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涛上将时隔30年回乡,嘱咐持枪警卫:回家了,收起来

雨后清新泥土 2025-04-25 10:47:40

随着时间的流逝,上个世纪的事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那时候的战火纷飞好像也都不见了踪影。

但我们得铭记,历史上存在那么一群英雄,他们胸怀壮志,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李涛上将也是这其中的一位,为了让后人能牢记历史,不忘那些英勇牺牲的先辈们,他索性亲自出马,当了一回讲师。

【上将发现故乡后人忘记了先烈们】

李涛,这位来自湖南汝城的英雄,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1925年那会儿,他就积极投身到了爱国学生运动中,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他这一辈子都在革命,当过队长、指导员、政委这些职位,还亲身参与了秋收起义、中央苏区头一回反“围剿”等不少大战。

长征途中,他负责起中央领导人的安保事宜;到了延安那会儿,他变成了中央军委领导身边不可或缺的帮手;新中国成立后,他还负责保管中央军委的重要印鉴。

他这辈子,真的干了不少大事,成就满满。

1957年春天快过完的时候,李涛和他媳妇正在院子里悠闲地待着,突然有人来访。来的是李涛上将的一个老家来的小伙子。

这个人特地从广州跑到北京来参加会议,而且他还打算顺道去探望一下在北京的同乡老前辈。

人们常说夕阳落处即为天边,可望到天边尽头也没瞅见家的影子。

即便是像李涛这样的开国大将,心里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是藏不住的。

说实话,大革命失败那会儿,他就离开了家乡,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这一走就是30年,一次也没回去过。

后来,李涛两口子非常热心地招呼了这位从老家来的小伙子。

就是这次接待,他察觉到了家乡存在一个挺严重的事儿。

碰到老乡李涛,他的话就多了起来,忍不住唠起家常。

老家的人总觉得自己对那片土地了如指掌,李涛就逗了他一下,说要来试试他到底知不知道多少。

面对这场挑战,老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可没想到刚听到第一个问题,他就愣住了。

李涛想知道的是,他们家乡第一个当党支部书记的人是谁。

老乡支支吾吾,老半天都没能回答上这个对李涛来说易如反掌的问题,这让李涛心里不由得感到一阵发凉。

李涛跟老乡聊起,说他们村子的头一任党支部书记叫朱青勋,1927年的时候牺牲了。

他仔细讲述了朱青勋同志一生的经历和贡献,乡亲们听得连连点头,都说这次真是长见识了。

送走客人后,李涛心里头一直翻腾个不停,老半天都没法安宁。

说白了,就是因为乡亲们还记得革命大将朱良才、李涛的名字,但把那些在革命斗争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给忘了。

李涛觉得,老家那边对革命前辈们的宣传实在是不够火候,所以他专门写了一封三千多字的长信,直接寄给了汝城县的县委。

我们县位置挺偏的,以前都说这儿交通不便、消息不灵通。不过呢,这儿也经历过北伐战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这些大革命事儿……朱青勋这家伙,1926年春天就入了党,后来嘛……到了1927年8月15日那天,他为了帮广东惠潮的农军逃出敌人的包围圈,拼了命,结果自己牺牲了,那时候他才33岁……我觉得,县委应该想办法找找朱青勋这些革命先烈留下来的东西和他们的故事,好给现在的年轻人讲讲过去的革命传统。

汝城县县委一收到那封信,立马就有了反应,还回了封信,请李涛来参加朱青勋烈士牺牲30周年的纪念活动。

【时隔三十年重返故土】

在汝城县为了纪念朱青勋烈士牺牲30周年的活动上,他特地从北京回到老家。

过了三十年,李涛终于盼到了一个能和老家再次见面的机会。

在回老家的路上,路过长沙那会儿,省里的一把手知道了,就说想跟我一起走一趟。

不过李涛开口劝道:“我家在那偏远山里,路不好走,再加上你身体不太好,这一路折腾下来,肯定特别累。”

没办法,省里的一把手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

到了郴州市以后,当地的政府、军队等部门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专门迎接李涛同志。

大会上,李涛临时站了出来,聊起了以前的那些大事儿,像什么“雪耻团”、“支持团”,还有湘南那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这些革命往事他都一一提及了。

在郴州这个地方,他留下了好多记忆。

在郴州第七联合中学,也就是湖南省立的那所中学上学时,他老爱跟朱青勋、宋清贤跑到客栈里头,一块儿钻研革命的那些道理。在那儿,他还给自己改了名,从朱湘民变成了朱炽。

等到五四运动的风潮刮到这儿,他踊跃报名参加了“复仇协会”和“支援团”,热心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热爱国家的活动中。后来在郴州,通过孙开球和喻原极的引荐,他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创作了一首诗,用来回忆过往经历过的那些事情。

不过说到底,郴州市并不是他这次出行的重点地方。

1957年11月那会儿,汝城县看起来和平常没啥两样。

田里头现在安宁得很,烟囱里冒出的烟悠悠飘着,再也看不到以前土匪横行的样子了。

李涛心里记得最牢的是村子东北边那个金星寨,现在长得绿油油的,这画面看着真是安宁又美好。

但对李涛而言,这一天肯定是波澜起伏的。

李涛两口子,从早上八点一直坐车坐到晚上七点,整整十一个小时,好不容易才回到了老家。

下车以后,他旁边的警卫员紧跟着,眼睛一直盯着周围的情况,可他摆摆手说:“放松点,咱到家了,都去歇会儿吧。”

可能是回到老家了吧,他不知不觉中就放松了心情。

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都纷纷围了上来,用他那最亲切的家乡方言和他打着招呼。

李涛的侄儿,打小就听他那些传奇故事,这时候也凑上前来,好奇地摆弄着他帽子上的红五星,开口说道:“大伯,你这顶帽子能不能借我戴戴?”

李涛点头同意后,小豆丁立马就把那顶军帽往头上一扣,撒腿就跑出了门外,跟一群小伙伴玩起了当土匪抓人的游戏。

离开老家三十年,老家那边全都变了样,爸妈也都走了,亲戚里头就剩下三叔一个还在。李涛索性就住到了三叔家。

晚上,叔侄俩聊起往事,三叔眼泪不停地流,李涛也满心感动地说:“想当年韶光发生兵变,汝城的特务营被冲散,如果不是你们出手相救,我哪还能活到今天啊。”

他朝着屋子外头站着的乡亲们弯了弯腰,表达感激:“真心感谢大伙儿一路支持我,让我能走上这条路。你们不光是为了我,更是为了革命能够成功,吃了不少苦头,挨了不少累。我这心里头,真是特别感谢大家。”

村民们听完,纷纷拍手叫好,掌声热烈响起。

1927年秋天的时候,中国工农革命军的二师一团跟范石生领导的十六军联手合作了。他们接手了特务营的编制,然后在韶关安顿下来。李涛呢,就成了特务营里负责党务工作的领头人。

到了第二年1月份,特务营挑起了湘南起义的大梁。可惜他们动作慢了半拍,2月6日一早,就被十六军给包围了。那场战斗中,特务营的营长不幸被子弹打中,牺牲了。好在李涛机灵,有当地的老乡帮忙打掩护,他才得以躲过一劫,安全脱身。

那时候,整个村子的老少都被敌军狠狠地审问,用尽各种残酷手段,可硬是没一个人肯说出李涛藏在哪儿。

李涛80岁的奶奶被人直接绑走当了人质,最后还是李家人忍痛卖了老祖宗留下的地,才把她给救回来。

回到老家后,李涛两口子走了差不多一里地,到了爸妈和奶奶的坟头,弯下腰鞠了几个躬,心里默默哀悼,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想念。他们还把之前写好的一首叫《想奶奶》的诗,念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听。

第二天早上,他拿出家里攒了好多年的钱,一家一家地送去给邻居们,让大家跟着党的方向使劲儿,一块儿努力把咱这穷地方给变个样儿。

但他心里一直记着,这次回老家可不是空手回来的,他有个重要使命,那就是到村里讲讲革命的故事,让年轻娃娃们更加明白革命斗争的意义。

【在家乡宣传革命意识】

回到老家呆了两天,李涛突然找回了说方言的感觉,于是他就让随身秘书省省心,别记他说话了。他自己呢,直接用方言和乡亲们聊上了天。

他跑到延寿高小,给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分享起了革命往事。

那天,学校里一百多位老师和同学都来了,李涛瞅见大伙儿都站着听他说话,于是他自己也站了起来。

雨开始细细密密地下起来,老师和学生谁也没打伞,他也不让警卫员给自己撑伞,就这么直接站在雨中,跟大家聊起以前的往事。

李涛挺爱开玩笑的,他问道:“各位同学,你们说说,那大粪的味道咋样,是不是挺熏人的?”

“这味道太难闻了!”

他乐呵呵地说:“啥臭的?我说那是香的!大粪啊,对农民伯伯来说可是个宝!他们翻土、撒种、上大粪、除草,这么一番辛苦,稻谷就长出来了。然后我们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大米再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你们说说,这米饭香不香?”

这香味,真绝!

李涛继续讲道:“没错,从某个角度来说,大粪其实也能带来丰收的香气。我小时候,奶奶教我种地,那时候我用手去挖粪肥,种出来的红薯个头特别大……说起延安那时候,生活真是挺苦的,物资匮乏,供应不上。朱总司令就鼓励我们自给自足,靠自己的双手让生活好起来。我种的白菜长得特别好,还受到了表扬呢。所以啊,同学们,现在咱们能安心读书,真是来之不易,别忘了本。咱们得好好学文化,练就一身真本事,还得传承革命精神,热爱劳动,尊重农民,心系家乡,做一个既有思想又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他的话在全校师生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好多人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另外,他特地去了村里头那个唯一的大地主家,给他上了一堂思想课。

李涛一出现,地主立马全身哆嗦,冷汗直冒。

李涛没放狠话,就直接跟李昭明说:“你得听好了,以前你们压榨老百姓,但现在时代变了,老百姓当家做主了,新社会和旧社会那是天差地别。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分守己,听共产党和人民的,改过自新,好好做人。”

地主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最终,李涛参加了纪念朱青勋烈士牺牲30周年的大会。

会上,他仔细讲述了朱青勋烈士的英雄故事,满怀敬意地回顾了他的生平。

纪念活动搞完后,李涛和县委书记他们几个,就商量起了朱青勋烈士怎么下葬、立碑这些事情。

到了1958年新年那天,朱青勋烈士亭终于建好了,县里大张旗鼓地搞了个落成仪式。可惜啊,李涛那天因为生病在医院,没能亲自到场,不过他还是发了封贺信来表示祝贺。

离开老家以后,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得知战友叶繁枝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原则,就算家里穷得叮当响,自己年纪又大身体还不好,也从不开口求人,于是他就每个月主动给叶繁枝寄去30块生活费,直到叶繁枝离世。

他老家的人一直牢记着他的叮嘱,就像他的侄子,改名李世道之后,考上了师范,然后在延寿那个偏远贫穷的地方当了40年的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

李涛上将这次出行,真可谓是满载而归。他不仅顺利完成了既定任务,还实实在在帮了朱青勋等烈士的家属一把,帮他们圆了心愿。而且,他给老家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果相当显著。

0 阅读:10

雨后清新泥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