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黄升这首词,结尾一句见奇称隽,颇值得欣赏,全词流露了真挚的感情,展现了完整的人性,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
诗人在盂兰盆道场看法师做法事,感叹逝者已去,生者痛苦,生死相隔,再难重见。
这首古文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提出了命运不可预测,富贵来临的时机不可测量的问题。
张可久一生仕途崎岖,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统治者极端轻视知识分子,作者内心充满了矛盾。这首散曲便是作者为抒发感慨不平,酸楚隐衷的感受而写的。
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婉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每日读诗,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小的时候,曾经给你写过一些日记,记录你的成长,你的足迹。可是,这次搬家之后,我竟然没有找到那本日记,失落得很。十九年前的
雨水又至,却不见细雨纷飞。不知是年龄增加的缘故,还是气候本身就变暖,二月天,竟没有一丝乍暖还寒的感觉,10多度的天气,加
“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在全国各地流传了千百年,即使是到了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依旧有人固守习俗,正月坚决不剃头,尤其是老人
母亲走得很痛苦,也很辛苦。那年10月,母亲身体不适,父亲陪着去了医院。初始几天的检查结果还未出来,老两口都以为没什么大碍
春耕时节,总会忆及儿时乡村景象,那时,田地里俱是勤劳的农人,或翻田,或撒肥,或播种,或修田埂……农人的春耕,看似随心随意
胃痛作怪,连续多日,间歇性与持续性并存,好似认准了时间,深夜侵扰。夜间醒来,辗转反侧之际,总会思人思物,试图转移注意力,
年过月尽,上学的上学,务工的务工,乡村又回归寂寞。经过“年”的滋润,人胖了,头发也长了,临行前,有人走进理发店,剪去一头
闲来无事,抱起手机一顿狂刷,一时间,刷到多条“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相关推送。不禁轻叹一声,而后,微微长笑。清朝初期的一句“
“三月桃开,画醉心怀。倚东风,惊笑酣来。韶华撞上,弄丽春裁。等你相聚,期相会,紧相挨。情歌谁唱,尽拽山嗨。恣意放,爱满缘
久不归乡,年前腊月携子回到乡下老家,回到父亲一人驻守的老屋。父亲自然开心得不得了,我的归来自不必说,他最小的孙子——我的
春节期间,不论是自家,还是走亲访友,餐桌俱以荤腥为主,这或许是中国人的过年传统,哪怕如今日子好了,传统依旧持续。春节的大
过年归乡,平日闲置的土灶又派上用场。平日,老父亲一个人留守乡下老家,一日三餐俱在煤气灶上进行,干净又快捷,过年了,在外的
签名:远方有诗画,故园有辞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