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挟百万雄师南下,却在赤壁被周瑜一把火烧个殆尽,差点连老命也搭了进去。
仓皇北逃的途中,他接连遭遇东吴诸将、赵云、张飞的截杀。
逃至华容道时,曹操身边仅剩三百残兵与七员大将——许褚、张辽、张郃、徐晃、文聘、李典、毛玠。
赤壁余烬:曹操陷入绝境之围此时的曹操,尽管一身狼狈,却依然大笑嘲讽周瑜和诸葛亮。
然而,下一秒,这条狭窄的华容道,给了他当头一棒:
在炮响之后,关羽率五百校刀手横刀立马,青龙偃月刀寒光凛冽,赤兔马嘶鸣震天。
一方是败军之将,一方是以逸待劳的虎狼之师,看似人数相当,实则胜负早定。
天时地利人和:关羽占尽上风为何说胜负已定?因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上,关羽都是碾压曹操。
1. 体力悬殊:曹军连日逃命,人困马乏;关羽部众养精蓄锐,士气如虹。
2. 地形压制:华容道实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军兵力难以展开,而关羽占据有利地形,可形成局部围杀。
3. 心理溃败:赤壁之败已让曹军胆寒,经历东吴诸将,以及赵云、张飞的接连围剿后,残存的战意早已消磨殆尽
演义中,明确书写的,华容道上追随曹操的仅有七员大将。
若关羽当真不放行,他们的命运会是如何呢?谁能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逃出生天?
第一档:必死之将——武艺悬殊,难逃一死李典、毛玠、文聘:此三人虽为曹营中坚,但武艺与关羽差距悬殊。
李典善统兵却短于单挑;毛玠以谋略见长,武力平平;文聘虽为荆州降将之首,但面对关羽的雷霆之威,恐难撑过十回合。华容道狭窄的地形更令其无处遁逃,注定成为关羽刀下亡魂。
第二档:强弩之末——许褚、张郃的挣扎许褚:号称“虎痴”,曾裸衣斗马超,威震潼关。但在下邳之战中,他与徐晃联手仍被关羽击退。
赤壁败退挫其锐气,葫芦口更被张飞消耗一波,华容道上的许褚早已力竭。
若强行交战,纵有拼命之心,也难敌关羽的巅峰状态。只不过,许褚皮糙肉厚,大抵不会轻易因刀伤毙命,除非被直接斩首!
张郃:身为“五子良将”之一,张郃以灵活机变著称。但华容道的地形限制了他的游击战术,直面关羽的绝对武力,其生存希望渺茫。如若关羽挥刀有迟疑瞬间,张郃或可以趁机抽身而逃。
第三档:人情保命——张辽、徐晃的生机此二人与关羽渊源极深,情义或成救命稻草:
张辽:白门楼前,关羽为救张辽不惜向曹操下跪;土山约三事时,张辽亦为关羽与曹操斡旋。这份过命交情,足以让关羽网开一面。
徐晃:虽曾是敌手,但徐晃与关羽英雄相惜。延津之战,关羽也算是间接救了徐晃;加之两人同乡。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徐晃若主动退让,或可免于一死。
结论:若关羽铁心不放行,七员大将中仅张辽、徐晃二人可确定存活,其余五人大概率成华容道上的血色残躯。
曹操能否活命?关键不在武力,而在人心关羽与曹操的恩怨,堪称三国最复杂的情感纠葛:
恩义难断:曹操对关羽有厚待非常,隔三差五就大小宴会铺满,赠赤兔、封汉寿亭侯,甚至默许其“过五关斩六将”。
忠义难违:关羽既已承诺诸葛亮“必斩曹操”,若放人便是背信;但若杀人,则背负忘恩之名。
张辽的“人情牌”,成为破局关键:他深知关羽重情,打个照面甚至无需多言,都足以直击其软肋。
最终,关羽的“义”战胜了“忠”,曹操得以活命。但若没有张辽这番出面,即便许褚拼死相护,曹操也难逃青龙刀之劫。
其实,华容道的结局早已注定——曹操命不该绝,关羽必须还恩。
若跳出演义,从正史视角看,华容道并无关羽拦路,只不过曹操的经过同样狼狈至极。
但老罗虚构此段,正是为了将“情与义”“忠与孝”的矛盾推向极致。
关羽的刀是否落下,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也定义了何为“英雄”。
这大抵是:“世事如棋,乾坤莫测,但总有一些情义,能穿透胜负与生死。”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在你看来,华容道上,若关羽铁了心不放行,7大将和曹操,有谁能活命呢?
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