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人,三国演义中戏份极少或没有,正史均为蜀汉名将,都有谁?

黑白说历史 2025-04-05 22:12:07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三国演义》中,赵云、关羽等猛将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蜀汉阵营中还有一批“隐形名将”。

他们在演义中或被一笔带过,或彻底消失,却在正史上战功赫赫。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六位被“埋没”的蜀汉脊梁,看看都有谁?

陈到:白毦兵统帅,刘备的“影子护卫”

陈到的名字近年逐渐被人熟知,但许多人误以为“赵云抢了他的戏份”。实际上,正史中陈到与赵云并无交集。

他早年追随刘备,担任贴身精锐“白毦兵”的统帅,职责类似禁卫军首领。刘备夷陵战败后,陈到率白毦兵镇守永安,保障了刘备余生的平安。

诸葛亮北伐时,陈到镇守永安,虽无对外征战的记载,但能稳守蜀汉东大门数十年,足见其能力。他的地位仅次于赵云,却因职责隐秘,成了演义中的“透明人”。

霍弋:南中守护者,蜀汉最后的孤忠

霍弋是诸葛亮亲自提拔的年轻将领,其父霍峻曾在葭萌关以数百人挡住刘璋万人围攻。

霍弋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天赋,常年镇守南中。他不仅平定叛乱,还推广农耕、兴修水利,将蛮荒之地变为蜀汉粮仓。

蜀汉灭亡时,霍弋坚守南中,听闻刘禅安全投降后,才向曹魏称臣。司马昭赞他:“守土尽责,真忠臣也!”若蜀汉多几个霍弋,或许历史会是另一番模样。

刘敏:虚张声势破十万魏军的智将

刘敏是蒋琬的表弟,演义中毫无存在感,却是正史中的“救火队长”。

公元244年,曹爽率十万大军伐蜀,汉中太守王平主张据守险地,刘敏当即支持,并亲自驻守兴势山。他命士兵遍插旌旗、擂鼓呐喊,营造出“千军万马”的假象,吓得魏军不敢强攻。

最终,刘敏等来费祎援军,逼退曹爽。此战后,刘敏受封云亭侯。若非他临危不乱,蜀汉或许等不到姜维北伐便已倾覆。

柳隐:钟会都啃不下的“硬骨头”

益州人柳隐,早年以文官入仕,后随姜维北伐,屡次冲锋陷阵,骁勇无比。蜀汉灭亡前夕,他驻守黄金围,以孤军抵挡钟会主力。

魏军连攻数月,死伤惨重却寸步难进,直到刘禅投降诏书传来,柳隐才痛哭归顺。

若蜀汉将领皆如柳隐,邓艾未必能偷渡阴平。

罗宪:以孤城独抗东吴的悲情名将

蜀汉灭亡后,东吴想趁火打劫,派兵攻打永安。

罗宪怒斥东吴背信弃义,率两千残兵死守城池。他先败盛曼、再破步协,最后硬扛东吴名将陆抗三万大军半年之久,直到晋国援军抵达。

这位蜀汉最后的孤臣,用一座孤城为故国挣回了尊严。

马忠:南中定海针,诸葛亮的“隐藏王牌”

马忠在演义中仅是“押运粮草”的小角色,但正史中,他是诸葛亮南征的核心将领。

平定南中后,他接替李恢治理此地,以“攻心为上”的策略安抚蛮族,彻底解决了蜀汉的后顾之忧。

马忠为人宽宏大量,深得蛮夷拥戴和信服。诸葛亮北伐能心无旁骛,马忠镇守南中的功劳不亚于战场厮杀。

结语

蜀汉的传奇,不只有五虎上将与诸葛丞相。

陈到的忠谨、霍弋的孤守、刘敏的急智、柳隐的刚烈、罗宪的铁血、马忠的仁厚,共同撑起了这个政权的脊梁。

演义中,他们或许没有“高光时刻”,却用史料中的事迹诠释了一个道理:英雄之名,未必需要万人喝彩。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华阳国志》)

你还知道蜀汉中,哪些演义戏份少,正史却是名将的人物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3 阅读:197
评论列表
  • Alex 4
    2025-04-09 22:19

    这只能看出来诸葛亮真牛逼,用人厉害!

    Alex 回复: 黑白说历史
    用马谡是因为 急需提拔心腹上高位,基本白给的军功!马谡也懂,急切想立大功,玩大了!关键张郃更是老谋深算,干脆不走了,非团灭了马谡不行,如果不团灭,马谡死不了!张郃玩蜀国那真是第一档,司马懿远不如他
    黑白说历史 回复:
    诸葛亮除了用马谡,其他人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