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重点读完了《菊与刀》一书,这本书很著名,分析日本人的,值得一看。其余还是照旧细读《毛选》、《中国文学简史》、经典古文和古诗词,开始重新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
这两周跑步两次,各在周末,一次6公里35分钟左右,一次7公里45分钟,算是恢复性跑。
另外,看了“大侦探波洛”系列中的四集,这部剧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在看剧之前,都均先看了原著小说,所以能看到剧情有所改编,但总体结构不变,拍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我想,借着看剧的机会,没准能把整个波洛系列的小说,全部看一遍呢!
这两周读书情况如下:1.《毛选》第三卷若干文章(952-1028页)。包括《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人民服务》《屏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必须学会经济工作》《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两个中国之命运》等几篇文章。
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是毛主席对张思德同志的评价,也是亘古不变的准则,我们说“为人民服务”,这是一贯的宗旨,也是不竭的动力。
《毛选》中的文章,篇篇精彩,值得一读再读,此处不再多说其他,后续有机会希望可以专门开个系列文章说一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24de8fa2180560df751cd300336f1b6.jpg)
2.郑振铎先生《中国文学简史》第三十二章、三十三章,“五代文学”、“变文的出现”,同时配合阅读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概述部分。
五代的文坛,以“词”为主,而词中的“中流砥柱”便是《花间词》,《花间词》录曲子五百首,分为十卷,作者共十八人,其中,以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牛峤、欧阳炯、和凝等人,最为著名。
五代文学的中心,除了西蜀之外,便数江南了。江南除了中后二主之外,还有冯延巳这位词坛大家。中主李璟,凭借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足以名留词史,至于后主李煜,更不必多言,亡国被俘后所写的作品,几乎首首都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至于冯延巳,也有很多好的作品,“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对推动曲子词变为文人词,是极有贡献的。
从五代到宋元时期的话本或小说,经历了一种称为“变文”的时代,这是在敦煌中的重大发现,所谓变文,就是以韵文、散文组织成篇,来讲述一个故事的方式,在五代时期,便已经存在并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04daec9539912421119e33088c34a04.jpg)
3.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
这是二战时研究战时日本民族性的一本书,由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著,是一本研究日本人的著名书籍,该书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讲方法论,接下来的十二章,分别讲述了日本的等级制、报恩、义理、名誉、人情、道德、修养、儿童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特点,概括来说,便是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她在第一章中便已经开宗明义地说道:
“日本人生性好斗又和善;尚武又文弱;傲慢又知礼;顽固又善变;驯服又桀骜;忠诚又叛逆;勇敢又懦弱;保守又开放;敏感又刚强;士兵们恭顺服从又高傲不屈。”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她剖析了为何日本人会养成这样矛盾的性格,以及其历史渊源,经过这些分析,得出战后日本性格转变如此之快的结论:日本是一个极易随着情况改变道德标准的民族。
最后她指出:二战后的日本有实现和平的希望,也有随时燃起战争的可能,他们的处事原则就是随机应变,战败后的日本意识到了军国主义已经失败,但他们也在注视着世界,军国主义倘若在其他国家成功了,他们会再次燃起好战热情并开始预谋挑起战争,但当他们看到其他国家的军国主义也失败后,就会汲取这项教训,即帝国主义的称霸企图绝不是能到达的荣誉之路。
近一百年来,我们与日本打交道很多,对日本人,了解也不少,所以读这本书,并不觉得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其实概括来说,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其根源,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虚伪、自私。
详细内容,打算这几天总结一下,发个精炼版的概括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3d7d461480fa1d7e3f871db818b3797.jpg)
4.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侦探小说4篇。
《克拉珀姆厨师失踪案》写一位银行职员吞并证券并谋杀后,进行巧妙安排的故事;《幽巷谋杀案》写一位自杀者被闺蜜布置成他杀状态,以此来陷害勒索闺蜜的人的故事;《约翰尼·韦弗利历险记》写韦弗利为了钱,竟然自己绑架自己的儿子,只是为了从妻子那里“骗”到赎金;《二十四只黑画眉》写外甥为了继承舅舅的遗产,不惜设计出巧妙地“巧合”让舅舅从楼梯上摔死,却因为舅舅多年的习惯而被波洛识破。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写得真好,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有其亮点。在网上偶然看到有人解说“大侦探波洛”这部剧,于是便找出来看了看,作为消遣,还是相当不错的。借着看剧的过程,再读读这些小说,很有味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bd527c586d7b05514789bb4e5d6c962.jpg)
5.精读王维长诗《桃源行》、细读《古文观止·吕相绝秦》古文一篇、背诵两首《蝶恋花》词:分别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和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王维的《桃源行》其实可以作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诗歌改编版,但以王维的妙手写来,自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在里面,虽然是长诗,内容也大概知道,但也值得读读,看一看王维这种诗歌才子的才气。
其余无论是古文还是两首词的背诵,都是抽时间读背的,浓缩两个名句:一是苏轼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真是绝妙好辞,值得背诵。
【此为周周读书系列第五期(2023.9.3-9.17)读书情况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