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如果只看演义,论斩将的数量和质量,蜀汉集团的五虎大将无疑是断层式领先。
如果抛开演义,只看正史呢?
在《三国志》中被合为一传的关张马黄赵,历史上究竟参与斩杀过谁呢?
关羽(颜良、庞德)演义中的关羽,毫无疑问是老罗笔下吕布之下的第一猛将。
争论武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罗贯中心目中,关羽就是神将一般的存在。
颜良史料中,关羽的斩将自然没有演义中那么多,但同样击杀颜良的表现,与演义却是如出一辙。
当时,白马坡前,颜良大军遭遇曹操先锋队两员大将——关羽和张辽。
张辽虽是主将,但勇猛毕竟不及万人敌关羽,因此负责策应行动。
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车盖,驰马冲锋,杀到颜良跟前,就用马槊给了他一刺。
颜良措手不及,倒撞马下,被关羽下马后用环首刀取下首级,挂在腰间,从容返回己方阵营。
这期间,袁绍集团愣是没人敢阻拦。
庞德庞德早年间跟随马腾、马超的时候,就有勇冠三军的威名。
征讨高干、郭援的时候,庞德又冲杀敌阵,亲斩郭援。
襄樊战役,庞德与关羽交锋,毫不畏惧,还曾张弓搭箭射中关羽前额,令其军营十分忌惮。
关羽军队内部,很多人都称庞德为白马将军。
然而,天时影响,骤降大雨,于禁和庞德的七军被水淹,庞德力战被擒,誓死不降。
关羽无奈,也只能将其斩杀。
张飞(曹豹、秦宜禄)演义中的张飞,是敢与吕布叫板的猛男。
死在张飞丈八蛇矛下的大将也不少,30回合与关羽战平的纪灵就是其中一个。
曹豹曹豹最初是陶谦的部将,曾跟着刘备一同抵抗复仇徐州的曹操。
刘备领了徐州后,袁术眼红,就派大军企图抢占刘备的果实。
当时张飞和曹豹留守下邳,后者还被拜为下邳相。
两人不知为何闹了矛盾,张飞就想借机除掉曹豹。曹豹得知后,赶紧跑去向吕布求救。
只不过,曹豹望眼欲穿,没等来吕布援军,却等来张飞的死神降临。
秦宜禄秦宜禄最初是吕布部将,协助他除掉了祸国殃民的董卓。
吕布被困下邳的时候,秦宜禄奉命出城向袁术求救,倾国倾城的妻子杜氏就留在了下邳。
后来援军未至,吕布被灭。杜氏则归了曹操。
这个杜氏,之前关二爷还打算求曹操将她许配给自己。奈何曹操看过之后,控制不住自己,独自享用。
秦宜禄后来归顺了曹操,给他当沛国铚县的县长。
当刘备反叛曹操,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经过铚县的时候,张飞见到了秦宜禄。
张飞看不起他,说:人家霸占了你老婆,你怎么还替他做事?这么窝囊?要不跟我走吧!
秦宜禄跟了张飞一段路之后,又反悔打算回城。
这下子恼了张飞,直接把他给杀了!
马超(杨阜宗族七兄弟)演义中,马超单挑还是相当出色的,于禁、张郃均是其手下败将,许褚、张飞均和他战平。
斩将方面,马超一次击杀正史勇冠诸将的李通,一次一人独战5将杀了3人。
杨阜宗族七兄弟正史的马超早期差点被无名小卒阎行用断矛刺死,有点尴尬。
史料中的记载,严格上来说,马超并未击杀过什么大将。
唯一在作战中被马超击杀的将领,是杨阜的宗族七兄弟。
他们应该并非猛将,只是普通的将领,或者只是官员,不过为了协助杨阜一同复仇。
杨阜自己反而幸存下来。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马超带着军队同杨阜与七个兄弟血战,纵使不是一挑八,能在作战中连杀对方7个不是小兵的人物,也是挺有含金量的存在了。
黄忠(夏侯渊)演义中的黄忠,定位其实比较尴尬。
按照老罗的设定,似乎武力值不低,但由于其他四虎太过突出,导致他只能垫底。
夏侯渊夏侯渊是黄忠正史唯一斩杀的大将。
黄忠的一生,似乎也就参与了汉中之战里定军山这一次突击斩将,一战成名。
遗憾的是,第二年,黄忠就因病去世。
至于黄忠究竟是不是须发斑白的老将,只能留给后人遐想了。
总之,论含金量,黄忠斩夏侯渊的影响必然大于关羽斩颜良。
毕竟,颜良完全没有任何战绩记载,就单凭孔融一句“勇冠三军”的评价。
相反,夏侯渊可是实打实的虎步关右,曹魏名将。
赵云(没有)如果说关羽是老罗笔下最爱的猛将,那么,赵云就是塑造的最为完美的猛将。
除了没有跟超一流猛将打过百回合大战,武力没法拔得太高,其他方面几乎是完美的存在。
没有斩将正史的赵云,单看本传,可能无法看出来他是一员猛将。
得益于《云别传》的补充,赵云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完整。
特别汉水之战的勇猛胆气,还来了一处空寨计,智勇双全的形象拉满了。
成都平定后,赵云劝说刘备将田地和房产归还百姓;刘备决意东征时,赵云晓以大义劝阻虽然未果。
综合来看,正史的赵云更像是一位儒将。
即使他没有参与斩将,也是蜀汉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英雄记》)
对于正史中,蜀汉五虎大将的斩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