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年,白门楼,陈宫被俘。
老友相见,曹操上来就问:你不是足智多谋吗?怎么被我擒住了?
陈宫指着吕布,说:这个人如果听我的,你未必能擒我!
好大的口气!
陈宫,究竟有多足智多谋呢?如果吕布听他的,真的会被曹操所擒吗?
陈宫之才陈宫有智而迟——荀攸、郭嘉。
对于陈宫的谋略能力,荀攸、郭嘉的评价是最为清晰的。
1、智谋超群,有翻云覆雨之能。
曹操入兖州,是陈宫最早建议,并一力促成的。
吕布入兖州,也是陈宫一力促成的。
陈宫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兖州各大族,拥护曹操。
后来,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兖州大族,反叛曹操,几乎把曹操逼至绝境。
环顾天下,能反复靠自己搅动一州归属,似乎只有陈宫能做到!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陈宫的纵横之能确实了得。
2、与顶级谋士相比,“有智而迟”。
对抗程昱、荀彧,总是“慢人一步”。
194年,曹操东征陶谦,陈宫“发大招”,与张邈一起,引吕布入兖州。
由于陈宫的活动能力,张邈等人纷纷响应,一时间,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吕布。
此时,吕布入濮阳,陈宫负责夺取夺取尚未归附的东阿、鄄城、范县。
此时,荀彧、程昱,正决心力保三县。
于是,陈宫与荀彧、程昱的智者对决,开始了。
然而,在这场对决中,陈宫每一步都慢人一步。
(1)、夺范县,被程昱抢先一步。
陈宫让氾嶷率军进取范县。当时,范县人心惶惶。
程昱返回东阿时,路过范县,慷慨激昂,说服范县县令靳允,并鼓励他与自己一起立“田单之功”。
此时,氾嶷已经抵达范县,但立足未稳。
在程昱的鼓励下,靳允派伏兵刺杀氾嶷,力保范县。
(2)、进取要点,被程昱抢占。
陈宫要取东阿、鄄城,必经仓亭津渡河。
然而,陈宫抵达仓亭津时,发现此处已经被程昱派出的骑兵抢占了!
如此,陈宫不得渡河,更无法威胁东阿、鄄城了。
陈宫夺取三县的企图,因处处慢人一步,最终失败!
“有智而迟”,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这一次,陈宫是“以重兵临之”,且是独立指挥、独立行动的,这都不能取胜,总不能赖吕布吧···
所以,陈宫有智,但在军事上机变稍慢,与郭嘉、荀彧确实有不小的差距。
陈宫那些不被采纳的方略···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典略》
“布每不从其计”,经常不听陈宫的建议。
以此来看,陈宫的绝大多数方略,都是没有被采纳的。
所以,陈宫感慨:如果吕布听从我的建议,未必会被曹操所擒。
然而,果真如此吗?
史料中,明确记载了被吕布拒绝的两次重大建议。
从这两次重大建议来看,如果吕布采纳陈宫的方略,形势会稍好,但仍难以扭转局面。
不被采纳的方略1:尽快逆击。198年,曹操进讨吕布,抵达彭城。
陈宫建议:迅速出击。我们以逸待劳,“无不克也”。
吕布不听,表示:我放曹操过来。到时候,等他过了泗水再出击,把他逼到泗水里去!
结果,曹操攻彭城期间,吕布未动。等到曹操攻过来后,吕布出击,但大败,身边勇将成廉被俘,吕布军锐气全失,被迫退回下邳城中。
对方略1的个人看法个人看法:陈宫的建议,比吕布的方案要好,但陈宫的建议也不可能得算。
吕布企图趁曹操过泗水后再出击,将曹操逼到泗水边,重演当年项羽在睢水的杰作,打一个歼灭战。
所以,毫无疑问,吕布是充分准备,养精蓄锐后,按照预定计划出击的。而当时的曹操,同样是远道而来,尚在运动中,吕布同样是以逸待劳。
然而,吕布野战失利,这说明:吕布军的野战能力已不如曹军了。
如此,即便采取陈宫的建议,也不可能如陈宫所说的一般“无不克也”了。
无论是吕布还是陈宫,都错判了双方的战斗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曹操又一次算到了前面。
陈宫的迅速逆击,吕布的“驱至泗水”,都立足于一个点:主场作战!以逸待劳,加之对地形的熟悉。
然而,此次,曹操已经让陈登率军会和,并让陈登为向导了。
陈登足智多谋,又是徐州本地大族,既能供给物资粮草,又熟悉徐州各处地形。吕布、陈宫,企图以逸待劳,恐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当然,如果采纳陈宫之策,情况会稍好。因为,毕竟在彭城遭遇不利后,还有一定的回旋空间,不至于像后来吕布一样,一战不利,就只有退回下邳,坐以待毙。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即便采纳陈宫之策,吕布军同样不可能“无所不克”,虽然能给曹操造成更大的麻烦,但到底是翻不了天的。
还是那句话:陈登的计策好是好,但还是慢了一步,曹操已经算到他前面去了!
不被采纳的方略2:两面互补之计曹操进逼下邳后,陈宫又献计:吕布率领精锐步骑出城,陈宫、高顺率领其他部队守城,双方互为犄角;曹操攻城,吕布则击其后;曹操攻吕布,陈宫则出城击其后。
吕布觉得这个方案靠谱,准备采纳。
然而,吕布的妻子却哭诉:陈宫能背叛曹操,就不能背叛你吗?你出城去了,陈宫搞什么幺蛾子,我们怎么办?
于是,吕布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对方略2的个人看法吕布军虽然在野战中被曹操击败,但必须承认:并州军依然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尤其并州骑兵,依然拥有强悍的突击和奔袭能力。
将擅长运动战的并州军龟缩于城中,消极防御曹操的攻城,确实是以短击长,十分不智。
因此,陈宫的建议无疑是靠谱的。
吕布曾经准备实施这一方略,也表明:从专业角度看,吕布是认同陈宫的主张的。
所以,如果采纳陈宫的方略,曹军无法集中精力攻城,攻城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陈宫此策,同样没有到能够逆转翻盘的地步。
首先,陈宫分兵互补的方略,在方向上无疑是正确的。不过,这种作战,比拼的是指挥官用兵的灵活。
设想:如果吕布率军出城,那么,吕布、陈宫,必然要追求“合”,协调用兵;而曹操必然想方设法“分”,各个击破。
“设伏用奇”,是曹操所长;吕布擅长突击,但打这种巧仗,并非其长处。
所以,以陈宫之策,会给曹操带来不少麻烦,但要靠跟曹操打“巧仗”来翻盘,吕将军是做不到的。
其次,吕布军军心已散。
吕布妻子的话总体上是正确的:城内众将人心难测。
只是,有问题的人不是陈宫,而另有其人。
吕布喜欢与诸将的妻子搞暧昧,早已经为众将不满。
这种情况下,如果吕布出城,恐怕还会加快众将的叛变···
所以,陈宫此策,虽会制造麻烦,但终究不是能够翻盘的计策!
陈宫“有智而迟”,虽然有相当智略,但与荀彧、郭嘉、程昱这样的一流谋士,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他不是范增,不是能够力挽狂澜之人。
至于他最后与曹操所说的话,不过是口舌之利罢了,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