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长征,走了中国整整两万五千多公里的路,把革命的形势给翻转过来了,同时还留下了一首既悲壮又豪迈的胜利之歌。
出发时有二十万大军,路上又招募了两万多新兵,但到头来,真正抵达延安的,仅仅剩下了五万人。
长征路上走了两年,红军队伍少了十几万人。光是翻雪山、过草地那会儿,就有两万多人没了,这真是太惨了。
为啥过那六百多公里的草地,会让上万红军战士丢了命?按理说,红军每天能走七十多公里,走完这草地也就几天的事儿,咋就损失这么大了呢?
【曙光中,屹立着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
要是你有机会到四川省若尔盖县的班佑乡班佑村,而且碰上个天气超好的早晨,那你就能看见,在晨曦的映照下,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显得格外庄重。这座碑,静静地立在那儿,好像在跟一辈又一辈的人说,红军长征的英雄们,他们的灵魂就安息在这里。
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缅怀两万多名红军战士而建的,他们长眠在这片雪山草原之下。我们无法将他们带回家乡,也无法陪伴他们走到最终的目的地,只能立碑纪念他们的英勇牺牲。他们在这里安息,同时也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这座碑就立在这儿,像是个分界的地方。你回头瞅瞅,那边是饿肚子、生病和没指望的日子;你再往前看看,那边就是胜利和希望的未来。
夹金山被大雪覆盖得严严实实,松潘草原就像是个要命的荒漠。那里冷得要命,硬生生地夺走了两万多条生命。在长征这一路上,这一段路程的牺牲人数是最多的,没有哪段能比得上。
红军书写了一段无人能及的传奇。那些曾经追赶红军的反动派头头后来说:“一路追着红军跑,就那样的环境条件,我当时心想,压根儿没必要再追了,红军肯定没法翻过那雪山、穿过那草地。但我真是小瞧了红军那股子坚持劲儿。”
【那片草原,我们后来叫他“死亡之海”】
回头瞧瞧,那就是松潘草原,红军战士们管它叫“绝望之地”。
这里一眼望去,就像是片大草原,但你一脚踩下去,感觉软绵绵的,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个能吞人的沼泽地。
松潘草原在四川省,它被大山团团围住,植被长得特别好,所以这里气候挺湿润的。而且,这儿一年到头雨都挺多,水汽和湿气不容易散去,就这么积聚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沼泽地带。
沼泽吓人的地方在于它藏在草地下头,不仔细瞅瞅就像普通的地面,可草皮一踩塌,人就立马往下掉。这时候你要是使劲往上拽,沼泽就像个大吸盘,拽得你越挣扎陷得越深。要是旁边有人想伸手拉你,他一用力,脚下不稳,搞不好也会跟着一起掉下去。
踏进泥潭里,能活下来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不少红军战士一旦陷进去,心里头就知道自己可能出不来了。当身边的战友想伸手拉一把时,他们往往会因为不想拖累别人,而坚决拒绝救援。
眼看着身体一点点往下沉,痛苦中他不停挣扎,可生命还是一点点溜走。战友们只能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没了气息,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和痛苦,真的让人心如刀绞。
有的人还算走运,陷进了离硬地不远的泥潭里,这时候,战友们能站在稳当的地方,把绳子扔过去,然后一点点地把他拽出来。这种情况真的算是很走运了,不过大多数人可没这么好的运气。
在这片残酷至极的草原上,生命被毫不留情地消灭掉。
在那片沼泽遍布的地方,还得跟饥饿和干渴斗争。在海拔超过4000米、了无人烟的高原上,我们带的粮食早就吃完了。这一路啊,只能靠吃点野草,咬点树皮来充饥。
但这些红军战士根本分不清哪些野草有毒,哪些没毒。饿极了的他们,见到草就往嘴里塞,结果导致很多人因为误食有毒的野草而丢了性命。
有些战士特别勇敢,他们会主动站出来试吃野草,看它们是否有毒。每当发现一种新的野草,这些战士就会先尝一口,用自己的身体来检验它是否有害。要是野草有毒,他们就会默默承受后果,甚至牺牲;要是没毒,那就意味着这种野草是安全的,大家都可以放心吃。
红军找不到野草充饥,连鞋底子、身上的皮带、马背上的马鞍,这些原本不该入口的东西,都成了救命稻草。只要能嚼得动,啥都往嘴里塞。那时候,饿极了的红军,已经顾不上理智,也没啥可选的了。
有人因中毒丢了命,也有人吃东西时被噎死。因为找不到水喝,沼泽地里全是泥巴,哪有能喝的水呢,泥巴又咽不下去。有人吃皮带,有人啃鞋底,还有人嚼树皮,硬逼着自己往下吞。这一吞,就再也起不来了。
沼泽地那种湿漉漉的地方,特别爱长细菌和蚊虫。那些蚊虫多半还带着毒,要是叮了人,不光会中毒,连那些细菌也跟着钻进身体里。
那段时间里,疟疾害死了好多人。一旦染上这病,人就全身没劲,又吐又拉。医疗条件差得要命,几乎可以说没有。大家都没啥力气,跟不上队伍,掉队的话,很可能就在冷冰冰的晚上,在草原上给冻死了。
【雪山上,成了永远的丰碑】
要是说穿越草地像是踏进死亡之海,那连绵不绝、千里冰封的雪山,简直就是索命的绝境。
夹金山坐落在四川的地盘上,高度超过4500米。在当地人心里,它是座神圣的大山,而且很少有人能去到那里。
夹金山在六月也会下大雪,这可不是因为有啥冤屈,而是那儿常年都这样。那地方天气多变,说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太阳高照,结果到了中午,大雪就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
过阵子可能大雾就会笼罩四周,然后说不定紧接着就是大雨如注。但一直不变的,是那狂吼的狂风,还有那年复一年刺骨的寒冷。
走这段路时,红军得憋着气不能出声,一说话氧气就没了,冷风还直往嘴里钻,让人喘不上气。而且,他们还得硬撑着不能睡觉,因为要是睡着了,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了。
这地方地势真叫一个险,粮食也不够吃,红军战士们大多都没了力气。可他们还得硬着头皮去爬那些陡得吓人的山崖,上面空气稀薄,冷得要命,衣服又穿得少。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开始头晕,气都喘不上来,全身一点劲儿都没有。有时候,一不留神,就直接倒头睡着了,结果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老红军后来讲述起那段经历时说:“那时候,特意给朱总司令留了几匹马休息,但他都舍不得用,全让给了受伤的战士们。他还一直给大伙儿讲那些革命往事,好让大家别打瞌睡,给我们打气。就是靠着朱总司令的这些鼓舞和信念,我们才咬牙挺了过来。”
那些在雪山上没能挺过去的红军战士,就这样安静地躺着,像是一座座永远不会倒下的纪念碑,永远矗立在雪山之巅。
红军战士的数量,在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下,慢慢地缩减。长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想想出发时的20万大军,到最后,仅剩下5万人坚持了下来。
要是你还好奇,为啥就这么几天的旅程,人数会少这么多,那些人都消失到哪去了呢?
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回顾,那十多万人,永远安息在了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背后,矗立在雪山之巅,沉睡在茫茫草地之中。
现在,那片曾经被红军称为死亡之海的大草地,无情地吞噬过无数生命。但经过现代科技的改造,它已焕然一新,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不仅能种庄稼,还能放牧,还被开发成了湿地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
这儿景色特别美,天空高远云朵悠悠,遍地都是绿油油的草地,牛羊一群群地在吃草,鸟儿也是一群接一群地在天上飞。
以前这儿荒凉得很,一点人气都没有,死气沉沉的。但现在,那些靠放牧过日子的游牧民族,已经在这儿搭起了帐篷,点起了火堆。慢慢地,这儿就有了生气,变得热闹非凡了。
那些把宝贵生命奉献给这片土地的英灵,会变成风,变成雨,世世代代地庇护着这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