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读书汇报:读毛选、读文学,以及一首非常值得背诵的宋词

朋晟评文化 2023-08-08 16:08:06

本周只在周三(2号)时跑步一次,5公里用时32分钟,上次膝盖摔伤后,月余没跑步,体力大不如前了。跑完身体略感不适,到了周六早晨,一测抗原,竟然阳了。周末只好在家休息了。

本周读书情况如下:

1.读《毛选》文章若干篇(727-794页),为第二卷末尾几篇至第三卷开始。

第三卷第一篇文章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我以为甚是重要,毛主席指示说:

“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

我以为这话太对了,现在有多少个一问三不知、尸餐素位的“领导”呢?他们应该多读读毛选才是。毛主席又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原则也教给我们了: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找真正懂得情况的同志调查研究,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放下臭架子,这样才能了解到真情况,做好工作。

配图均来自网络

2.读完了邓力群先生的《学习<论持久战>哲学笔记》。

这是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间隙时间读的书,是邓力群先生对《论持久战》中哲学思想的总结,其中大量引述了马列主义中辩证法的思想和原文,对领会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大作,有很大的帮助。

从哲学角度来看军事思想著作的,值得研究,读完很有获益。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是值得多次阅读的经典之作,即便放之于毛选中,依然是绝佳的上上文章,但加上这次,仅读过两遍而已,领会不多,需要再下功夫。

3.读王树增先生的系列巨作之《解放战争》(微信阅读电子书1324-1436页),大致读了三节,为钟山风雨起苍黄、榴花原是血染红、最后的故园,主要内容为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太原城的围困、攻占上海的经过,蒋撤离溪口老家等军事历史事件。

4.读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第26章“杜甫”,并笔记大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杜甫其人其诗,以及大历时代的重要诗人们,简要汇总如下,

渔阳鞞鼓,惊醒了大唐四十年的繁华迷梦,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元气消耗殆尽,杜甫身在兵连祸结、天下鼎沸的时期,其所受之艰辛,所见之苦难,全都被其写入诗中,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是唐初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杜甫于诗为集大成者,最长于律诗,七言律最佳,五言律至七言歌行或排律,无所不精,短诗方面,也隽秀精妙。

杜甫之后,有大历诗人们。其中,最为著名者包括:韦应物、刘长卿、顾况、释皎然、李嘉祐等人,更有大历十才子。

5.熟读并背诵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一词,亡国之身的蒋捷,以少年、壮年、如今三个时段的雨为载体,写出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人世的兴衰荣辱,令人感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何其苍凉沉闷,其心境之凄凉,不言而喻,摘录词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

本文系上周(7.31-8.6)本人读书情况的简单汇总。

余自上班之后,渐觉每日俗事缠身,读书一道,每每废止。这个世界似乎日渐嘈杂混乱,网上各种声音、观点难以分辨,深感自己倘若不多读点书,会渐渐成为行尸走肉,所以开始立志,今后无论多忙,每周都要读点东西,不论多少,终是开卷有益。

将自己周内读的一些书,每周汇成一文,如流水账一般记录下来,也是作为激励自己坚持读书的一种方式,同时亦希望同道中人,互相监督,每周都能写这样的小文,活到老、读到老。

有此宏愿,深知做到很难,姑且一试,此为第一文也。

然兴之所至,随笔而写,请勿太过挑剔。若转载之类,请注明出处,以示尊重作者。

1 阅读:22

朋晟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