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城西,有一家不起眼的扇庄,门楣上挂着"伯虎扇庄"四个大字。这扇庄的主人,正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自从离开官场,唐伯虎便以卖画为生,尤其擅长在扇面上作画,他的扇子因画工精巧、意境深远而闻名江南。
这日清晨,唐伯虎刚打开扇庄的门,便见一位身着青色长袍、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踱步而入。此人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一看便知是读书人。
"这位先生可是来买扇的?"唐伯虎拱手问道。
那人微微一笑,回礼道:"久闻唐解元画扇一绝,今日特来见识。在下云山居士,家住城东。"
唐伯虎心中一动,这云山居士在苏州文人圈中颇有名气,以刁钻古怪著称。他不动声色地笑道:"原来是云山先生,失敬失敬。不知先生想要什么样的扇面?"
云山居士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画的内容由我命题,如画得好,我愿出三倍的价钱;若画得不好,唐解元就得白送我三把上等的扇子,如何?"
唐伯虎心知来者不善,却也不惧,爽快答道:"好!就依先生所言。不知先生想画什么?"
云山居士眼中精光一闪:"就在扇面上画骆驼好了,画上一百只。"
此言一出,扇庄内几个看热闹的客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扇面不过巴掌大小,如何能画下一百只骆驼?这分明是刁难人。
唐伯虎却面不改色,只是略一沉吟,便提笔在扇面上画了起来。他先画了一片广袤的沙漠,沙丘起伏,黄沙漫天;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山下林木茂密,小路蜿蜒。眼看画面快要画满了,却还没见一只骆驼的影子。
围观的众人窃窃私语,云山居士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只见唐伯虎笔锋一转,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那骆驼的臀部、后腿和尾巴清晰可见,前半身却被山峰挡住;又在山的右侧画出一只骆驼的前半身,骆驼正被一个牵着缰绳的主人领着,迈着稳健的步子从山后走出来。
"好了。"唐伯虎搁下笔,将扇子递给云山居士。
云山居士一看,脸色顿时变了:"这...这才两只骆驼,不够一百只呀?"
唐伯虎微微一笑,提起笔来在画旁题了一首打油诗:
"百只骆驼绕山走,
九十八只在山后,
尾驼露尾不见头,
头驼露头出山沟。"
题罢,唐伯虎将扇子再次递给云山居士:"先生请看,这山上露出的两只骆驼,一只是队伍最前面的'头驼',一只是队伍最后的'尾驼'。既然头驼和尾驼都画出来了,中间自然还有九十八只骆驼正绕着山走,只不过被山挡住了而已。"
围观的众人闻言,纷纷拍手叫绝。云山居士拿着扇子,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想要反驳却又无从说起,最终只得长叹一声:"唐解元果然名不虚传,在下心服口服。"说罢,掏出三倍的银子放在柜台上,悻悻而去。
唐伯虎望着云山居士离去的背影,摇头轻笑,继续招呼其他客人。
三日后的午后,唐伯虎正在扇庄后堂小憩,忽听前厅有人高声道:"唐解元可在?"
唐伯虎整衣而出,只见一位与云山居士有七分相似,却更加儒雅的中年男子站在厅中。那人见唐伯虎出来,拱手道:"在下乃云山居士胞兄,久闻唐解元画艺超群,特来讨教。"
唐伯虎心下了然,这必是为弟弟"讨公道"来了。他不动声色地回礼道:"原来是云山先生兄长,不知有何指教?"
那人微微一笑,道:"我也想像舍弟一样,自己命题请唐解元作画。若画得好,我愿出五倍的价钱;若画得不好,唐解元就得白送我五把上等的扇子,如何?"
唐伯虎爽快答应:"好,就依先生所言。不知先生想画什么?"
那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的命题是'花香',但画面不能见到花瓣。"
此言一出,扇庄内顿时安静下来。画"花香"却不许画花,这比画一百只骆驼还要刁钻。几个看热闹的客人暗自摇头,都为唐伯虎捏了一把汗。
唐伯虎却只是略一沉思,便提笔在扇面上画了起来。他先在扇子右边画了几片翠绿的叶子,叶子形态各异,有的舒展,有的卷曲;又在叶子周围画了一群蜜蜂,有的正在飞舞,有的停在叶上;最后画了几只彩蝶,翩跹于绿叶之间。
画毕,唐伯虎在扇面左上角题上"花香"二字,将扇子递给居士胞兄。
那人接过扇子,仔细端详。只见画中虽无一朵花,但那飞舞的蜜蜂、翩跹的彩蝶,还有那几片仿佛在微风中摇曳的绿叶,无不让人联想到花朵的存在,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花香。
"妙!实在是妙!"居士胞兄不禁拍案叫绝,"不见花而花香自现,唐解元果然名不虚传!"说罢,痛快地掏出五倍的扇价放在柜台上。
就在他转身欲走时,忽然又回过头来,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唐解元,我还有一题,以'鸟语'为题,但不能画鸟。这次若画得好,我愿出十倍的价钱;若画得不好,唐解元得白送我十把上等的扇子,如何?"
围观的众人哗然,这条件一次比一次苛刻,分明是有意为难。有人小声嘀咕:"这不是欺负人吗?"
唐伯虎却依然面带微笑:"好,就依先生所言。"
他提起笔,在另一把扇面上画了起来。先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干粗壮,枝叶茂密;又在树冠深处隐约画出一个鸟巢,只露出半边;最后在树下绿茵茵的草地上画了一只大花猫,那猫正仰头盯着树上的鸟巢,双眼圆睁,嘴角似乎有口水欲滴。
画毕,唐伯虎题上"鸟语"二字,将扇子递给居士胞兄。
那人接过扇子,先是皱眉细看,继而恍然大悟,最后竟忍不住哈哈大笑:"妙哉!妙哉!树上有鸟巢,猫儿垂涎欲滴,这不正说明巢中有鸟,鸟在鸣叫吗?虽不见鸟,却闻鸟语,唐解元此画,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啊!"
居士胞兄越看越爱,忍不住赞叹道:"此世之罕睹,可谓妙笔生花,观奇墨闻鸟鸣啊!"说罢,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倍的价钱放在柜台上,恭敬地向唐伯虎作了一揖:"唐解元高才,在下心服口服。舍弟前日多有冒犯,还望海涵。"
唐伯虎连忙还礼:"先生过奖了,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
居士胞兄收起两把扇子,临走前又转身道:"唐解元若不嫌弃,明日在下在寒舍设宴,还望赏光一叙。"
唐伯虎爽快答应:"一定登门拜访。"
待居士胞兄离去,扇庄内顿时热闹起来。众人围着唐伯虎,纷纷称赞他的机智与画艺。有人问道:"唐解元,您是如何想到这些妙法的?"
唐伯虎笑道:"画之一道,贵在传神。百只骆驼不必尽现,花香不必有花,鸟语不必见鸟。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寥寥数笔,便能传其神韵。"
众人闻言,无不叹服。
次日,唐伯虎如约赴宴。云山居士与其兄热情相待,三人把酒言欢,谈诗论画,竟成了莫逆之交。自此,"唐伯虎智画扇面"的故事在苏州城传为佳话,他的扇庄生意也更加兴隆。
后来有人问云山居士为何要刁难唐伯虎,云山居士笑道:"我早闻唐解元才高,故意设难题,不过是想见识他的真本事罢了。"
而唐伯虎的那三把扇子,后来被云山居士兄弟视为珍宝,代代相传。据说,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们必会拿出扇子,讲述这段佳话,赞叹唐伯虎的绝世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