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战军不以东北战士为主?不讲史实讲点逻辑

徐渡泸说正史 2024-03-20 07:11:33

东北野战军兵力庞大装备充实,解放战争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先把国民党装备最好的新一军新六军等美械部队嚼的渣都不剩,进军中南又将桂系军事集团全部解决,在解放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却有人说,东北野战军没多少东北人,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

东北野战军不靠东北人,百万大军从哪来的?本人不是东北人,一向对拿地域说事极为反感,包括这种一不凭史料,二不讲逻辑,张嘴就来的梦话。

先说史实,1949年1月7日,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在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的原话很明确: 东野全军有85%的东北人,15%是俘虏。

再说说逻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兵是哪来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各战略区依靠所在的根据地,发动群众,动员翻身农民踊跃参军,这是兵员的主要来源。已建成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却不从东北招兵,那要根据地干什么?逻辑这东西很简单,最后归结为一个问题,什么叫根据地,理解了基本概念就不会出笑话。

其次,俘虏兵,也就是解放战士的情况,这个是要分战略区说的,关内各野战军解放战士的比例远远高于东北野战军。东野解放战士比例低,是因为罗荣桓主抓兵员补充,把彻底土改后的翻身农民作为兵员的主要来源,东北有这个条件。而关内部队因处于国民党包围之中,很多地方征兵已近饱和,条件无法和东北新区相比。关内部队对俘虏兵,都是采用即俘即补的办法,但东北我军休整时间充裕,在补充以前训俘的时间比较长,对俘虏的政治整训非常充分。

因此,东野补入的俘虏,是经过全面整训的,像某电视剧里新六军那个所谓侦察班长齐禄,1948年底在辽西会战中被俘,满身的兵油子习惯,一口的兵痞特色丝毫未改,一九五零年入朝却已经进入师警卫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大量翻身农民出身、经过实战锻炼后成长起来的好兵,东野有的是。

东野到后期根本就不缺兵员,罗荣桓在东北总共训练了187个补充团,经过主力部队派去的骨干训练后,不经过升为地方部队这道门槛,从1948年开始,直接补入野战部队,要多少补多少,随缺随补,这是东北野战军的一项独特发明,雄厚的翻身农民和产业工人队伍,既是政治上的基础力量,又是最好的兵源。

东北野战军补充俘虏一向很少,罗荣桓在1948年军队的政治报告中说,1947年整个东野才补充了7000俘虏,1948年准备加大补充,而同期的东北野战军兵力,已经从30多万增长到70万。

东野补俘并不是单纯为了补充兵员损失,而是以前抓了就放,但国民党所有被歼灭的战略单位都会重建,这些人回去没有生活出路,大多又被收容进去,重新被俘的不乏其人,被东野称为二进宫,三进宫,最多的有六进宫的记录,数量越来越庞大。罗荣桓说,像以前那样放走不管是不行的,补充进部队,就是阻止国民党再用这些人力来打内战。

到辽沈战役前夕,东野含地方部队在内已经有上百万兵力,由于俘虏过来的人太多,还成立了补训师,专门负责新俘虏的政治整训,而不是直接补到部队里。

直接补充到部队的也有,关键是你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是不是需要的技术兵种,比如坦克,重型火炮,通信等特种兵,如果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什么谍报员、情报员、搜索队的,即使经甄别不是特务,但近战夜战能力极差,行军力不到解放军的一半,在解放军里担负不了侦察任务,还是少来装蒜。

拍着胸脯说我跟日本人拼过刺刀,更没人信,除了崇拜火力,你们善于拼刺刀吗?天津战役东野有个卫勤统计,一万余名伤员中,炮火造成的弹片伤占68%,枪伤占20%出头,刺刀伤只占0.1%,实际数量只有11个伤员,可见国民党军敢不敢和四野拼刺刀。

敢和解放军拼刺刀的对手当然有,前西北军旧部,桂系部队,以及青海马家军,他们或有白刃战的传统,或有敢打近战的经历,都比嫡系强。

一个新六军的班长,不知道是谍报队还是搜索队的,交待身份的时候冒用我军编制和职务,自称是新六军根本不存在的侦察班长,打起仗来还是三步一卧倒,东北野战军政治整训“查思想、查姐阶级,查斗志”是怎么过关的?竟然混进了警卫连,到了抗美援朝,还当上了侦察班班长,跑到志愿军侦察兵里来充大瓣蒜,还煞有介事地教起侦察技术来了,你就不怕有东北战士一脚踢你个跟头:马了个巴子,整整十四年,你的中央管过东北吗,在俺们这疙装啥呢。

国民党军里后来打过抗美援朝的部队是原滇军60军,四野50军,起义部队和投降被俘的政治整训是不一样的,起义部队首先得到的是更高的信任,不缴械,不打散编制,全建制改编,即使如此,50军三万多人,还是编入了5000多名翻身农民新战士,这就叫新鲜血液。

即使是技术兵种,要想在这支军队中立足,除了发挥技术特长融入连队,还必须跟上这支军队的节奏,这个节奏就是勇敢、吃苦和强烈的求战欲。

东野的汽车兵有多虎?塔山阻击战紧急之时,汽一团运给养的东北汽车兵,为了让自己不打瞌睡,顶着寒风把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拆掉,开着车就往塔山奔。

东野打天津过护城河,坦克兵主动要求把坦克开下护城河,让步兵搭桥从上面冲,“牺牲我们几个,让几万战友冲进去解放天津。”

四野引以为傲的炮兵,更是以勇敢顽强著称,无论是作风还是炮兵技战术,皆非国民党军能比。锦州战役因时间仓促,炮兵进入阵地的道路有雷区封锁,炮兵指挥员身边只有警卫连,二十多个警卫战士二话不说,上去就摸地雷,结果多人伤亡,开辟了通路。甚至炮兵之父朱瑞,也是在前方触雷牺牲的,当时仗已经打完了,他要仔细查看炮兵破坏射击的效果,就为了总结炮兵应用经验。

从东野成立最早的四个炮兵团开始,到炮一师配合华北部队攻克太原,解放军炮兵始终在大量使用抵近射击方式支援步兵,直接瞄准的好处是打得准,节省弹药,但非常危险。直到打上甘岭,火炮前推仍是志愿军炮兵以弱敌强的法宝,国民党炮兵有这个勇气吗?

沈阳解放时,国民党有四个重炮团,化学迫击炮一个,野炮一个,美制155榴弹炮一个,日式150榴弹炮一个,全部被东野缴获。装备36门日式十五榴的国民党炮七团,在东野炮兵接收时,全团马匹应有3000匹,却少了将近一半,剩下的也保育不良,多不堪用。不得不动用重金四处买马。据该团团长说,他上任接手的时候,马匹就少了三分之一。但火炮非常新,炮弹有几万发,在东北战场根本就没怎么用过。这就是国民党所谓的嫡系主力。

炮七团是用受降日军的两个野战重炮兵联队的装备建立起来的,原来都是日本大洋马。即使在日军中,十五榴也是十分重视的重装备。新六军去辽西时,嫌日式骡马炮兵装备笨重,带走的是汽车牵引的炮十二团美制155榴弹炮,结果照样被全部缴获。

东野炮兵却如获至宝,用这些日式装备迅速成立一个重炮团,入关参加了天津战役。之后又赶马拉炮徒步行军500多里到达石家庄,人马恢复体力后,经正太铁路迅速车运太原前线,四野炮一师的加入,让太原守军的炮兵火力立刻变为劣势,此前,在山西留驻日军岩田等人的指挥下,阎军炮兵群一直非常猖狂。炮一师到达太原后,民工给十五榴炮团运炮弹,用一千头小毛驴就用了二十多天,达到平均每炮一千八百发。

1949年4月20日,攻城部队开始扫清外围,十五榴重炮先摧毁了双塔寺的敌炮兵观察所,对敌各炮群进行有效压制。随后,在进攻城垣时,负责在城墙上“开口子”,半小时的炮击,就在城东、南、北三个方向上炸开了数百米的突破口,步兵分十二路突入城内,太原总攻只用了四个半小时。

炮一师随后南下随四野解放中南,抗美援朝是第一批入朝的炮兵部队,随十三兵团出动的是1、2、8三个炮兵师。这些骡马炮兵在朝鲜战场翻车翻马,饱尝美军飞机轰炸之苦,历尽艰辛支援步兵作战,赢得了运动战时期的辉煌胜利。1951年春季后,各炮兵师陆续回国换装苏制122榴弹炮,才改装为摩托化炮兵。

给解放军步兵当老师,新六军不够资格。

林总大会小会讲战斗作风,一再强调,一切的战术,首先是敢打。东北军政大学选调的学员,罗荣桓规定翻身农民出身的必须占一半以上,林彪对着沙盘一讲就是一天,解放军都四快一慢三三制了,你那美式训练出来的兵还三步一卧倒呢,怪不得在丘陵地带大兵团开进中仓促转入防御,什么美式战术,什么单兵素质全都不见了,原来是个画老虎头的纸糊灯笼,败的那叫一个快,枪缴的那叫一个干净。上朝鲜战场的还是四野这些打新六军的的兵,他们才是抗美援朝他踏铁留印的中坚力量,动不动就在影视剧里让俘虏兵来传销那些不知所谓的、闭门造车编出来的“军事技能”,什么瘾这么大?

在这样的军队面前,靠着美军的制空权和全面后勤保障,在缅甸以全面兵力火力优势围打日军几个联队的孤立据点,还打的旷日持久伤亡惨重,怎么好意思到志愿军里充什么兵王?谁请来给志愿军当教师爷的?

0 阅读:15

徐渡泸说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