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是人们认识世界非常关键的一道门户。当我们睁开双眼,看到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世界。不免深有感慨,大自然是何等的奇妙?

纵观中西方眼睛的对比:中国人眼球相对较小,眼球上方的眉骨没有西方人凸出,眼眶结构较为平坦;西方人的眼球相对较大,眉骨凸出,眼眶较为深陷。当然这仅仅是相对而言,中国人也有大眼睛,眉骨凸出,眼眶凹陷的眼型。但比例相对较少。所以古人试图发现其中的奥秘。

比如,古人就总结出了一句俗语“眼往坑里坐,不是饶人货”,你可知道这句俗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眼往坑里坐,不是饶人货。

初读这句俗语,直接给我笑岔气了。眼睛是怎么坐到坑里的?难道说的是如同坐井观天一样的道理?还是另有其他含义?

要想弄明白这句俗语,首先我们要知道“眼睛是怎么坐到坑里”的?眼睛长在人脸上,它是无法行走,更不会坐。所以,它是不会主动“坐到坑里”的,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眉骨凸出,眼眶深陷的眼睛,就如同“坐在坑里”。这是古人运用了比较搞笑的手法。

故此,这句俗语就好理解的多了,意思就是:眉骨凸出,眼眶深陷,眼睛深邃的人,眼睛如同“坐在坑里”,这样的人不会宽容人,不会让人。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古人的认知有没有道理?

首先,受古代社会认知局限性的限制,中国人绝大多数人的眼睛,都遗传自蒙古人种。而一旦出现眼窝深邃的人,古人会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深邃的眼睛比较稀奇。于是就想探寻拥有这样的眼睛的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力。

眼窝深邃的人,从视觉感受上,给人以神秘感,他们的眼睛就如同深渊一般,深不可测。就仿佛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一般。
所以,古人认为:眼窝深邃的人,他们思维敏捷,洞察能力强,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判断力。

眼窝深邃的人,给人以捉摸不透的感觉,古人认为,这样的人待人处事宽厚不足,为人精明,善于算计,凡事容易斤斤计较,挑剔心比较重,城府深。给人以难以接近的感觉。所以,古人才有了“不是饶人货”的说法。

其实吧,眼窝深邃的人出现的初期古人有这样的想法,也不算奇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眼窝深邃的人,仅仅是遗传基因的不同,生存环境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等原因造就的。
眼窝深邃的人,只是人种的不同而已,在智商,情商,城府深浅等方面,和古蒙古族人种基本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区别。

再有,随着随着年龄的增长,除去脂肪减少之外,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也会形成眼窝深邃的感觉。人还是那个人,仅仅是年龄增长了,知识阅历丰富了,变得成熟稳重了,其他性格方面并不会发生改变。

让人笑岔气的俗语“眼往坑里坐,不是饶人货”,仅仅是眼窝深邃的人出现的初期,古人对他们认知不足。深邃的眼眸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于是就总结出来或这或那的言论。其实是古人多虑了。现代社会,中国与全世界的人,交流的多了,也就发现,他们仅仅是和我们人种不同,基因不同而已,至于聪明,精明之类的说法并不存在,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智商,情商,城府深浅基本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