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用批注法练习:发现知道和会用,中间的距离很大

紫色丁香 2024-12-13 18:28:40

整理完批注式阅读后,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和孩子一起用批注法读一篇文章。

上周末,机会终于来了。他的语文作业有一个要求批注的短文。

起初我并不知道,检查时才发现他没有做。问了支支吾吾,于是明白他不会做。

虽然方法我上上周已经告诉过他,他们语文老师也特别优秀,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讲。然而,人家还是不会。知道和会用,果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孩子要做的这篇短文题目是《月光启蒙》,是一篇散文。孩子不会也算是情有可原,散文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稍稍有点难。

因为散文的特点就是散,看起来说很多,但是孩子们抓不到重点,也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做批注。

我快速看完,发现说是月光启蒙,其实就是歌颂妈妈。短文写的是妈妈忙完一天的农活后,给孩子唱童谣,儿歌,猜谜语的场景。

第一题:在两个地方做批注

题目要求“在两个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这其实是开放式题目,只要找到认为好的地方就可以。

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背景,还有部分风景描写。中间很多地方是歌谣和童谣,偶尔穿插一些写妈妈的内容。

妈妈唱的歌谣和童谣,属于客观的内容,而文中的描写则属于主观的东西。我们想要做批注,也只能在主观描写的地方。

再加上文章是歌颂妈妈的爱,无论是风景,还是写妈妈的内容,都是为了展现主题,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做批注。

经过提醒,孩子很快找到第一段最后一句话:

母亲忙完了白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这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母亲在忙完一天的农活后,洗澡,换新衣服,准备给孩子唱歌谣。

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妈妈的不辞辛苦,爱干净和爱孩子。

干农活比上班累,妈妈干一天的活,已经很累,但没有忘记孩子还在等着她。在唱童谣之前,妈妈还特意洗了澡。因为农活一般比较脏,洗澡说明妈妈爱干净。

我们可以总结为: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体现了妈妈的勤劳,爱干净,爱孩子。

接下来孩子又在第六段找到一个比喻句;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这里是把妈妈比作玉石雕像。玉石雕像一般是乳白色,看见玉石雕像,我们通常联想到《西游记》里面慈祥的观音菩萨。这里就借用了“慈祥”的寓意,体现了妈妈的慈祥。

题目要求在两个地方做批注,现在我们已经完成。批注的地方分别在第一段和第六段。

第二题:你觉得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但并还没完。第二题要求写出母亲的特点,相当于是概括人物特点,需要我们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行为等地方来总结。

聪明的你肯定明白了,这还是批注式阅读,只不过变了形式,不用写批注,只用答出最后的特点即可。

我们还需要回到原文,去找关于妈妈的内容。

第一段已经批注完,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歌谣的内容。属于客观内容,不用批注。

第四段写妈妈的歌声: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甜甜的嗓音,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这一系列词语说明了妈妈歌声的甜美和温柔。

第六段咱们前面只总结过部分,还剩下妈妈博学多才这一点。

从“妈妈先是唱歌谣,后来又开始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等的神话故事”这些内容,就可以看出妈妈的懂得很多。

倒数第四段写的是妈妈唱过童谣、歌谣,讲过故事后,孩子仍然不想睡,于是妈妈又开始猜谜语。这里体现了妈妈的耐心和对孩子的爱。

我们虽然没干过农活,但都体验过工作一天的累。如果给孩子唱了童谣,讲过故事,耐心差不多已经耗尽,有的甚至准备开始发脾气。

而文中的妈妈,在孩子提出新要求时,没有敷衍,而是给孩子认真细致地讲起谜语。这充分说明妈妈的有耐心和爱孩子。

到此为止,已经找出所有描写妈妈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总结为:这是一位温柔,慈祥,爱干净,爱孩子,声音甜美,又有耐心的妈妈。

最后的总结:

批注式阅读也是先明白文章的重点,然后再找对应的内容。

说起来挺简单,但孩子还不熟练,心理发憷,也不愿意尝试。整个过程最好是我们在旁边启发,一是让孩子觉得有依靠,二是随时能提供方法指导。

抽象的方法都是这样,多练习,孩子们用起来会越来越熟练。

0 阅读:4

紫色丁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