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有人拿着报纸找鱼贩王光尧: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当大官了

雨后清新泥土 2025-04-25 10:45:43

【前言】

1949年10月那会儿,王尚荣是青海军区的副司令员,还是第一野战军的副军长呢,他正在西宁带着队伍跟军阀马步芳干架。

这天,石首调关镇区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翻阅报纸时,偶然瞅见了“王尚荣”这三个字,他来自王尚荣的老家这里。

这个员工立马抓起报纸,跑到镇上找卖鱼的王光尧,乐呵呵地跟他说:“老王,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那边当大官咯!”

王光尧心里直犯嘀咕,琢磨着:我儿子明明叫王尚寅,啥时候变成王尚荣了?他琢磨着,八成是区委那儿的同志给搞错了。

王光尧当爹的已经有18年没见过儿子了,他压根不知道王尚寅还改了名儿。

那时候,那位在区委工作的人员心里也没底。他就跟王光尧说,不如写封信去确认一下吧。

【王尚荣衣锦还乡】

报信的人离开后,王光尧心里头卖鱼的念头全没了,他急急忙忙地就开始打包东西,准备往家赶。

到家后,王光尧立刻喊来了那个勉强能舞文弄墨的女婿,吩咐他帮忙给青海的那位大官写一封信。

王光尧边琢磨边讲述,信里大概说的是:王尚荣司令员啊,我是在报纸上瞅见你的名字了,心里头那个亲啊。

十八年前,咱们湖北石首调关那儿,有个小伙子叫王尚寅,大伙儿都亲切地喊他“九斤”。他的父亲,名字挺响亮,叫王光尧。

王九斤是在1931年那会儿,跟着贺龙大将军一起投身革命的。打那以后,他就一直没跟家里人联系过。我想问一下,你知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聊到这,王光尧的脸已经涨得通红,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淌。缓了口气,他又接着往下说。

要是王司令员知晓王九斤,或者你本人就是他,收到这信后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家里人想他想得要命。

信的最后,还满怀感情地多加了一句:

“王司令,你老实说,是不是真的晓得王九斤这个人啊?”

信寄出之后,王光尧全家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回信。王光尧在镇上卖鱼那会儿,眼睛总是不自觉地往送信的人身上瞟。

差不多一个月后,那封信终于姗姗来迟。信里头写着,证实了王尚荣副司令员,其实就是当年从石首出门闹革命的王九斤。

王尚荣这些年心里头一直惦记着老家。但革命的任务还没搞定,他可是我党和军队里的大官,哪能说走就走,离开自己的岗位呢?

得知儿子的消息后,王光尧做了个决定,他要跟那个有点文化的女婿一起去西宁,瞧瞧多年没见面的儿子。

没过几天,他俩拎上家乡的特产,从调关启程。先是乘船,然后又换乘火车,一路折腾了好久,终于抵达了西宁。

在大西北那片辽阔的荒漠地带,王光尧好不容易跟18年没见面的儿子王尚荣重逢了。这些年,王光尧心里一直惦记着儿子,现在终于站在了他的面前。王尚荣的模样虽然变了不少,但那份血脉相连的感觉还是那么真切。

尽管父子俩能再次见面是件非常高兴的事儿,可王尚荣手头有重要任务,简单聊了几句后,他就赶紧去忙工作了。

老爸瞅着他渐渐走远的身影,心里头满是怜惜……

1950年快结束时,王尚荣接到任务,得回北京跟中央军委详细说说跟马家军打仗的那些事儿。

后来,上面的军委领导对王尚荣说,安排他到南京军事学院的高级班里去进一步学习提升。

王尚荣打小就在一个穷困的家庭里长大,压根儿没咋上过学。这回能有个进修的机会,他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

这天,王尚荣自个儿找到老首长贺龙,跟他说起想去进修的事儿。贺龙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鼓励他要好好努力。

贺龙一脸严肃地告诉他:

尚荣,你得好好努力,这可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你的看重啊!

王尚荣答应了一声,然后立刻给了个标准的军礼。

王尚荣正准备走,贺龙突然喊住了他。贺龙琢磨着,南京军事学院的新课程还没开始,离开课还有段时间,干脆就让王尚荣趁着这个机会,回家探望一下吧。

贺龙对王尚荣说,要不他回家瞅瞅吧,现在情况已经好转不少了,是时候回去尽一尽孝心了。毕竟,谁家里没有老爹老妈,谁心里没有牵挂的亲人呢,大家的心可都是热乎的。

王尚荣深受贺龙关怀的触动!

12月7号,王尚荣带着老婆孩子,还有几位工作人员,总共七个人,一路奔波赶到了调关。

在调关码头,区长石志坚一听到消息就立马赶了过来,跟家乡的乡亲们一块儿,热热闹闹地欢迎他们。

那会儿,现场可热闹了,大伙都兴高采烈地叫着王尚荣的“昵称”。

然后,王尚荣在区政府那边歇了会儿,之后就迈开大步,直奔他以前住的老房子去了。

走到一半,王尚荣遇到了自己上了年纪的老爸。到了这步田地,王尚荣直接跪在地上,大声地叫了一声:“老爹。”

回到家,王尚荣再次见到了老妈。他们俩紧紧相拥,眼泪不停地往外淌。

这时候,王家那边已经聚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

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警卫人员琢磨着怎么劝走一部分人。

碰到这情况,王尚荣连忙喊停:

没问题,都是自家人,他们爱来多少咱就迎多少,哪有自个儿把亲朋往外撵的道理呢?

第二天,王家大摆宴席,请来了亲朋好友。几位长者纷纷向王光尧表示祝贺:

王光尧啊,也就是咱们说的三爹,看来你们老王家祖坟上真是冒青烟了。你儿子这次真是福大命大,逃过大难,现在还穿着光鲜地回了老家,真是值得庆祝的大好事!

王光尧一听,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直接就说了好几遍谢谢。

王尚荣在老家过了几天,接着就得回北京了。要走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皮袄给了老爸,让老爸冬天能暖和点。

然后,他又给家里人和其他亲戚分了几件从青海带回来的羊皮袄,这是那边的土特产。

王尚荣心疼母亲辛苦,就给了她100块钱,想让她少干点活。

这笔钱在当时可真不算少,相当有价值。

孩子走得再远,爸妈心里总是牵挂!王光尧为了向贺龙表达谢意,因为他儿子在贺龙那得到了不少照顾,就跑到镇上,精心挑选了些当地的土特产。接着,他叮嘱儿子,一定得把这些礼物亲手送给贺龙。

王尚荣爽快地应允了。

真没想到,那次分开,就成了咱俩最后一次见面!

【王尚荣最后一次回乡】

1959年春天4月份,王尚荣已经是总参谋部作战部的部长了,他再次回到了老家探望亲人。这次回去,他有个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已经去世整整一年的老爸去坟上拜拜。

回到家,王尚荣直接问妈妈爸爸是怎么走的。

王光尧呢,因为工作太拼命,身体早早就出了各种问题,得了不少病。

1958年,他在洗澡时突然生病,然后就去世了,享年66岁。

那时候,王尚荣正在西藏前线忙着指挥打仗,因为军情特别紧急,没法回家。他只好给弟弟王尚桂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处理父亲去世的事情。

另外,他给家里汇了150块钱,用作丧葬费用。

第二天,王尚荣带着老婆,走了八里路到罗盘山去给老爹上坟。在亲戚的带领下,王尚荣置办了些鞭炮和花圈。

站在老爹的墓碑前,王尚荣眼里泛着泪光,大声喊道:“老爹,儿子来晚了!”

给父亲祭扫完后,王尚荣在大家的帮忙下,慢慢走回了家乡。

这时候,有个自家亲戚听说了王尚荣回家的消息,专门从外地跑过来,想找王尚荣帮忙,让他在北京给找个工作。

王尚荣直截了当地跟他说,想在城里找工作可不容易。听说国家正计划把一部分人从城里挪到农村去。

王尚荣说,就连他自己的亲弟弟王尚桂,也没那个本事把人带去北京。

听到这番话,那位亲戚只能无奈地走掉了。

这次回家,王尚荣待了整整5天。要是算上他头一回回来的那6天,时间真的是短得可怜。

王尚荣为了国家、军队还有咱老百姓,真是把心都掏在工作上了。他爸妈对儿子的这个决定,那是百分之百赞成。

王光尧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因为他给新中国培养了个勇猛无比的儿子,这事儿,简直能让他乐呵一辈子,倍儿有面子!

0 阅读:11

雨后清新泥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