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天花板?《金瓶梅》中的死亡密码,70多件命案背后的黑暗江湖

朋晟评文化 2025-02-26 20:16:50

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金瓶梅》中,不仅仅只有情爱描写,而且还有很多赤裸裸的人性。比如,仅就“命案”这事来说,就有说不完的话题,《金瓶梅》中的绝大多数人物属于非正常死亡。

有专门研究《金瓶梅》的学者,对书中发生的“命案”进行了统计,发现一百回的正文中,直接描写命案的章节就有三十多回,涉及大小命案七十多件。

一、《金瓶梅》中的命案类型

学者孙述宇所说:“写死亡是《金瓶梅》的特色。一般人道听途说,以为这本书的特色是床笫间事,不知床笫是晚明文学的家常,死亡才是金瓶作者独特关心的事。”一语中的,把小说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进行了概括。

《金瓶梅》这些命案不仅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也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直面死亡问题的先河。参考学者的研究,命案主要分为三类:

1.1 因欲、气、财等物而丧命

这类命案多由人物自身的性格弱点或行为失控导致,主要集中在纵欲、情绪失控和贪财三个方面。

纵欲丧命。西门庆作为核心角色,因频繁服药纵欲而亡;潘金莲、李瓶儿等都是间接或直接因此。此外,一些次要人物如张大户、阮三等也因纵欲丧命。这类死亡揭示了欲望失控的毁灭性后果。

因气丧命。书中许多角色因情绪激愤或长期压抑而亡。例如,花子虚因家族背叛和财产纠纷被活活气死;宋惠莲因羞愤两次自缢;西门大姐因家庭矛盾悬梁自尽。

因财害命。贪婪引发的命案同样触目惊心。苗员外被仆人苗青伙同他人谋财害命;王婆因贪图钱财撮合潘金莲与西门庆,最终被武松斩杀。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可见一斑。

1.2 因自身行为而丧命

这类命案源于人物主动选择或言行不当。例如,陈经济因告发张胜被报复杀害;张胜、刘二因杀人被处决。这些情节展示了“祸从口出”和冲动行事的恶果。

1.3 因意外或暴力而丧身

这类多由外部暴力或意外导致。例如,武大郎被毒;官哥儿被潘金莲训练的猫吓;周统制在战场上中箭身亡。现实残酷如此。

二、《金瓶梅》着重写命案的作用

写这些形形色色的命案,我觉得作用无非有二,一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揭露社会现实与黑暗。

首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开篇的武大郎之死拉开故事序幕,引出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纠葛;李瓶儿之死标志着西门家族由盛转衰;西门庆死后,家族迅速分崩离析……还有如卜志道、花子虚之死,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形成网状叙事结构。

在故事的推动中,人物的性格也栩栩如生起来,突破了传统小说“非善即恶”的扁平化描写。例如,西门庆的风流,李瓶儿的痴情,潘金莲的狠毒与痴心,等等。

其次,通过命案结局传递作者的道德评判。例如,苗员外被杀案中,西门庆贿赂官员、颠倒黑白,暴露了司法体系的腐败,而曾孝序等清官的抗争失败,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黑暗。

当然,其中也不乏作者的美好幻想,如西门庆、潘金莲等纵欲者均不得善终;吴月娘、孟玉楼因克己守礼得以善终。书中还多次通过占卜、托生等情节强调“善恶有报”等等,这些思想,现在看来,有幻想的成分,但不能就说,作者一味地封建迷信,他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无法超脱这些的。

三、这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大事件

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有诸多的开创意义,相比另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我们可以看到:

3.1 作者聚焦市井与女性

《金瓶梅》首次将主体从英雄豪杰转向普通百姓,小贩、仆妇、歌女等,均是描写的对象,这种视角让小说更贴近真实社会。而且书中女性不再是“红颜祸水”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角色。她们的死亡(如李瓶儿病逝、潘金莲惨死)成为推动故事的核心,影响了后来《红楼梦》对女性悲剧的刻画。

3.2 真实与残酷并存,令人不寒而栗

《金瓶梅》对死亡的描写毫无美化,例如西门庆“声如牛吼”的挣扎、潘金莲被杀的血腥场面。这种赤裸裸,颠覆了传统文学对死亡的浪漫化处理。而且书中用大量俚语描述死亡,如“街死街埋”“胡子老儿吹灯”等,也增强了市井生活的真实感。

3.3 影响后世文学

《金瓶梅》对死亡的直面描写启发了《红楼梦》。例如,李瓶儿之死与秦可卿之死均有详细铺垫,但前者侧重民俗细节,后者侧重人物刻画,形成不同审美风格。

由此可见,《金瓶梅》通过七十多起命案,生动展现了晚明社会的腐败与人性的复杂。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以市井生活为核心的世情小说,更以对死亡的深刻描写,在文学史上树立了里程碑。

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既是对欲望社会的控诉,也是对读者的警醒。善与恶的对比,至今仍发人深省。

0 阅读:6

朋晟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