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的五个误区、三大原则,避开坑才能更好地领悟精髓

朋晟评文化 2023-08-03 16:05:25

《孙子兵法》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它是我国最为杰出的兵学著作,被人们尊称为“百世兵家之师”、“武经冠冕”等等,历代名将,不读《孙子兵法》的不多,很多兵书思想,也出自这部兵书,近来更是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映,再次“火”了一把,很多人,也将其买来作为“枕边书”,孜孜不倦的读了起来。

但是,受到很多不良风气或瞎编乱造的文章影响,很多人读《孙子兵法》时存在极大的误区,这是非常有害的,今天,我就借历史学博士、著名学者、研读《孙子兵法》的专家黄朴民教授的观点,来为大家理清阅读《孙子兵法》的五个误区、三大原则,希望在避开这些“坑”之后,能够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这部兵书的精髓和魅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一、五个误区

《孙子兵法》只有短短地六千多字,但却因为这部书历久弥新、思想深邃,所以千年来一直经久不衰,这也导致了人们对这本书思想的理解偏差,尤其是别有用心的过度解读和诠释,大有弊端,主要有五种表现。

第一,歪曲原意,信口开河地对原文贬低或拔高。

孙子的原文,需要结合语境去看,他的论点,也需要理解充分,但是有些人,却故意将他的某些观点进行无谓的拔高或者贬低,甚至随意发挥,吹得天花乱坠,让人痛心。

比如,孙子曾讲过一个观点,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便有人抓住这一点,认为孙子是“不战主义”、“和平主义”、“反战卫士”等等,认为《孙子兵法》实际上不是在教人打仗,而是在教人和平云云。

这实在是歪曲原意的解读。倘若孙子真的是不战主义者,真的是在教人和平,那么为何要写一部兵书?又为何处处教人如何战胜敌人呢?孙子只是“慎战”、“重战”,绝非不战,正如他开篇第一句,便已经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慎而又慎。

其实,“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罢了,细数古往今来的无数战争中,有多少是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呢?哪一场战争不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无数人流血牺牲才胜利的?

第二,理解偏颇,断章取义地解读某句某词。

这主要表现在对《孙子兵法》体系的不连贯,只看到一点,不看到全面,只讲局部,不讲整体。

例如,孙子只说了一句“兵者,诡道也”,便认为双方交战,只要够“诡”就一定能胜利,甚至将兵不厌诈封为圣经,动不动便是“诈”。

再比如,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并列,认为两者没有区别,都是教人奸诈阴险的。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两者完全是两码事,是两种兵学价值的体现,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孙子兵法》是全面的、逻辑的、辩证的,极具哲学思想,而《三十六计》则只是以“骗”为主的阴损招数,完全不能对等。

第三,生搬硬套,将不相干的学科硬生生套进来。

借鉴和引用《孙子兵法》的文章或作品非常多,但是有些人却非得生搬硬套,借“孙子”的酒,卖自己的药。

这集中表现在,一些人将其生搬硬带进经济管理领域,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畅销书,教人什么孙子兵法经济学、孙子兵法教你管理之类,光看名字,就知道其内容的单薄无聊。

第四,神话夸大,自吹自擂还沾沾自喜。

有些人,觉得《孙子兵法》博大精深,便心生喜爱,似乎成了中国一个伟大的“名片”,总想到处炫耀,甚至拿到国际上“现身说法”。

于是乎,有些人便编造了一些“生动之极”的故事,比如拿破仑读了《孙子兵法》,心生感慨,惊叹不已,将其用在带兵打仗上,得以战无不胜,老布什打海湾的时候,床头上只有两本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等等,这些自然都是无中生有,自欺欺人了。

其实,这是典型的不自信表现,非得去神话、夸大它,这看似是在抬高《孙子兵法》,实则是贻笑大方,闹了笑话,让人更加看不起。

第五,胡乱炒作,打着讲《孙子兵法》的旗号骗人钱财。

战争本就是敌我双方的你死我活,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是非常危险的行动。但是,有些人却为了卖课赚钱,故意挑起两拨人的矛盾,比如男女之间的对立、地区之间的对立,借以炒作骗钱,令人不齿。

以上五点,是阅读《孙子兵法》时最常见的误区,倘若你一条没中,那么恭喜你是一位合格的读者。倘若再辅以下面的三大原则,就更会如鱼得水了。

二、三大原则

第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孙子兵法》是一本体系逻辑非常完善的书籍,虽然只有短短地六千余字、十三篇的内容,但是,其思想的完整、有机,是非常密切的,前后十三篇,逻辑严谨、层层递进,浑然一体,从战前的准备工作、战略的计划制定、战役的组织次序、战术的实现手段,再至后勤、保障、地形等等,都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描写。

所以,不断章取义,有机地、完整地去领会这本书,是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

第二,要坚持灵活性原则。

打仗不能死板,要学会根据战场形势及时作出调整,这是众所周知的,阅读《孙子兵法》这本书也是如此,必须要做到不死读书,不能纸上谈兵,否则很容易成为赵括,理解不到位,也无法应用到实践中。

死读兵书的典型例子,便是三国中的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却在带兵打仗的实践中,彻底栽了跟头,即便将文章烂熟于心,也毫无用处。

第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孙子兵法》已经过去两千五百多年,书中的很多战争原则,已经不再适用今天,但是其哲学的价值,却至今熠熠生辉,这也是这部兵书,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在阅读时,一定要学习其方法论,其哲学思想,这样才能让这部书的价值变得更大。

以上这五大误区、三大原则,此处只是简要一说,具体如何操作,要怎么彻底避开误区?有没有更细的内容呢?有的。

黄朴民教授的《孙子兵法译注》《孙子兵法十八讲》这部书(两本)中,便进行了详细而又透彻的分析,实在是阅读《孙子兵法》这部经典极佳的辅助书,更贴心的是,还给大家配备了思维导图和精美图片,让我们阅读起来,领悟更多。我读完之后,深感拜服,所以介绍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当然,我也愿意继续分享这部书的相关内容,将“十八讲”的笔记,写成若干文章,以供大家批评指正!但无奈水平有限,不如原书精彩之万一。

1 阅读:94

朋晟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