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为什么宁可跟随吕布,也绝不跟随曹操?

历史烽烟客呀 2025-02-07 16:52:11

曹操待陈宫,如赤子。

然而,陈宫却背叛了曹操,并一度把曹操逼到绝境。

即便如此,曹操还是想要挽留陈宫。

然而,陈宫宁死不愿再跟从曹操。

吕布虽然善战无前,但勇而无谋,而且还反复无常,待陈宫也并不比曹操那么好。

然而,陈宫却铁了心跟随吕布,至死方休。

这一切,到底是为了啥呢?

陈宫与曹操:如同初恋一般的感觉

陈宫与曹操的关系,简直如初恋一般。

1、陈宫是曹操集团智谋之士的“初恋”。

陈宫,大约是曹操集团第一个谋士。

陈宫是东郡本地人,曹操为东郡太守时,陈宫就做了曹操的手下。

陈宫的资历,比荀彧、郭嘉等人都要早,大约是曹操手下第一个智谋之士。

而曹操待陈宫,也可谓超越了一般的上下级关系。

就连吕布的老婆都知道,“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

而从陈宫这里,曹操也第一次尝到了智谋之士的“威力”。

兖州刺史刘岱战死,正是陈宫提出可以趁机入主兖州。

随即,又是陈宫亲自游说,说服兖州大族,一起迎曹操入主兖州,使曹操一跃入群雄之列!

2、被虐千百遍,仍然“含情脉脉”。

后来,陈宫背叛了曹操,与张邈一起,引吕布入兖州,几乎把曹操逼到了绝境。

这次背叛,几乎是致命的。

然而,到最后,曹操与陈宫之间的私人感情依然十分“含情脉脉”。

陈宫被俘后,曹操先是如老朋友一般抬杠:你不是足智多谋吗?怎么被我抓住了?

然后,曹操又旁敲侧击,企图以陈宫的母亲、妻子,来诱陈宫请降。

陈宫,拒绝了曹操。

尽管如此,陈宫依然称曹操为“明公”,并将自己的母亲、妻子,托付给了曹操。

最后,陈宫请求速死的说法,居然是“以明军法”,不杀我,会坏了明公的军法呀!

当时的陈宫,已经一心求死,仍然如此对曹操说话,当然不是为了求生,而是出于情分。

陈宫头也不回地去赴死,曹操则在后“泣而送之”,简直是虐心的片段!

要知道,此时的曹操,手下已经有了荀彧、郭嘉、程昱这些顶级谋士!

曹操舍不得陈宫,恐怕不是舍不得陈宫之才,更多的是舍不得那份情分吧!

或许,只有初恋,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看起来,陈宫与曹操的私人情谊,一直都在。

既然如此,陈宫为何仍然要背叛曹操,并且一去不回头,宁死不愿再追随曹操呢?

不可调和的矛盾

私人情谊在,但掩盖不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陈宫,是兖州本地豪族,代表着兖州豪族的利益。

陈宫、张邈等人迎曹操入主兖州,当然是要维护兖州大族的利益!

割据者与本地大族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十分微妙的。

1、方向不同,注定不可调和的矛盾。

还记得“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吗?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皆在其列!

陈留、东郡、山阳、济北,皆属于兖州,但实际上是自成一路“诸侯”的。

所以,曹操是割据兖州,但其实兖州之下,各豪族大多又以郡国为独立势力。

兖州豪族请曹操入主兖州,不过是为了抵御青州黄巾。

大家请曹操前来,不过是请一个“打手”来,不是请一个领导来的。

而曹操,显然是不会满足只给你们兖州豪族做打手的,显然是要真正统御兖州的。

如此,矛盾也就不可调和了。

但是,年轻的高柔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陈留张邈,“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指出了张邈这样的豪族大概率会作乱。

年轻的高柔尚且知道,堂堂曹操当然知道!

曹操之所以没有提前对张邈动手,既可能是因为其与张邈亲密的关系,但更可能是只是还没有准备好动手而已!

总之,到此时,作为兖州本地代表,陈宫与曹操的关系已经不可避免的微妙了!

2、曹操对兖州豪族的一些动作,使陈宫不可避免的“自疑”。

尽管入主兖州时间还不长,但曹操已经明确地表现出:要对兖州豪族采取强硬态度!

王匡,兖州豪族,曾为河内太守。

曹操联合与王匡有仇的胡母班,攻杀王匡,并其部署,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同时,曹操又杀掉了兖州颇有人望的名士边让。

另一方面,曹操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已经是被他称为“子房”的荀彧,并让荀彧推荐戏志才等颍川人士进入核心团队了。

显然,曹操是要建立以诸夏侯曹、颍川士人为主的统治核心,并对兖州豪族、名士采取打压手段了。

这种情况下,张邈、陈宫等兖州豪族,感觉到“自疑”,也就自然而然了!

总之,此时的陈宫,不但已经被“踢出”核心团队,而且,还成为曹操打压的对象了!

如此,陈宫与曹操的关系,就远远不只是个人关系的问题了,而是利益群体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既已“自疑”,那就肯定要反叛了,只是早早晚晚的问题!

合适的替代方案:吕布

而吕布,正是兖州豪族最合适的替代方案。

1、吕布之勇,可能抗衡曹操。

要换一个人来,首先需要这个人能够有实力驱逐曹操,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吕布善战无前,并州军骁勇善战,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当时少有的,能够抗衡曹操的势力。

因此,陈宫与张邈商议时,首先强调吕布“善战无前”,可以利用。

2、吕布与兖州豪族更可能合作。

曹操是被兖州豪族“引进”的,但是,当时曹操的实际“后台”是袁绍。

无论是入主东郡,还是入主兖州,曹操都得到了袁绍的大力支持。

袁绍的“盟主”身份和强大军事压力,是曹操压制兖州豪族的外在条件。

相比之下,此时的吕布,则已经与袁绍闹翻,不具备对抗兖州豪族的“外援”,他更可能紧紧依靠兖州豪族,与兖州豪族“共牧”。

“共牧”,才是最符合张邈、陈宫等兖州豪族利益的。

3、吕布当时人望,可以利用!

说到这里,许多小伙伴都晕了:吕布反复无常,轻于去就,怎么可能是值得信赖的合作对象呢?

其实,放到陈宫等人“引进”吕布的时候,吕布的人望是很不错的。

一年后,献帝东归,主动要求吕布勤王,只是吕布当时没有粮草,才请罪谢绝的。

吕布杀董卓,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口碑。

而且,杀董卓后,吕布又曾竭力协助王允,更是表现出与士大夫集团的配合。

吕布逃离长安时,王允嘱咐,要吕布“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更是带着士大夫集团期望的。

所以,实际上,当时吕布的形象,远不是后来人们心目中的“反复无常之人”,而是有着相当人望的。

如此,陈宫选择与吕布合作,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不能回头的背叛

陈宫“引”吕布,背叛了曹操。

而这次背叛,是不可回头的背叛!

1、给曹操集团的打击实在太大!

在陈宫背叛前,曹操征陶谦征得十分顺利,陶谦已经要逃回丹阳了。

诚如此,则徐州指日可得,曹操集团很快就可能成为坐拥兖、徐二州的强大势力,早早成为当时天下最强诸侯。

然而,陈宫背叛曹操后,兖州各郡国县,纷纷背叛了曹操!只有鄄城、东阿、范,三县仍然在荀彧、程昱的保全下继续支持曹操。

此后,在吕布与曹操的争夺期间,曹操一度到了难以坚持的地步,险些投靠袁绍。

所以,陈宫的这次背叛,使原本可能早早成为天下最强诸侯的曹操,险些早早团灭!

打击如此大的背叛,纵然曹公自己愿意原谅,曹公又如何能说服手下将来接受陈宫的“回归”呢?

“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陈宫已经不能回头了。

2、陈宫所属团体的团灭。

张邈等兖州豪族集团背叛曹操,是陈宫率先发起的。

正是陈宫,说服张邈等人,背叛曹操的!

曹操回过劲来后,击败吕布,夺回了兖州。

这一次,陈宫是跟着吕布走了,但是,张邈等兖州豪族,则在曹操的打击下,“团灭”了。

兖州豪族,先是在陈宫的运作下,迎曹操入主兖州,随后,又在陈宫的说服下,集体背叛了曹操,最后,兖州豪族,大多团灭。

这一情况下,你陈宫将来才“回归”曹操,纵然曹操能接受,陈宫又哪里还有颜面回归呢?

这是一次不可能回头的背叛!

吕布与陈宫的关系:不可分割

那么,陈宫为何又要跟着吕布一直走到黑呢?

因为:陈宫不是吕布手下的打工仔,他与吕布,是“合伙人”。

兖州争夺战期间,陈宫、吕布,各提本部军马,联合行动。

荀彧在献计破吕布时,就指出:要东攻陈宫,使陈宫不敢西向顾及吕布,分而击之。

也就是说,陈宫不但是独领一军,而且“股份”非常大!

后来,陈宫与吕布合势,退出兖州,辗转徐州后,陈宫依然是“合伙人”。

196年,吕布手下郝萌作乱,曹性指出:陈宫是同谋。

当时,陈宫面红耳赤,旁人都看出来了,而吕布则“不问”。

吕布“不问”陈宫,自然不是吕布爱才,而是因为:吕布与陈宫之间,不是老板与经理人的关系,而是“联合股东”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

曹操攻吕布期间,吕布已有降意,但因为陈宫坚决反对,吕布因此没有降曹。

由此可见,吕布集团的大方针,陈宫有着举足轻重的否决权!

总之,陈宫之与吕布,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像是合伙关系。

陈宫后来说吕布因不听他的话而战败,其实,环顾天下,能像吕布这样宽容他,重视他意见的英雄,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抉择难题

陈宫,与曹操、吕布,都有过深度合作的关系。

曹操与吕布,哪个更有王霸之才,哪个更有成事之能,以陈宫之智,恐怕不可能不清晰。

然而,那又如何呢?

曹操虽有命世之才,但是,陈宫已经很难在曹操手下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了。

陈宫所代表的兖州豪族,与曹操之间,已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曹操、陈宫这个级别的人物来说,个人去就,已经绝不是“干得爽不爽”,“领导重视不重视”了,大家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不可妥协的团体利益!

分道扬镳,已经不可避免!

吕布虽才能不及曹操,但对当时的陈宫来说,从他“引吕布”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利益就已经深度绑定在一起了!

陈宫企图依仗自己的智谋与吕布的“善战无前”,与曹操相争,开创大业。

只是,吕布之勇,不能当曹公之严法之军;陈宫之智,较荀彧、郭嘉为“迟”。

成王败寇,不必多说。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