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8年,是秦始皇嬴政一生中最为愤怒的一年。
这一年,有人向他告发:伺候太后的嫪毐是假宦官,常和太后私通,两人还偷偷生了两个儿子,藏在宫中。
嬴政顿觉五雷轰顶。

这是嬴政成为秦王的第九个年头,九年前,他的父亲秦庄襄王抛下他和母亲驾鹤西去,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
为了坐稳秦王之位,不像其他少年君主一样沦为权臣手中的傀儡,嬴政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尊权倾天下的吕不韦为相国,唤其“仲父”,委托他帮自己管理秦国朝政。
他刻苦地学习治国理政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一步步拥有了做君主的实力和底气。
这一过程当然是不容易的,且不说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摆平秦国内部此起彼伏的权力争斗就已经要付出巨大心力,单单吕不韦的配合程度也是决定他能否笑到最后的关键要素。
多年以来,嬴政战战兢兢,不敢出半点纰漏,好不容易熬到自己长大亲政,却听到一个噩梦般的消息——他的亲妈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给他找了“后爸”。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我的老妈,您儿子我为了咱们娘俩的未来殚精竭虑,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可您都在干些什么呢?
嬴政当场下令,彻查嫪毐一案。
嫪毐当然不甘束手就擒,他假借嬴政与太后的玉玺,调动军队,准备攻打住在蕲年宫的嬴政。嬴政得到情报后,迅速调集军队,与嫪毐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大战结束后,嫪毐战败逃亡,嬴政下令:“谁捉到嫪毐,赏100万;谁杀了嫪毐,赏50万。”
民众一听说嫪毐如此值钱,纷纷踊跃参与其中,没用多长时间,嫪毐和他的手下便悉数归案。
为了以儆效尤,嬴政对嫪毐及其团伙处以车裂、枭首、夷三族等极刑,还杀掉了嫪毐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把太后流放到了雍地监视居住。

嬴政处理嫪毐,朝臣们并无异议。但对于太后赵姬,很多人都认为嬴政的做法过于苛刻,有违孝道。
于是,看不过眼的臣子纷纷面见嬴政,为赵姬说情。嬴政还在气头上,他对说情的人怒吼:“谁再敢为太后之事说半句违心之语,立斩不赦,还要砍断四肢!”
结果,很短时间内,便有27名说情人被残忍处死,一时间秦国上下血雨腥风,臣子们噤若寒蝉。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仍然选择挺身而出,他就是来自齐国的士子茅焦。
嬴政看到茅焦居然还敢为太后求情,冷冷问道:“你没看见孤门口的27具死尸吗?”
茅焦淡定回答:“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宿,现在只有二十七位上去了,那我就来做第二十八人吧。”
嬴政大怒:“既然你不想活了,那孤一定成全你!”
茅焦毫不畏惧,继续说道:“在臣看来,陛下车裂假父(嫪毐)是为不仁;扑杀兄弟,是为不义;软禁母亲,是为不孝;诛杀忠臣则是夏桀、商纣一般的行为。陛下如此行事,天下之人又怎么会愿意归附秦国呢?臣真为秦国的发展担忧。”
说完,茅焦走下大殿,把衣服解开,趴在地上等待受刑。
茅焦的举动让嬴政大受震撼,沉思片刻后,他走下大殿,拉起茅焦的手说:“先生请起。”
随后,他拜茅焦为上卿,让其和自己一起,赴雍地接回了母亲赵姬,母子二人重归于好。
赵姬听说是茅焦的劝说才让嬴政改变了主意后,也感动不已,直呼:“都是茅先生的功劳!”
至此,一桩惊天动地的宫廷风波,终于尘埃落定。

有人对这个结局很不理解,说茅焦也没说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话语啊,怎么就能说服暴怒中的嬴政呢?
其实茅焦之所以能说动嬴政,就是因为他触动到了嬴政心中最大的期盼:统一天下。
嫪毐也好,赵姬也罢,在嬴政的心里都不值一提,他根本就不是为了亲情而改变主意的人。
但流放母亲赵姬最大的隐患是:他成为了不孝不仁的反面典型,声誉和形象被严重损坏,日后在选才用人方面必将陷入被动境地。
而没有人才的辅佐和民众的支持,秦国又怎么可能突破六国防线,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呢?
也因此,嬴政才会放下面子,赢回母亲,重新树立自己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所以茅焦的成功,在于他对秦王内心需求的准确判断。
你怎么看待这一事件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