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一起盘一盘汉末三国中的那些防守大师。
第五名:郝昭,“技术流”大师229年十二月,诸葛亮得知:曹休在石亭为陆逊所败,张郃东下,关中虚弱。
于是,诸葛亮紧急率军数万,走故道,出散关,攻陈仓。
然而,数月前,曹真已经判断诸葛亮很可能袭陈仓,已经让郝昭在陈仓防御了。
郝昭在旧城之外,又筑新城,加强防御。
诸葛亮见状,知攻城难度不小,遂找了一个郝昭的老熟人去劝降。
郝昭在城墙上远远回应:你知道魏国的军法,也知道我的为人。你不必多说了,我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你回去帮我“还谢诸葛,便可攻也”。(典型的“理工男”,拒绝投降的时候,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说辞,平铺直叙)
于是,诸葛亮、郝昭,开始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技术流”对决。
诸葛亮先是下令用云梯、冲车攻城。
郝昭率千余人守城,用火箭烧毁云梯,用绳子系着石磨压折冲车。
诸葛亮又伐木,造井阑,在井阑上射箭攻城,然后其余部队凭借井阑掩护,用土丸填平城堑,企图攀城。
郝昭见状,也加高城墙,以确保不被井阑居高临下压制,并同时射击填堑壕、攀城的蜀军。
诸葛亮又挖掘地道。
同时,郝昭在城市内加筑重墙,加强防御力,又在城中掘横沟堵截。
如此,昼夜激战20余日,诸葛亮不能克城。
诸葛亮军粮尽,退军。
评价(总分5分):
1、难度 3分 。
郝昭以千余人,粉碎诸葛亮所率数万人进攻,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比起下面诸战,此战难度不算特别大。
毕竟:诸葛亮原本的设想是趁虚而入,是要打急袭的,因此,粮草不足,只打了20余日就退军了。
2、影响力:3分。
陈仓在关中西端,紧邻陇右,位置紧要。
不过,此战,诸葛亮只是打的一波局部攻势,即或诸葛亮拿下陈仓,其意义大约与后来攻下武都、阴平二郡相当,有一定影响力,但远不具备决定性。
所以,相比于下面将介绍的作战,影响力不算特别大。
3、知名度:4分。
此战的知名度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对面的诸葛亮“流量大”。
以数万人攻千余人把守的陈仓不克,成为诸葛亮军事生涯的又一“黑点”。
综合评定:3.5分。
霍峻:数百孤勇守关城212年,驻于葭萌的刘备,掉头南攻刘璋,夺取西川。
刘备让霍峻率数百人留守葭萌。(当时,葭萌是刘备唯一据点,让霍峻仅率数百人,可见刘备对霍峻能力的信任)
刘备走不久,张鲁开始觊觎葭萌。
张鲁派杨帛前来“忽悠”:我支持刘备搞刘璋!葭萌人太少了,不如让我们派些人进来,和你们一起把守吧!
霍峻又不傻: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毕竟人家口头上是说要来帮忙的,所以,自称“小人”,保持礼貌。)
杨帛见无机可乘,退兵了。让刘璋的人来收拾你们吧!最好你们两败俱伤,我再回来!
果然,刘璋派向扶禁、向存率领万余人前来进攻!
数百对万余!
好在,葭萌本就是险关,易守难攻,霍峻遂依城而守,拼死抵抗。
守了一年之久,刘璋军硬是攻不下!
随即,霍峻趁敌人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居然主动出击,阵斩向存,大破敌军!
评价(总分5分):
1、难度:4分。
数百人,抗击万余人一年之久,其难度比郝昭守陈仓要大一些。
不过,对手扶禁、向存,是无名之辈,而葭萌本就是现成的险关,所以,其难度也没有到“逆天”的程度,比下面要介绍的诸战还小一些。
2、影响力:4分。
葭萌,是刘备起兵的唯一据点,也是刘备的“后路”。
由于刘备起兵后,很快控制了涪城、绵竹等地,因此,葭萌已不是唯一据点,所以,即便葭萌有失,刘备也不至于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但是,葭萌有失,刘备陷入两面受敌的不利态势,形势又将复杂许多。
因此,霍峻守葭萌的影响力,又比郝昭守陈仓要稍大。
3、知名度:3分。
此战的知名度总体不是很高,只有比较资深的历史迷才会知道。
以至于,提起葭萌之战,人们往往只会想起小说中马超与张飞的”挑灯夜战“。
总评:3.75分。
罗宪:亡国遗臣守孤城,顶级名将莫奈何263年,蜀亡。
东吴企图趁形势混乱,进取巴蜀。
东吴派盛蔓等人水陆并进,扬言援蜀,请求罗宪借城门一用(过路)。
假途灭虢之计,焉能瞒过罗宪?
“一寸土地也不要想要,何况城门”?罗宪拒绝,并射箭阻止。
当夜,罗宪召集部下:我国危难,东吴不救,现在我国已灭亡,东吴反而企图来征服我们!如今,蜀亡,吴必然也不能长久,我们怎么能降吴?
于是,当夜,罗宪袭击,大破吴军。
东吴震怒,派名将陆抗率军来取永安。
陆抗,是陆逊的儿子,也是三国最著名的名将之一,后来与父亲一起入选武庙。
然而,面对罗宪的死守,陆抗硬是一筹莫展。
罗宪在城内多半感染瘟疫的情况下,独抗陆抗六个多月!直到晋军威胁东吴西陵,东吴才撤军。
评价:
1、难度:4.5分。
这种仗,很难打!
就内部而言,蜀汉已亡,此时,要上下一心,马上投入“为魏国而抗吴”的作战,需要强大的领导力。
就外部而言,史书虽然没有详细介绍此战攻防。但我们观陆抗后来在西陵之战中的用兵,就知道这个家伙有多难对付了(其用兵之能,在诸葛亮之上)。
2、影响力:5分。
魏灭蜀后,又发生了邓艾、钟会之乱。征蜀魏军,连同原跟随姜维的蜀军,全部回北方去了(以利于司马家加强控制)。
一时间,巴蜀百城,成为无主之地!
永安,是由吴入蜀最后的屏障,一旦永安有失,其余各地,几乎无法抵抗东吴的控制。
东吴要逆天改命,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必然使天下大势变得更为复杂!
3、知名度:3分。
当然,与葭萌之战一样,知名度比较低。
总评:4.5分。
邓艾:运动防御大师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孙子兵法.虚实篇》
要说三国中,难度最大的防御战,一定是段谷之战。邓艾、姜维两位不世之才的精彩斗法!
狄道之战,姜维杀魏军万余,魏国在陇右形势紧张。
此战后,魏军众将判断:姜维损失也不小,短期内不会来攻。建议暂时以恢复生产为主,毕竟,陇右经济紧张!
邓艾则在分析局势后,判断:姜维必然来攻!遂加紧备战。
256年,姜维来攻。
姜维出祁山,但邓艾已经有备。
姜维并不强攻,虚晃一枪,改由董亭往南安。
邓艾判断出姜维企图,抢占武城山,阻击姜维。
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不克,遂渡渭水,由山路往上邽。
段谷,姜维遇到了已经运动至此的邓艾,大战。
结果,完全被看穿的姜维大败,将领10余人战死,“星散流离”。
评价(满分5分):
1、难度:5分。
此战,是三国中难度最大的防御战,没有之一!
一般的防御战,多为据点而守,依险待敌,以逸待劳。
所以,对面是诸葛亮也好,曹操也好,陆抗也好,即便防守者军事能力不如对手,也可能依托优势,粉碎其企图。
然而,段谷之战,是经典的运动防御。
对方何时攻,攻何处,何处为佯攻,何处是主攻,一切皆很难预判。
此战,姜维可谓机动灵活,走位飘忽,咱们光是读都读晕了,一般的将领更是早被绕晕了!
也只有邓艾,能每次都看穿姜维的企图,提前判断,提前部署,最终决战决胜!
只有将略胜过姜维者,才能打赢此战,而环顾天下,唯邓艾一人可以做到!
2、影响力:5分。
此战,蜀军“星散流离”,是夷陵之战后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此战后,蜀汉内部反对北伐的声音占据上风。
某种程度上说,蜀汉自诸葛亮以来的北伐,以此战为转折点。此战后,姜维还进行了几次北伐,但规模都小很多了。
3、知名度:4分。
此战经常被各类介绍军事史的书籍所引用,知名度不错。
不过,提到邓艾,人们总会说起“偷渡阴平”,一举灭蜀,因此,此战反而不常被提起了。
一般情况下,人们更赞叹邓艾的进攻之能,反而忽略了其防御之才。
这就好像:一个球员,先在门线上解围,后又打进绝杀球。人们往往只会记起他绝杀进球,而不太记得他的解围···
曹仁:战略级中“定海神针”邓艾的表现足够精彩,但三国第一防御大师,是曹仁。
前面诸位,都只有一场经典防御战,而曹仁,却打了两场经典防御战。
而且,这两次防御战,对曹操集团都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1、江陵防御战。
赤壁之战后,曹公北退,留曹仁守江陵。
周瑜二话不说,率领大军直扑江陵。
东吴趁胜而来,曹军不挫其锋,不足以安定人心。
吴军先锋至,曹仁派牛金率300人迎战,但很快陷入重围。
曹仁遂亲自率领壮士数十人而出,击退吴军,救出牛金。
曹军大呼:“将军真天人也”!
人心遂安。
此后,曹仁与周瑜在江陵相持1年多。
最后,在陷入绝境前,曹仁主动撤离江陵。
尽管此战以曹仁主动撤离而告终,江陵还是丢了,但是,曹仁此次防御战,坚持一年多,为赤壁之战后曹操缓过气来赢得了时间。
2、襄阳、樊城防御战。
219年,关羽北伐。
曹仁率数千“县(悬)军”守襄阳、樊城。
水淹七军后,形势非常危险。
用满宠的话说,如果樊城不守,则“洪(黄)河以南,非复国家所有”。
大水涨得很高,几乎淹没城池。关羽率大船来攻,围困数重。
曹仁、满宠,斩白马,以示绝不放弃。
最终,徐晃破敌,吕蒙袭南郡,关羽败绩,襄樊围解。
评价(满分5分):
1、难度:5分。
江陵之战,孙刘联军乘赤壁战胜之威而来。
周瑜、甘宁、凌统、程普、刘备、关羽、张飞,几乎所有的孙刘名将,悉数登场,而且,他们也都处于自己军事生涯的黄金期,都有载入史册的优秀发挥。
襄樊之战,关羽在水淹七军后“威震天下”,而曹仁所率不过“县(悬)军数千”,又逢山洪暴发、大雨水涨,各方面对曹仁都极度不利!
而且,我们知道,江陵、襄阳、樊城,虽然都有城可依,但都是临水之城,谁掌握了水上之利,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而水军,恰是曹军弱项,无论是面对周瑜,还是关羽,曹军都失水上之利,处于绝对被动!
2、影响力:5分。
江陵之战,虽然最终撤退,但是,坚持一年多,为曹操渡过赤壁之战后的动荡期赢得了时间。
襄樊之战,更使曹操从汉中之败、水淹七军的接连挫折,以及“欲迁天子于邺”的恐慌中挺了过来。
可以说,曹操两次最为危险的时候,都是曹仁挺身而出,用一场漂亮的防御战稳住阵脚!
3、知名度:5分。
这两场战役,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都有详细、精彩的描述。
尤其是在小说中,“智取南郡”、“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等经典桥段,都发生在这两次防御战期间,令人津津乐道。只是···角度不同罢了。
总评:5分。
以上就是我对三国时期防守大师们的排名。
难度、影响力、知名度,各有差异。
然而,“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但有必死耳”的英雄气概和责任感,是不分先后的。
对于季汉将领特别是荆州派的罗宪来讲,于私,真就是宁降北魏也不选孙吴,就孙家干的那些事季汉荆州派哪个说起来不是咬牙切齿的;于公,效忠的皇帝刘禅带头降的北魏,对于镇守要地重镇的守边大将不跟着降北魏反而放吴兵入境只怕前领导会被记上一过往后日子不一定会好过,降魏算是尽了最后一忠了。
曹仁为三国第一守将,支持,大量事实证明,不是偶然。
威震逍遥津,火烧博望,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兴势之战
姜维的段谷兵败首席罪人是汉中太守胡济,硬生生坑惨了姜维,成就了邓艾
曹仁,郝昭,审配,满宠,罗宪
写的什么狗屁 审正南和张特呢 张特可是三千守军镇守合肥新城面对诸葛恪借着东兴之战丁奉三千精锐干了司马昭几万大军余威 尽起二十万入侵 并且誓夺孙大帝都没办法的合肥 堆土山 四面围攻 连月猛攻 特与将军乐方等三军众合有三千人 吏兵疾病及战死者过半 照样干赢了 而且同时期蜀姜维也因费祎被魏降将嘎 终于军权在握 要知道平时他只能万余出来打秋风 可以率领几万兵马昂首挺胸 意气风发地越过石营 出兵围攻狄道县 等于魏两面加急情况下 审守得邺城也是面对曹操携官渡之战余威 并且五子五谋 曹家夏侯氏齐全 不是亲侄子开门还有得曹操头疼
江陵、襄樊,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将帅……
罗宪就是吹水
最难的应该是空城计
写的啥?都没看完三国!朱然的江陵之战呢?
满宠的合肥新城呢?孙权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张辽:我特么800破孙十万[得瑟]
最厉害是李严。守永安东吴不敢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