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谈文化
  • 古玉收藏须以馆藏标准和自然老化为基本原则

    这是我个人藏品,非馆藏在古玉的老仿鉴别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鉴定流派众多,古玉尤其是古玉重器共识基本不存在。更由于利益

    2025-04-02 16:12
  • 北方文化期风格石环微距分享

    磨痕的老化状态如何,玉表的脱落状态如何,蚀坑的分布状态及形态如何。该器虽是民藏普品,但是很好的呈现了自然老化的关键特征。

    2025-03-21 16:08
  • 古玉学习的每一步您真的认真走了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古玉学习也是如此。但是以下的每一步,您真的认真走了吗?1.您真的开放胸襟,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

    2025-03-13 16:23
  • 考古秘密之秦始皇疯了吗认蚩尤当祖宗

    在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事情,秦始皇选择蚩尤作为祖宗来祭拜。难道他疯了,有炎黄不拜,却拜蚩尤。史书上有记载,尧舜禹征三苗,击

    2025-03-12 16:20
  • 古玉里的秘密,商不认黄帝这个祖宗

    石家河玉器在史记中记载,商人的祖先是黄帝。但流行说法却是,商人的祖先,他妈妈是吃鸟蛋生出来的他。而且从考古出土,商朝确实

    2025-03-10 16:19
  • 我古玉相关的文章写给谁看的

    首先,我申明下我不写玉文化,以及古玉鉴定科普类的文章。其次,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启发有缘人入门的。因为我深知,对于普通的

    2025-03-02 16:00
  • 论古玩收藏家

    AI目前也是位伪大师、我让它画祖先举着玉壁祭天,它犯这么多低级错候。网络上挺多的"收藏家",这些人的生活

    2025-02-27 16:25
  • 研究古代石器是研究古玉真伪的有效方法

    研究古代石器是研究古代王器的有效方法今天分享一个对古玉研究很重要的方法,即从研究古代石器入手来研究古玉真伪。首先呢,不管

    2025-02-25 15:46
  • 讲一下古玉的类平行磨痕

    关于古玉上的类平行磨痕(固定砂摩擦),我谈一下个人理解,其实类平行的意思是小局部就是完全平行,只不过要大面积形成打磨一定

    2025-02-21 15:55
  • 学习古玉辨伪的本质思考

    在我们以痕迹学为框架进行古玉辨伪学习,思考及实践的过程里,对观察到的现象及规律进行本质思考非常的关键。比如对古玉加工的思

    2025-02-20 15:44
  • 再谈古玉开放式学习

    相信很多研究古玉微观工痕及老化的朋友都曾受益于陈启贤先生的微观图库及古玉工艺研究,但之前陈先生的书籍里或由于某些原因并未

    2025-02-19 16:06
  • 古玉砣痕的进一步分析

    红色代表砣具(砣轮)边沿比较小的夹角,绿色,蓝色,紫色代表逐步扩大到180度。本文进一步讲一下砣痕,这个本质其实是个砣具

    2025-02-16 15:32
  • 您真的理解了古玉砣痕了吗

    有一个业内的说法,说是中古明清玉器的阴线是"尖浅齐砂暗",意思是阴刻线的砣痕是两端尖,类似柳叶的形状,阴

    2025-02-15 15:30
  • 自然老化的背后所隐藏的

    前面我几篇文章分享了微观蚀坑规律,今天我进一步阐述一点自然老化背后的事情。这不是馆藏,是网上开门度好的古玉首先谈一下蚀坑

    2025-02-13 15:28
  • 用微观蚀坑理论解读玉润中华

    玉润中华这本书的图片清晰度很好,今天用这本书的局部图来进一步说明微观蚀坑理论。真品蚀坑的分布是克制的,并不是千军万马,密

    2025-02-11 15:26
  • 一件玉器上坑洞的分类

    最近我重点在对自然老化的微观特征进行阐述,其中重点锚定在微观浸蚀坑洞,其主要原因是老化不会突然冒出较大的坑洞,而一定是从

    2025-02-10 15:24
  • 您确认您看懂了古玉的的老化吗

    在我上一篇头条文章中谈到一个核心观点是,微观蚀坑观察和研究是古玉老仿鉴别的根本要素。今天我发点图,启发有缘的好玉之人。本

    2025-02-09 15:28
  • 古玉老仿鉴别之最根本要素

    当我们立在浩翰的古玉及参考资料前,当我们已掌握若干有效的方法综合判定一件古玉的开门度,我们依然难免要问,古玉老仿鉴别之最

    2025-02-05 15:20
  • 玩古玉收藏应注意的几个基本点

    对于古玉收藏爱好者而言,应注意如下几个基本点:1.自乾隆期以来,透过仿古获利一直非常盛行,所以除了有明确记载出土的古玉,

    2025-02-04 15:20
  • 浅论如何在古玉鉴定上入门

    1.关于如何在古玉鉴定上入门,我个人理解最佳的方法是闻思修。所谓闻是要广泛学习,所谓思就是善于思考总结,所谓修就是要选择

    2025-01-23 15:21