粮食匮乏时,就让有余粮的地区(把余粮)调剂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百姓都能有粮食吃)。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及山川的便利情况。
禹从冀州开始(治水)。冀州:壶口一带工程已经完工,接着便治理梁山和岐山。治理好太原之后,接着就要到岳阳。覃怀一带工程取得了成效,于是到了衡漳水一带。这一州的土壤是白色的土质。赋贡属于第一等,(但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第五等。恒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已治理好。这一州的贡物是皮服。(进贡时,)夹着两片黑色的石头,从碣石进入黄河,再运往京城。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经疏通,雷夏泽已经汇聚成湖泽,雍水、沮水在此会合,土地上已经能够种桑养蚕,于是民众从山丘上搬下居住在平地上。这一州的土壤是黑色的肥沃土壤,长着茂盛的草木。这里的田地属第六等,赋税属第九等。(该州)经过十三年的耕种,才赶上其他州。贡物是漆和丝,还有装在竹筐里的丝织品。进贡物品由济水、漯水乘船运送到黄河。
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堣(yú)夷治理好了,潍水、淄水也已经疏通。这一州的土壤是白色的土质,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田地属第三等。贡物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山谷所产的丝、麻、铅、松、玉石,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进贡的物品是装在竹筐里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由汶水直达济水。
黄海、泰山和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了,蒙山、羽山一带也可以耕种了。大野泽已经汇聚成湖泽,东原地区的水患也已经平息。这一州的土壤是红色的肥沃土壤,草木繁茂丛生。这里的田地属第二等,赋税属第五等。贡物是五色土,羽山山谷所产的长尾野鸡,峄山的独生桐木,泗水畔浮石制的磬,淮夷的珍珠和鱼,还有装在竹筐里的黑色丝绸。进贡的船只从淮水经泗水,然后通达黄河。
淮河和大海之间是扬州:彭蠡(lǐ)泽已经汇聚成湖泽,成为鸿雁等水鸟所栖息的地方。三江已经疏通,震泽也已安定下来。(这里)出产的竹箭已经遍布各地。这一州的草木繁茂,这里的土地是潮湿的土质。这里的田地属第九等,赋税属第七等,也杂有第六等。贡物是金、银、铜三种金属,美玉、宝石、竹箭,象牙、犀牛皮、鸟羽、旄(máo)牛尾,岛夷的草编衣服,还有装在竹筐里的贝锦,此外还有橘、柚等贡品。进贡的船只由长江、大海进入淮河、泗水。
荆山和衡山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在这里奔向大海。长江的众多支流,如沱水、涔(cén)水都已经疏通,云土、梦泽也已经得到治理。这一州的土地是潮湿的土质。这里的田地属第八等,赋税属第三等。贡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牛皮、金、银、铜、铅、松、石墨、栝(guā)、柏、粗细磨石,以及长江、汉水一带的竹简,还有九江所产的大龟。进贡的船只由长江经过沱水、涔水,再经过汉水,然后越过长江中的陆地,一直到达南河。
荆山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chán)水、涧水都已经流入黄河,荥播泽已经汇聚成湖泽,道水、荷泽也已疏浚好,被明都泽所接纳。这一州的土壤是柔软的土质,低地是肥沃的黑色硬土。这里的田地属第四等,赋税属第二等,也杂有第一等。贡物是漆、丝、细葛布、苎(zhù)麻,还有装在竹筐里的细丝絮,以及磨制玉磬的石头。进贡的船只由洛水进入黄河。
华山南部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水、嶓(bō)冢山已经治理好,沱水、涔水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和夷地区也已经治理好。这一州的土壤是青黑色的土质。这里的田地属第七等,赋税属第八等,也杂有第七等和第九等。贡物是美玉、铁、银、刚玉、硬石、磬石,以及熊、罴(pí)、狐、狸等皮张和毛织品。进贡的船只从潜水出发,然后进入沔(miǎn)水,再进入渭水,最后越过渭水,到达黄河。
黑水和西河之间是雍州:弱水向西流去,泾水汇入渭水,漆水、沮水会合后也流入渭水,沣水同样注入渭水。荆山、岐山治理好了,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也都治理好了。原隰(xí)一带已治理到了猪野泽,三危山地区已经可以居住,三苗也大为顺服。这一州的土壤是黄色的土质。这里的田地属第一等,赋税属第六等。贡物是美玉、美石、彩色的玉。进贡的船只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出发,经过龙门山、壶口山,到达渭水和泾水的会合处。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从岍(qiān)山、岐山一直到荆山,越过黄河;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到太岳山;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到王屋山;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到碣石山,进入渤海;从西倾山、朱圉(yǔ)山、鸟鼠山一直到太华山;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到负尾山;从嶓冢山一直到荆山;从内方山一直到大别山;从汶山的南面一直到衡山,经过九江,到达敷浅原。
(禹)疏导了九条河流:疏导弱水,向西流到合黎山,下游的余波流到沙漠中。疏导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向南到达华阴,向东到达砥柱山,又向东到达盟津,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处,一直到大邳山,向北经过降水入河处,一直到大陆泽,又分成九条支流,共同流到逆河,最后注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又向东流成为苍浪水,经过三澨(shì)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入长江,向东与彭蠡泽的水会合,继续向东流成为北江,最后注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江水,向东分出支流沱水,又向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淮河会合,向东流成为中江,最后注入大海。疏导沇(yǎn)水,向东流成为济水,流入黄河,(黄河下游的济水)溢出成为荥泽,又向东流到陶丘的北面,又向东流到荷水,又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又向北流入大海。疏导淮水,从桐柏山开始,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向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到达泾水,向东流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又向东北流入黄河。
于是九州安定了,四方的土地都可以居住,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贡。六府的物资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可以征收赋税,但必须根据土地的肥瘠规定不同的等级,(所以)要谨慎地规定(赋税等级)。在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一百里内的要交纳连秆的禾;二百里内的要交纳禾穗;三百里内的要交纳去掉了秸芒的穗;四百里内的要交纳谷粒;五百里内的要交纳细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侯服:一百里内的为采地;二百里内的为男爵地;三百里内的为诸侯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绥服:三百里内的靠文化教育;二百里内的要振兴武力以显示保卫力量。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要服:三百里内的要和平相处;二百里内的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荒服:三百里内的可以保持粗略的礼节;二百里内的可以自由自在。
东方到达大海,西方到达沙漠,北方、南方(都到达了最远的地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海内外。于是舜帝赐给禹一块黑色的石头,来宣告治水成功于天下。天下从此太平。
皋陶制定刑法来治理民众。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起在舜帝面前交谈。皋陶陈述他的主张说:“遵循道德原则,谋划就会英明,辅臣就会和谐。”
禹说:“对,(但)怎样做呢?” 皋陶说:“啊!要谨慎自身的修养,思虑长远,使九族亲厚,众多贤明的人就会辅佐你,由近可以及远。” 禹拜谢(皋陶的)美言,说:“对。” 皋陶说:“啊!在于能了解人,在于能安定百姓。” 禹说:“唉!要是都像这样,(那么)即使是尧帝也会感到困难。能了解人就是明智,(这样)才能恰当用人;能安定百姓就是仁爱,(这样)民众就会怀念他。能做到明智和仁爱,还担心什么驩(huān)兜?还担心什么共工?还担心什么三苗?还担心什么奸佞的小人?” 皋陶说:“是这样,啊!(治理国家)也要有九种品德,也要说出具有九种品德的话。” 于是就说:“开始做事,宽宏而又坚定,温和而又严厉,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有操守,刚正而又实事求是,坚强而又符合道义,(如果)每天都能勉力实行这九种品德,并且每天都认真地做,(那么)从早到晚,(处理政事)就会很有成就。” 皋陶又说:“要让诸侯百官明确各自的职责,谨慎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如果有邪恶的行为就应给予惩罚,不要让坏人在朝廷上任职。” 禹说:“你的话可以实行。” 皋陶说:“我没有什么智慧,只是希望贡献这些浅见。”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好意见吧。” 禹拜谢说:“啊,我能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工作。” 皋陶抢着问禹说:“怎样才叫勤恳努力?” 禹说:“水患淹没了高山,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丘,百姓都被洪水所困。我在陆地上乘车,在水中乘船,在泥沼中乘木橇,在山路上穿带铁齿的鞋,走遍各地,开山伐木。我和益把新鲜的稻子分给民众吃。我又疏通九条河道,使洪水流入大海,深挖疏通大河。我和后稷把难以得到的粮食分给民众。粮食少的时候,就从粮食多的地方调剂给粮食少的地方,或者让民众迁移到有粮食的地方去居住。民众这才安定下来,天下才得以太平。” 皋陶说:“好,这些是很好的意见。”
禹说:“啊,舜帝!要谨慎地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定他们的职位。辅佐的大臣贤明,天下人都会响应您。要清除那些邪僻的言论,不要让这种言论混淆了您的视听。” 舜帝说:“啊,大臣们,大臣们!你们是我的左膀右臂。我想帮助天下的百姓,你们要辅佐我。我想观察古人的服饰制度,用日月星辰的图案制成衣服上的各种装饰,来表明尊卑等级,你们要明确这一点。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以此来考察治乱兴衰,你们要帮我辨别。我要摒弃那些谄媚的小人,使我的左右都是正直的人。” 禹说:“对。如果您不及时地这样做,善恶不分,就不会有成效。”
舜帝说:“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欢游玩嬉戏,在水中乘船游玩,在家里放纵无度,最终没有继承帝位。我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 禹说:“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四天后就出去治水,所以能成功地治理了水土。我帮助您制定了五种礼服,一直到五千里的地方,分为十二州,外薄四海,每州设立了长官,他们都有功绩。只有三苗不肯归服,您要加以谋划。” 舜帝说:“用我的德教去感化他们,这是你的功劳。”
皋陶于是敬重禹的品德,命令天下百姓都以禹为榜样。(如果)不听从,就用刑法惩治他们。舜帝的德政非常显著。
于是(天下)开始演奏音乐,祭祀祖先,君臣互相礼让,鸟兽也翩翩起舞,《箫韶》乐曲演奏了九遍,凤凰飞来,百兽也都跟着起舞,百官都非常和谐融洽。舜帝因此作歌说:“奉行天命,顺应时势,要多么谨慎啊!” 又唱道:“股肱大臣喜尽忠啊,元首才能起振兴啊,百官事业才能兴盛啊!” 皋陶叩头拜谢,接着又高声唱道:“记住啊,要努力办好各项事情,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责,恭敬地去做啊!” 又作歌说:“元首英明啊,股肱大臣贤良啊,各种事情都能成功啊!” 又唱道:“元首软弱啊,股肱大臣懈怠啊,万事都会荒废啊!” 舜帝拜谢说:“对啊,去吧,大家都要努力啊!” 于是天下人都推崇禹的德教和音乐,(把他)作为山川的神灵。
舜帝向上天推荐禹,让他作为继承人。十七年后舜帝逝世。服丧三年后,禹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躲到阳城。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而来朝拜禹。禹于是继承了天子之位,面南而坐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氏为姒(sì)氏。
禹即位后,举用皋陶并授给他处理政务的权力,打算把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皋陶却先去世了。禹把皋陶的后代分封在英、六等地,或许还有别的地方。此后又举用益,让他处理政务。
过了十年,禹到东方巡视,到达会稽后去世。把天下传给益。服丧三年后,益又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躲到箕山的南面。当时,天下的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启是我们君主禹的儿子。” 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
启登临帝位后,有扈(hù)氏不来归从,启便出兵征伐,在甘地大战一场。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启说:“喂!六军的将士们,我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背离天、地、人的正道,上天因此要灭绝他的生命。如今我奉行上天的惩罚,你们在左边的就要努力攻其左边,在右边的就要努力攻其右边,否则就是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就在祖庙中给予奖赏;不听从命令的,我就在社坛前惩罚你们,我要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你们。” 于是消灭了有扈氏,天下都来归服。
夏后帝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在位时,沉迷游乐,不理政事,被后羿趁机夺取了政权,流亡在外,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逝世后,他的弟弟中康即位,这就是中康帝。中康在位时,掌管天文历法的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天时都弄乱了。胤(yìn)奉命去征伐他们,作了《胤征》。
中康逝世后,他的儿子相即位。相逝世后,他的儿子少康即位。少康逝世后,他的儿子杼(zhù)即位。杼逝世后,他的儿子槐即位。槐逝世后,他的儿子芒即位。芒逝世后,他的儿子泄即位。泄逝世后,他的儿子不降即位。不降逝世后,他的儿子扃(jiōng)即位。扃逝世后,他的儿子廑(jǐn)即位。廑逝世后,立了不降的儿子孔甲,这就是帝孔甲。
孔甲在位时,喜好鬼神之事,行事乖僻。夏朝的德运从此衰微,诸侯中有很多都背叛了夏朝。天降两条龙,一雌一雄,孔甲没办法饲养它们,也找不到会养龙的人。陶唐氏已经衰败,他的后代有个叫刘累的,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驯养龙的技术,就去侍奉孔甲。孔甲赐给他姓御龙氏,让他来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就把它做成肉酱献给孔甲。过了些日子,孔甲又派人去找刘累要龙,刘累害怕,就迁到鲁县去了。
孔甲逝世后,他的儿子皋即位。皋逝世后,他的儿子发即位。发逝世后,他的儿子履癸(guǐ)即位,这就是夏桀。
夏桀在位时,十分残暴,荒淫无道,滥用酷刑,百姓都不堪忍受他的暴政,纷纷诅咒他。商汤看到夏朝的混乱和桀的无道,就起兵征伐夏桀。夏桀逃到鸣条,最终被商汤打败,夏朝灭亡。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商汤封了夏朝的后代,到周朝时,把他们封在杞国。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国名作为姓氏,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在研究夏朝的历史时,学者们大多传习《夏小正》,其中记载了夏朝的时令节气等内容。从虞舜、夏朝的时候开始,进贡纳赋的规定就已经完备了。有人说禹在江南会合诸侯,计算他们的功绩,(大会结束后)就去世了,因而就把当地叫做会稽。会稽,就是会计(考核功绩)的意思 。
典故金句及含义过门不入:原文体现为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意思是大禹为了治水,在外奔波十三年,多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有进去。形容人公而忘私,全身心投入工作。股肱之臣:文中舜帝所言 “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 体现相关含义。股肱原指大腿和胳膊,用以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后泛指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历史回响政治制度方面:文中记载了从舜传位给禹,禹又传位给启,开启了 “家天下” 的世袭制王朝模式。这种制度影响深远,此后数千年中国古代王朝大多遵循世袭传承的基本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础框架,深刻影响了政权交替和权力传承的方式。文化传承方面:大禹治水的事迹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抗争自然灾害精神的象征,融入到民族文化基因中。后世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同时,《史记》对夏朝历史的记载,为后世研究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经济发展方面:大禹治水过程中对天下土地的治理、对各州物产的梳理以及贡赋制度的制定等,为后世国家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合理规划水利、了解不同地区物产并进行物资调配和贡赋征收,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这种理念在历代王朝的经济建设中都有所体现。黄金法则敬业奉献:大禹为治水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值得学习。在现代生活中,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了目标坚持不懈、无私付出,才能取得卓越成就。任人唯贤:舜帝举用禹治水,以及禹对皋陶、益等贤能之人的任用,体现了任人唯贤的思想。在团队管理、社会发展中,选拔和任用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能推动事业进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视品德修养:皋陶强调的九种品德,如宽宏坚定、温和严厉等,以及舜帝、禹对品德的重视,说明良好的品德修养是立身处世和治理国家的根本。个人注重品德塑造,能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领导者具备高尚品德,能凝聚人心,实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