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也模仿过《红楼梦》吗?从经典片段“韦小宝写字”说起

朋晟评文化 2023-02-18 23:37:15

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就,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不用多说,但是即便“天才”如金庸,也模仿过别人的东西吗?

答案是肯定的。

金庸虽然是当之无愧的武侠小说大师,但是,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模仿的痕迹,尤其是早期的《书剑恩仇录》,连金庸自己都承认,模仿了《水浒传》中的很多写法。

金庸

金庸熟知中华文化,四大名著更是滚瓜烂熟,由于《水浒传》非常类似于“武侠小说”,所以刚写武侠的金庸,模仿一下,无可厚非,其中例子很多,不再细说。

而在《鹿鼎记》中,有一段描写,却十足十是模仿《红楼梦》的,这一段就比较有意思了,不妨给大家多说几句。

《鹿鼎记》本身便是一部非常特别的“武侠小说”,主人公韦小宝,没有出神入化的功夫,也没有行侠仗义的心性,全凭一张嘴和灵活的头脑,在太监群、官场圈、帮会堂主、和尚、甚至七个美女的共同老公中,游刃有余,让人在捧腹的同时,也体会到很多深刻的东西(改日详说)。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形象

读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韦小宝本人,是非常不擅“书法”的,韦小宝三个字,他只能写出个“小”字,而且这三个字倘若不连在一起,他都不认识!

但是,《鹿鼎记》中偏偏有一段韦小宝写字的场景,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这一段写得非常有意思,在第四十二回“九重城阙微茫外,一气风云吐纳间”中有一段,说韦小宝主动写字: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形象

【……这时间来到案前坐下,喝一声:“磨墨!”早有亲随上来侍候。

伯爵大人从不执笔写字,那亲随心中纳罕,脸上钦佩,当下抖擞精神,在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中加上清水,取过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再从笔筒中取出一枝赵孟頫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铺开了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点起了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挥毫。这架子摆将出来,有分教:钟王欧褚颜柳赵,皆惭难比韦小宝。】

金庸这一段极具喜剧效果的“奢华”描写,全是借助长句的排比与典故的堆砌来表现,这些句子应用下来,却起到了十分有用的效果,我相信,看伯爵大人写字这一段,真是能笑出声来。

而最最搞笑的,还是结果:

【韦小宝掌成虎爪之形,指运擒拿之力,一把抓起笔杆,饱饱地蘸上了墨,忽地啪的一声轻响,一大滴墨汁从笔尖上掉将下来,落在纸上,登时将一张金花玉版笺玷污了。

……忽听伯爵大人言道:“我这个‘小’字,写得好不好?”那亲随吓了一跳,这才知伯爵大人写了个“小”字,忙连声赞好,说道:“大人的书法,笔顺自右至左,别创一格,天纵奇才。”】(我只佩服这个亲随,这马屁拍的,简直天纵奇才)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和康熙皇帝

韦小宝写字这一段,我曾经读的时候便觉得非常熟悉,后来偶然翻阅《红楼梦》时,终于找到了这似曾相识的“影子”,在红楼第五回,有一段描写说: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你看,金庸分明是把这经典的一段,消化吸收后,进行了重新的构思、扩充和反讽,才有了《鹿鼎记》中韦小宝写字这一搞笑的片段。

其实,作家之间借鉴模仿不可避免,妙在能“借用”的了无痕迹,或者说,即便是能让读者发现是借用别人的东西,但是读来却能让人觉得有很大的新意,虽然当时的语境和模仿的原作者不同,但却能起到某种很好的效果,这或许可以称之为作家的“天才创造”吧!

金庸无疑是一位武侠小说上的“天才”,他的这部《鹿鼎记》虽然被很多传统武侠读者排斥,但我个人,却非常喜欢,读《鹿鼎记》,心情一向很愉快,不仅能放松心情,甚至可以通世故人情,在韦小宝身上,尤其是他滑头奸诈、弄虚作假的一面,能让我看到现实中许多人的影子。

当然,除了韦小宝的“义气”之外,他的滑头,是千万不能学习的。

0 阅读:6

朋晟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