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Nature发长文关注中国本土期刊爆发式增长,前所未有!

韵韵投必得 2024-06-15 08:17:07

导语: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科学知识生产国。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仍然发表在西方国家主办的期刊上,而非中国本土期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我们投必得海外自媒体推广团队将采取行动。

凭借我们专业的运营团队和先进的营销策略,我们将开展多渠道的推广计划,旨在扩大中国本土期刊的国际知名度。这不仅将减少对国际出版商的依赖,还将促进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的深化。我们致力于帮助中国学术界在全球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为全球研究社区贡献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全球科学知识产出的领军者。根据Digital Science的数据库统计,到了2023年,中国的研究者们贡献了约83万篇学术论文,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球540万篇发表文章的显著比重,达到了15%。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科研实力的迅猛增长,也体现了其在全球科学共同体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2022年,根据Nature指数,中国产出的自然科学论文首次超越美国,位列自然科学论文发表排行第一名。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发表在西方国家主办的期刊上,而不是发表在中国本土的期刊。据统计,从2012年到2021年,排名前20的国际出版商发表了涉及中国作者的所有研究文章的83%。

2022年,中国产出的自然科学论文首次超越美国,位列自然科学论文发表排行第一名

伦敦的一名咨询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2023年中国学术出版报告的共同作者的Nicko Goncharoff说:“中国的期刊现在影响力还不够高,所以中国的科研人员倾向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中国正在采取一些措施试图改变这种趋势,同时增加国内学术出刊的影响力。这些改变,虽然比较慢,但正在改变中国的学术出版格局,而且也会影响国际科研合作以及沟通。

这么做的一部分动机来自于经济因素。中国政府每年用在学术版面上的费用超过10亿美金。而且,随着金色开放获取(gold open access)的兴起,也即作者为了发表文章而支付版面费用(APC)的出版模式,中国作者支付的APC在迅速增加,从2017年到2020年,每年增长的幅度平均在25%。Goncharoff说:“中国正在寻求一种方式,减少APC外流到国际出版社。”

一位来自香港大学的科研人员Yang Lili说,中国也在试图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科研环境,鼓励科研更好的服务于本国的需求。她还指出:“为了达到国际期刊的要求,我们的科研可能并没有直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和需求。所以,中国政府和科研单位希望中国本土的科研期刊更好地帮助科研人员服务于本土的科研群体和国内需求。”

除此之外,中国也希望积极参与建设全球学术发表生态系统,而不是总是遵循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

期刊发展计划

重组中国碎片化的出版产业是一个艰难的任务,Goncharoff说。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有4963个期刊,隶属于4261家出版社,96%的出版社只有一本期刊。其中,只有375本英文期刊,184本以中英双语出版。在所有的期刊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期刊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大多数旨在推动中国国内出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的一个获得长期资助和支持的项目是“中国期刊卓越计划(CJEAP,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2019年开始实施的,为期5年,目的是培养400家由中国科研单位主办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2019年,“卓越计划”遴选了285本期刊,共支持了2050万元(RMB)。2020年7月和2021年9月,又分别支持了30本期刊。2022年9月,有50本期刊入选“卓越计划”。这个项目也有一部分资金用来支持电子出版平台的开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

期刊被遴选为“卓越计划”支持并非易事,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Shu Fei评价:“想拿到此计划,需要有一个有野心的发展计划,并且需要在三年内被美国科睿唯安的Web of Science(WOS)收录”。如果该期刊不是由在中国一流大学或者是中国科学院这样的一流科研单位主办,被WOS收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Shu Fei本人于2021所参与创办的一本期刊至今还未入选“卓越计划”。

被WOS收录对中国期刊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Shu Fei说:“如果没有被收录,对中国科研人员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但目前WOS数据库中只有2-3%的期刊来自中国,所以增加中国期刊在WOS的占比是中国政府的一个主要目标。”

迄今,“卓越计划”也在增加对更多期刊的支持,致力于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目标被暂时搁置。Goncharoff说:“一旦提上日程,早晚会达到目标的”。

和国际出版社合作,是“卓越计划”支持的期刊实现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通过此方式期刊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的英文期刊在和国际出版社合作时可以补足需要的技术和经验。Goncharoff说:“中国的科研单位和高校作为合作的一方,拥有版权和对编委会的直接交流,而期刊的海外推广则交由国际出版商来操作”。其中,Springer Nature和Elsevier出版了200多本中国创办的期刊。

“卓越计划”并不是用来发展中国出版系统的唯一途径,Goncharoff说,政府也会影响科研人员发表文章的渠道。比如,五年前,中国就改革了科研评价体系和学术晋升模式,从以前按照文章数量奖励科学家改为按照文章质量来奖励。根据Goncharoff的报告,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凭代表作参与评比,而且,1/3的代表作要发表在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期刊上,其余的可以发表在顶级的国际期刊或主要的国际会议上。Yang还指出,政府在鼓励更多中国出版物。

很多中国科研单位,研究所和大学会制定一个优选期刊列表和需要回避的预警期刊列表,这也直接反映了政府和科研单位的意愿,所以,也显著影响了科学家发文章时对期刊的选择以及图书馆对期刊资源的订阅。

Yang还说,这些列表十分重要。在评价科研人员的绩效时,大学通常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有多少文章需要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所以为了满足这个要求,科研人员需要对照优选期刊名单来选择所要投稿的期刊。

其中一个很典型的期刊列表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的早期预警期刊名单,这个名单列出了一些管理混乱,学术声誉差,只考虑商业利益的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在稿件投稿时审慎选择期刊。这个预警名单从2020年开始发布,主要基于以下因素来评估,包括自引率,撤稿率,APC费用,2024年又增加了操纵引用这个指标。第一期的预警期刊名单有65本,但2024年只有24本。

Yang还指出中国的大学对早期预警名单格外重视,发表在此类期刊上的文章不被纳入成绩用来评价和晋升,甚至还可能会伤害作者的学术声誉。这个名单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包括投稿数量的下降,有的预警期刊在短短6个月内来自中国作者的投稿量下降了70%之多,来自中国作者的撤稿请求也有增加的趋势,有些研究学者请求卸任这些预警期刊的编委等。

开放获取的问题

中国在出版领域似乎对开放获取态度不是很积极。尽管中国每年生产数十万篇开放获取文章,且总量快速增长,但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开放获取文章占其总研究产出的比例仍然较低。根据Dimensions数据库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文章中只有不到一半是开放获取,而非中国的文章则有65%是开放获取的。在中国,仅有约178种英文开放获取期刊,占《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注册总数的0.9%(这不包括中外联合出版的期刊)。

中国作者的文章开放获取占比

非中国作者文章开放获取占比

尽管中国政府和许多领先科研机构官方支持开放获取,但他们对其仍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对金色开放获取模式。Goncharoff表示,中国对金色开放获取相当抵触,认为这是一种西方强加的商业模式。如果大多数出版转向金色开放获取,中国在文章处理费(APC)上的支出可能会增加三到四倍,即使订阅成本会有所下降。

为了控制不断上升的成本,中国进行了大量关于什么是“合理”APC的讨论。目前,中国研究人员可以获得资金支付APC,但若费用超过2800美元,需经学术委员会审核。一些大学已开始拒绝支付超过2000美元的APC,并建议合理的APC大约是1200美元左右。

中国大学讨论签订转型协议,旨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逐步将出版商从订阅模式转向开放获取模式。Goncharoff表示,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国际出版商的利润,因为许多中国机构已经能够与出版商协商,将订阅费用大打折扣。

鉴于对开放获取的谨慎态度,Goncharoff和Yang都不认为中国会在短期内出台相关的国家政策。但Goncharoff表示,中国在全球出版趋势上保持务实态度。“卓越计划”支持的每个期刊都提供开放获取选项,有些是金色开放获取,但更多是由出版商或赞助机构覆盖费用的钻石开放获取(diamond open access)。

牛津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员Simon Marginson表示,中国提升国内期刊的努力将如何影响国际科学合作尚不明确,这可能会根据中国机构类型而有所不同。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密切联系的大型大学可能会继续在主要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而联系较少的小型机构可能会减少对国际出版物的关注。“建立国内期刊的目标不仅是捕捉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吸引全球作者群体,构建一个世界级的期刊组合,供全球研究社区使用。”Goncharoff说。

Yang表示,中国在教育研究领域一些最强的中文期刊正在建立英文版本,并邀请全球学者加入编辑委员会。“这些期刊不仅是为中国作者而建立,而是希望服务于国际上的所有科研工作者。”

Goncharoff认为,许多西方科学家可能对在中国期刊上发表文章持犹豫态度,担心政治干预以及本国政策限制对与中国合作的某些限制。但Marginson表示,随着中国在全球层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新兴经济体中,来自这些国家的科学家可能更愿意在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首选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特别是当中国伙伴提供主要资金支持时。

尽管中国国内出版业的变革需要时间,但这是研究人员和出版商都不能也不应该忽视的事情。Marginson说:“中国的出版业就像一艘大船,转向需要很长时间,但一旦转向,就会彻底重新定向。”他补充说,“如果中国决定增加其学术出版能力,那么就一定会实现”。

本文素材来源Nature官网,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本文翻译仅供参考,不代表译者本人观点,如有疑问,请参阅原文。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596-2

我们有很多高分案例发表在世界一流的高影响力期刊上,包括影响因子高达46.9的Nature Biotechnology,以及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这些文章得以发表最重要的是基于世界领先的科研项目,再加上投必得各领域专家的协助:有的是语言润色,从论文写作的遣词造句、文章结构到文章内容的科学逻辑全方位的优化;有的是全程服务,包括语言润色、选刊、协助回复审稿意见、封面图制作等全方位的协助。在原作者以及投必得的共同努力下,使文章得以更顺利的发表。

投必得,您身边的学术顾问

八大服务类型,助力您的科研之路

-广告-

0 阅读:0

韵韵投必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